日本後立山富士登山健行D12︰名古屋

日期︰2014-07-23
路線︰熱海→名古屋→上海→香港


在日本的最後一日,在不太願意起床的早晨,在僅有的一點點時間泡一下溫泉。早餐的一碗龍蝦頭味噌湯,應該是昨晚的那一隻龍蝦吧。本來擁有充足的時間由旅館前往車站,但在不明不白的原因下還得拖着所有行李趕路。由熱海前往三島,再轉新幹線前往名古屋。離登機時間還有數個鐘,我們各自行動,利用最後的兩個小時逛街。書局跟超級市場成了我的目的地。再度集合,乘坐名鐵國際空港線前往機場。

日本後立山富士登山健行D11︰富士山第二日、熱海

日期︰2014-07-22
路線︰赤岩八合館→富士山頂上→赤岩八合館→御殿場大砂走→御殿場→三島→熱海


山上的『火龍』不及在神山或奇力馬札羅山般精彩,倒是山下的『火龍』猶如追龍,好讓我們提醒自己不要氣屢。

富士山由開山至封山,只有約兩個月時間,一般在七月上旬至八月下旬。登上富士山以新五合目起計,粗略有四路︰富士宮路線(富士宮ルート)、吉田路線(吉田ルート)、須走路線(須走ルート)及御殿場路線(御殿場ルート)。富士宮路線為最接近山頂的路線,所花的時間最少,砂地少、岩路多,但登山與落山皆走在同一條路,難免混亂,而因岩路為多,落山的話,對膝蓋是一個大考驗。吉田路線是最受歡迎的路線,與山頂高度差僅次富士宮路線,是較容易的一條登山路;正是其人數之多,走起上來亦多阻滯,由火山口起計,離劍峰距離最遠。須走路線人流較少,初段走在鮮有的林帶。御殿場路線則是最長的一條路,由此登山的人數非常少,不過由於起點位於較低海拔,對於適應高山來說頗為優異,惟大部份路皆走在砂礫,景色極其單調。

由於富士山高近四千米,對於旅遊登山者來說不易應付,不少登山人士備有數樽氧氣,個人對此裝備效用成疑。無論如何,頻喝水、慢步走是最有效防止高山反應加劇。高山有各自的氣候,不能與地面相比;一般來說,中午後天氣多數轉壞。高度每增加1000米,溫度會下降約攝氏6.5度,故接近四千米的富士山頂,足足比地面低約攝氏24.5度,再加上風寒效應,體感溫度接近攝氏零度也不足為過。若你不是海外登山常客,甚至未曾試過在冬日寒風霧雨中登上鳳凰山,建議先體會一次,便知道自己有否足夠裝備或是能否忍受這種天氣(程度當然過之而無不及)。之所以會在此強調,是因為旅遊登山人士,不會選擇後立山,但很多會選擇富士山,相對而言,登山知識會較為貧乏,特別是香港沒有高於一千米的山,更難體會當中的氣候變化。

日本後立山富士登山健行D10︰富士山第一日

日期︰2014-07-21
路線︰富士→富士宮五合目→寶永火口→御殿場六合目→赤岩八合館


旁邊有一張世界地圖,館主希望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在地圖上標示自己國家。看來我們是首批香港人在地圖上標示。

富士山,乃日本最高峰,當中以劍峰(剣ヶ峰)為首,標高3776米。富士山是三靈峰(三霊峰)之首,當中還有白山和立山;富士山亦是日本人的信仰,其神聖程度可比精神支柱,是故,有說日本人一生必須登上一次富士山。富士山歷多次火山爆發,最近三次大爆發分別為延暦十九至廿一年(公元800至802年)之延曆大爆發(延暦大噴火)、貞觀六年(公元864年)之貞觀大爆發(貞観大噴火),以及三百多年前,寶永四年(公元1707年)之寶永大爆發(宝永大噴火)。寶永大爆發引致富士山南坡形成新火山口,稱為寶永火口。近年流行富士山爆發一說,亦非無可能的事。

日本後立山富士登山健行D9︰富士

日期︰2014-07-20
路線︰大町溫泉鄉→信濃大町→松本→甲府→富士


是日天色晴朗,不禁叫人搖頭嘆息,遠望山頭雲霧蓋頂,也許數日以來都是在這樣的天氣下在稜線上前進吧。吃早餐前再次到溫泉泡浸,喝杯冰凍鮮奶,安坐一會,才到早餐時間。

日本後立山富士登山健行D8︰後立山連峰縱走第七日、大町溫泉鄉

日期︰2014-07-19
路線︰種池山莊→柏原新道→扇澤→大町溫泉鄉


一般長程縱走,以最後一日落山最為危險,意外率最高,一來體能已到極限,心知行程將完,雙腳會比過往更快無力,或是心情變得輕鬆,變得大意。

後立山連峰縱走,整條稜線係由白馬岳為起點,走至針之木岳(針ノ木岳)為終點,這是原本的計劃,奈何有隊員力有不逮,於天狗之頭(天狗ノ頭)花了兩個鐘頭時間重新制定路線(令人憤慨的是最後竟不從此線,險成大錯),加上天色欠佳,以至後來的五人大隊亦難以追回失去的時間,使得行程須更改成只走到爺岳,餘下的針之木岳、蓮華岳,還有針之木雪溪(針ノ木岳雪渓)成了遺憾。

由種池山莊出發也好,或是沿針之木雪溪下降也好,終點皆在立山黑部的起點或終點︰扇澤(扇沢)。種池山莊有一條捷徑可直接走至扇澤,為數不少的日本人亦流行經此路登上爺岳,稱為柏原新道。此道急降1030米,對於歷時六日行程的我們,仍感吃力。

日本後立山富士登山健行D7︰後立山連峰縱走第六日

日期︰2014-07-18
路線︰八峰切戶小屋→鹿島槍岳→爺岳→種池山莊


地勢極為顛簸,猶如吊手岩雁谷一樣極度摺曲,行者必須在岩場上橫移、攀折,腳下千丈深淵,矇矓的景象加添幾分幻想。

鹿島槍岳(鹿島槍ヶ岳),標高2889米,是一座雙耳峰,連接兩峰之山脊稱為吊尾根。此山名字之由來,乃其尖頂之形似槍岳(槍ヶ岳)且與之相對,因山下有鹿島部落而稱為鹿島槍岳。爺岳(爺ヶ岳),標高2670米,其知名度不在山勢,而是山頂可飽覽周遭群峰。

住在地勢最險惡的山屋,迎來整個行程最惡劣的清晨。八峰切戶在昨日只完成大半,最深陷的位置仍在前方。隊員的爛鞋貼上大量膠紙,好讓綁緊鞋底的鐵線不易磨斷,雖然我認為這只是多此一舉。

日本後立山富士登山健行D6︰後立山連峰縱走第五日

日期︰2014-07-17
路線︰唐松岳頂上山莊→五龍山莊→五龍岳→八峰切戶→八峰切戶小屋


人在山中,都如仙人一樣逍遙自在;即使身處艱難,仍樂此不疲。此等仁心,方為山人,而非只求最高,向人炫耀,滿足虛榮。

五龍岳(五竜岳),標高2814米,乃日本百名山之一員。此山名字之由來,與龍並無關係。後立山連峰多座山岳之命名,皆以其山之雪印為名,如擁有馬形雪印之白馬岳、似播種的爺爺(種まき爺さん)的爺岳(爺ヶ岳)、鶴與獅並存的鹿島槍岳(鹿島槍ヶ岳,今名字與雪印無關),還有武田菱(御菱之音轉為五龍)的五龍岳。雖然近代登山界另有新的說法,指可能是後立山(古圖音標「ごりゅうざん」)之借名,但日本人對山的雪形研究仍津津有味。連接五龍岳的南北路,有險惡的切戶所阻,若不欲冒險,只能沿八方尾根或經餓鬼山登上唐松岳,南走至五龍岳,或經遠見尾根登上五龍岳。

日本三大切戶(三大キレット),包括槍岳與穗高岳之間的大切戶(大キレット)、五龍岳與鹿島槍岳之間的八峰切戶(八峰キレット)及白馬岳與唐松岳之間的不歸切戶(不帰キレット);來到本日,我將完成三大切戶,感受尤深。不歸切戶可分作一峰、二峰南北兩峰及三峰,而八峰切戶則更加複雜。以五龍岳為首,南北稜線共分七個山頭,分別以G1至G7分別標示,而五龍岳則是G3;而八峰切戶則由G4至G7、北尾根之頭(北尾根ノ頭)、口之澤坳(口ノ沢のコル)至最低點八峰切戶,當中以G4及G5一帶及八峰切戶最為險要,惟其餘路段亦非簡單,全程手腳並用,耗費大量體能方可完成。

日本後立山富士登山健行D5︰後立山連峰縱走第四日

日期︰2014-07-16
路線︰天狗山莊→不歸嶮→唐松岳→唐松岳頂上山莊


如今心理質素竟低落至自我放棄,可預見意外必定發生。苦口苦面的人不宜登山,走路無力的人不宜繼續行程。

連接唐松岳與白馬鑓岳之間,是一段險惡的瘦岩稜,是為不歸嶮(不帰嶮,又作「不帰ノ嶮」)。嶮,意即險惡之地;不歸嶮,更加令此地添上幾分可怕。由標高2812米的天狗之頭(天狗ノ頭)下降至最低點,海拔2411米、日本三大切戶之一的不歸切戶(不帰キレット),再經過不歸嶮攀升至標高2696米的唐松岳,當中起伏不斷,岩峰處處,可粗分為不歸一峰、不歸二峰北峰、不歸二峰南峰及不歸三峰,當中只有後者不須登頂。此段或受天氣影響,最少須預留約四個半至五個鐘頭,以策安全。

昨晚隊員那隻爛鞋再一次被山莊員工急救,由鐵線與膠布,換成鐵線與玻璃膠。負責人相當擔心,知悉我們的路線後,將沿途經過的山屋逐一打電話,告之事情之餘,亦打探一下有否合適的鞋。最後,得知只有五龍山莊有一對尺寸有可能合適的鞋,是唯一希望,亦是明日將會抵達的地方。

日本後立山富士登山健行D4︰後立山連峰縱走第三日

日期︰2014-07-15
路線︰白馬大池→小蓮華山→白馬三山→天狗山莊


『山不可無雲,人不可無憾』,歷山多年,至近數年間方有此感。

白馬三山,乃白馬岳、杓子岳及白馬鑓岳(白馬鑓ヶ岳)之總稱。標高2812米的杓子岳,屬典型的非對稱山,從白馬岳看,右坡平如石坡,左坡則是近乎垂直的斷崖。鑓岳,標高2903米,因讀音與槍岳(槍ヶ岳)一樣,故多叫作白馬鑓岳以作區分,或簡稱「白馬鑓」。白馬鑓岳以南,有一山間溫泉,名叫白馬鑓溫泉,經過一段易迷途的路段後,可回到猿倉。我們前日於猿倉出發,亦看見白馬鑓溫泉的登山口,頗為隱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