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D1-2︰Zagreb

日期︰2016-05-20~21
路線︰香港→ Istanbul → Zagreb


巴爾幹(Balkan),或稱巴爾幹半島,乃地緣政治上的名稱,並非地理名詞,用以描述歐洲東南部亞得里亞海及黑海之間的半島。由於此地處於歐、亞、非三地之間,南臨地中海,且扼黑海咽喉,戰略位置極為重要,且多有宗教、民族及領土上的衝突,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觸發點,故有「歐洲火藥庫」之稱。由早期的古希臘到古羅馬入侵,至斯拉夫人大舉遷入,至鄂圖曼崛起,巴爾幹經歷不同文化的洗禮與衝擊,更是基督教(泛稱,包含基督教派、天主教派、東正教派等)抵抗穆斯林的最前線。

我們重溫一下中學教過的世界史。

1912到1913年,四個東正教民族國家︰保加利亞王國、塞爾維亞王國、希臘王國及黑山王國組成巴爾幹同盟,對抗鄂圖曼帝國,史稱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同年六月至八月,保加利亞就戰後瓜分馬其頓,與塞爾維亞決裂並宣戰,結果使得塞爾維亞強大,令奧匈帝國擴張受阻,埋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伏筆。

隨後一年,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始於巴爾幹發生,史稱塞拉耶佛事件,奧匈帝國王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被行刺,基於協約國連鎖反應,世界大戰一觸即發。1918年,奧匈帝國瓦解,世界大戰亦隨之結束。

第二次大戰之始,巴爾幹除希臘外皆屬軸心國陣營,意大利王國入侵希臘不果,反遭佔領,使得納粹德國出兵巴爾幹支援盟友。此時,巴爾幹發生政變,建立南斯拉夫王國,使得保加利亞及羅馬利亞同時入侵希臘和南斯拉夫,最後將兩國瓜分,部份土地建立兩個納粹操控的新國家︰克羅地亞獨立國及黑山共和國。巴爾幹人遭受清洗,仍頑強抵抗,拖累德國進攻蘇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產生關鍵影響。

1948年冷戰時期,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退出《華沙公約》,共產主義陣營的鐵托(塞克文︰Тито;英文︰Tito)領導下的南斯拉夫,不但與蘇聯疏遠,更向反共的西方國家靠隴。1980年,鐵托死後,南斯拉夫廢除共產黨一黨專政,實行自由選舉,塞爾維亞的米洛舍維奇(塞爾維亞文︰Милошевић;拉丁化︰Milošević)掌權並宣揚大塞爾維亞主義,引發科索沃(Kosovo)獨立。此舉引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戰爭︰南斯拉夫內戰。

1991年六月,史稱十日戰爭的斯洛文尼亞(斯洛文尼亞文︰Slovenija;英文︰Slovenia)抵抗塞爾維亞率先獨立;同年九月十七日,馬其頓和平脫離南斯拉夫聯綁,並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名字於1993年加入聯合國;然而克羅地亞及波斯尼亞獨立之路並不和平。通過公投以78%贊成獨立的克羅地亞(克羅地亞文︰Hrvatska;英文︰Croatia)與斯洛文尼亞同日宣佈獨立,卻遭塞爾維亞入侵,戰爭至1995年方休;2003年七月一日,克羅地亞成功加入歐盟;波斯尼亞(塞爾維亞文︰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英文︰Bosnia and Herzegovina),全名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又叫波黑,於1992年三月宣佈獨立,塞爾維亞向其開戰,1995年更屠殺波斯尼亞人,迫使北約轟炸塞爾維亞,三星期後塞爾維亞投降。

1996至1999年,塞爾維亞不承認98%贊成科索沃獨立的公投結果,並對其發動戰爭,直至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戰爭方止。

獨立潮過後,南斯拉夫只剩下兩個加盟國︰黑山(黑山文︰Црна Гора、Crna Gora;英文︰Montenegro)及塞爾維亞。2003年,南斯拉夫決定改名成一個較為鬆散的組織「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五月廿一日,黑山獨行公投僅以55.5%贊成通過(法定55%以上方為有效),並於六月三日正式獨立,恢復一戰前的獨立地位並成為聯合國會員國;同時,塞爾維亞(塞克文︰Социјалистичка;英文︰Srbija)成為獨立國家,南斯拉夫正式解體。2008年二月十七日,科索沃宣佈獨立,雖未得到塞爾維亞承認,卻已有約110個國家承認其獨立地位。

這個混亂非常的近代戰爭,可謂南斯拉夫解體史;戰後的十幾廿年,塑造出今日巴爾幹各國的面貌,既相似,又不同。再沒有人說大家都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斯洛文尼亞人就是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就是克羅地亞人、黑山人就是黑山人。

若以集郵心態去討論,五大洲只踏足過三個洲,歐洲也只試過一次因轉機而抵達,是次可謂多次旅行以來首次前往歐洲。歐洲從來都不是我心目中的旅遊地,心態總是「人老才去歐洲悠閒吧」;對大自然風光情有獨鍾的我,卻偶然被克羅地亞的 Nacionalni park Plitvička jezera(十六湖國家公園)和斯洛文尼亞的地下河流 Škocjanske jame 及歐洲第一大的鐘乳洞 Postojnska jama 所吸引,皆是發現喀斯特地形的起源地。此行可以說是渡蜜月,於是乎便安排得較為輕鬆,參觀仍然活着的古城亦為成自然風光以外的歷史及人文景點。

此行主要由北玩到南,重點遊玩三個東南歐國家︰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及黑山。巴士是最重要且有效率的交通,途中會穿越意大利及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黑)兩個國家,是故五個國家的出入境簽證必須小心處理。由於斯洛文尼亞及意大利皆屬《神根公約》成員,故入境沒有問題,而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及黑山皆對英國護照實行免簽證待遇,故此行有如拿着身份證到澳門一樣,順利至極。

首站前往克羅地亞首都 Zagreb,由香港時間晚上十一點左右起飛,前往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需時近十個鐘,當地時間近五點。入境土耳其的簽證頗為複雜,有的說轉機亦需簽證,有的說不用,而我親自向當地簽證部門查詢過,轉機是免簽證的。惟轉機時亦需再次進行安全檢查,兩個鐘的候機時間轉眼就過去。由伊斯坦堡飛往 Zračna luka Zagreb(Zegreb 國際機場)只需兩個半鐘頭,當地時間早上九點,已經拿着行李站在機場門口。關於入境,分成歐盟公民及非歐盟公民,本以為歐盟那條隊會較快,但原來人數奇多,反而非歐盟隊更有效率;當然,亦有不少排錯歐盟公民隧的遊客被打回頭,當中不少是臺灣人或南韓人。克羅地亞比香港慢七個鐘,夏令則慢六個鐘,也就是此刻香港已是下午三點正。

伊斯坦堡機場

轉機

抵達克羅地亞

克羅地亞共和國,歐盟成員國

機場巴士

半個鐘機場巴士可抵達 Autobusni Kolodvor Zagreb(巴士總站),再以輕軌電車接駁到各處,票價單程 30KN,在車上直接向巴士司機購買。車廂外是我極為喜歡的旅遊晴天,沒想到南歐剛入夏已經豔光四射。巴士總站外已是輕軌電車站 Autobusni kol.,車票可於附近的報紙檔購買,票價以區別劃分,區內單向日內無限次上落,由於我們是乖座六號電車前往 Trg J. Jelačića 站(Jelačića 廣場),是故一張票只需 10KN。Zagreb 的輕軌電車令我想起香港新界西的輕鐵,進入市中心後,發現汽車數量甚少,而大眾交通以輕軌電車為主,除了減少空氣污染外,噪音亦少。但必須留意的,是克羅地亞這個面積相對香港甚鉅的國家,人口只有四百幾萬,只有香港人口一半多。十五分鐘的車程來我們來到 Jelačića 廣場,此廣場名字源於廣場中間的 Jelačića 總督騎馬像。此廣場早在十七世紀已經存在,十八世紀豎立騎馬像並易名至今,以紀念他於1848革命(又叫「民族之春」)的軍事戰役和廢除農奴制度,惟南斯拉夫時期視他「收受外國勢力利益」而將此像移走,於克羅地亞公投獨立後再度放回廣場之中,今日此地已成為 Zegrab 最熱鬧的地方。

Autobusni Kolodvor Zagreb

輕軌電車

Jelačića 廣場

我們先到旅館 Hostel Shappy 放下行李,方遊覽這個地市。Hostel Shappy 附近是廣場 Trg Petra Preradovića,有一教會名 Katedrala Preobrazenja Gospodnjeg,即塞爾維亞正教會主教座堂建於十九世紀。周遭有不少露天茶座,廣場中心更有售買鮮花的店舖。慢慢走回至 Jelačića 廣場,看見路邊買士多啤梨的店舖,14KN 一盒,甚為吸引。Jelačića 廣場有數名作傳統打扮的人踱步,不介意別人拍照,亦不介意與遊客拍照,相當有趣。往北走,會遇上一個只在早上擺買的市集,花卉、蔬果、紀念品、盆栽等,不論本地人或是遊客皆是對像。

賣士多啤梨的街邊檔

傳純服飾

擺賣

菜檔

市場後方,有一棟觸目的教堂,雙塔高聳入雲讓人不期然尋找她的位置。這座 Zagrebačka katedrala(Zagreb 主教座堂),屬天主教,正式名字叫「聖母蒙召升天主教座堂」,採用哥德復興式建築。此教堂始於十一世紀,在十三世紀毀於韃靼人手中,十三世紀末以哥德式建築風格重建,十七世紀鄂圖曼人撤退改再以巴洛克式修建,可惜於1880年的地震,讓座堂損毀嚴重,隨後再以今日的面貌重建。縱使你對歷史沒有興趣,但其華麗建築必定會口呆目定,門前的浮雕更叫人駐足欣賞。座堂內哥德式拱頂、巨大的吊燈、具宗教意味的壁畫,還有耶穌與兩名同時被釘十字架的盜賊的雕像,背後刻有克羅地亞的古文字。座堂外有建有城牆,是1512至1521年期間修建以防止鄂圖曼軍隊入侵。在附近餐廳吃午餐,每次旅行,慣例一定會試當地的啤酒,還有一道相當地道的食物︰用薄豬排夾着芝士和火腿的食物。

耶穌像

聖母蒙召升天主教座堂

正門的浮雕

座堂內

釘十架像

獻燭

修復前後的對比

舊城牆

地啤

薄豬排夾着芝士和火腿

飯後再次踏足 Jelačića 廣場,遇上一批反 Monsanto(孟山都)的 MGO(基因改造生物)的克羅地亞人。Monsanto 對香港人來說可能很陌生,卻與之息息相關;此公司近乎壟斷全球種子生產,可謂緊急處握全球食物生產的關鍵。

反孟山都

不要 GMO

粗口,克羅地亞人會否被扣分?

標語

位於 Tomićeva ulica(ulica 解作街)有一條極短的纜車登上市內的高地,即舊城區,但似乎已有一段時間沒有運作。纜車旁邊有樓梯登山,不消五分鐘已經可以一覽市內風光,此路令我想起山頂纜車。纜車站旁有一座建於十三世紀的塔 Kula Lotrščak,是守衛舊城 Gradec 西門的要塞。登上塔頂,可飽覽 Zagreb 中心,還有鶴立雞群的聖母蒙召升天主教座堂。經過白色的 Crkva sv. Katarine(聖女加大肋納教堂),沿石砌馬路往上行,很快便看見彷如積木砌出屋頂的 Crkva sv. Marka(聖馬可教堂)。曾為羅馬式建築,十四世紀改為哥德式,建頂砌出克羅地亞和 Zegrab 的徽號。沿馬路往下走,經過一處細小且黑暗的拱門,不少人在此撚點蠟燭或是祈禱,原來此門叫作 Kamenita vrata(Stone gate,石門),是舊城 Gradec 的主要出入口,經歷蒙古人和土耳其人的入侵,其中一尊聖母像經歷1731年大火奇蹟倖存,故成為 Zagreb 人心中的聖地。再次回到 Jelačića 廣場,前往其北面的一塊古城牆兩邊的街道,那裏不愁找到餐廳,是尋找用餐的好地方。我們的晚餐,就在其中一家酒吧享用 pizza。夜晚的 Jelačića 廣場別有一番風味,當日才發現,夜幕低垂之時,已是晚上九點以後,氣溫驟降,日夜溫差甚大。

登丘纜車

Kula Lotrščak

街頭賣藝

遙望聖母蒙召升天主教座堂

巨藍鯨

Crkva sv. Katarine

Crkva sv. Marka

古雕塑

Crkva sv. Marka 背面

神聖的 Kamenita vrata

街頭賣畫

Jelačića 廣場一景

麵包舖

薄餅

夜幕低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