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蓮古道、新桂田右坑

日期︰2016-09-18
難度︰★★★
路線︰禾徑山路→長山古寺→禾徑山→石水古道→塘肚古道→蓮麻坑村→麥景陶碉堡(礦山)→新桂田右坑→紅花寨北脊→紅花寨→麻雀嶺村
編號︰158/160918+1:260


新桂田右坑,源起紅花嶺北脊及紅花寨北脊相夾形成之山谷,流入深圳河;另有一澗於紅花寨北脊以東,集三峒嶺(即伯公頂、二峒及三峒,又作小八仙)之支流流入深圳河;兩澗可謂境內最北的石澗。就集水區而言,左坑更廣更闊,澗勢卻不及右坑其筆直明朗、一氣呵成的澗道形成的高瀑深潭與巨型壺穴,尤以下段形勢奇險。由於其地理位置偏遠,溯遊者稀,入澗亦不外乎兩條主線︰翻越紅花嶺或取道禾蓮古道;惟前者須合共攀登兩次紅花嶺,後者則要穿越殘存於新界東北堆填區工程附近之石水古道,殊不簡單。

禾蓮古道,指連接禾徑山及蓮麻坑之間的古道,當中亦分為石水古道及塘肚古道,前者為連接石寨下及水牛槽短短一段,後者則指昂塘附近山坳闊可行車至塘肚山村的古道。塘肚古道途中有前禁區的警告牌,惟地圖所示,該處仍未抵達昔日的禁區界線,但足證此古道曾為要道,可惜只存在於戰前英軍地圖,翻查香港地政署首張地形圖,禾蓮古道彷似不曾存在一樣。

沙頭角公路與禾徑山路交匯處,是將來蓮塘口岸的接駁點,今日此地已有不少工地。禾徑山路亦是通往新界東北堆填區的路,沿途不時有大型車輛高速駛過,北行約十五分鐘,即為長山古寺,古稱「長生庵」,清‧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年)由萊洞、萬屋邊和坪源合鄉約(坪洋、瓦窰下、禾徑山及坪輋)六條村落共同興建,並於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重建,改為雙進式設計;今乃香港法定古蹟。

遠望紅花嶺

長山古寺

門上浮雕

寺內木門

繼續北行,路邊已見不少橋墩正在興建,進一步蠶食清幽之地。至禾徑山村,村口有兩百年古樟樹,因長在私人土地上,沒有列入《古樹名冊》;也許遊人曾經太多,樹下圍起欄杆,免得不敬者攀爬。誠然,樹人與人的接觸未嘗不是一件壞事,但總有不敬的來訪者,令所有訪客不能再聽古樹的心跳聲。古樟樹面前亦建有數棟新的村屋,據說多年前並不存在。後方的小溪流,今日被建築廢料所填平,越澗後在倒下的樹木間穿梭,很快便來到新界東北堆填區的入口。

橋墩

禾徑山古樟樹

馬路邊

新界東北堆填區入口

石水古道

越過馬路,推開閘門,在鐵網邊緣茂密的長草間前進,至被高聳水渠所阻,沿梯攀上數層,橫移再沿水渠降回鐵網邊緣。昔日的古道其中一段已毀,行山人士卻在附近開闢了一條「石水新道」。在洗車場鑽出來,水缸下鐵橋之後便是原裝正版的石水古道。半米闊的石水古道,屬明顯的石砌步道,連接石寨下與水牛槽兩地,今日只在地圖留下名字,倒是此路段真的有石有水。未知是否嚇跑野豬,引來隊友尖叫。古道沿澗邊舖設,乃平原河(River Ganges)其中一支源,更有三級石板瀑相連,甚為幽美,可識澗道已遭污染,殊為可惜。穿過鐵網,有一水潭,若非污源,想必是一個好地方。潭後有小徑,可通往被馬路截斷的塘肚古道。

被去水渠所阻

一直向上走

此處下降

水塔後為古道入口

石水古道

平源河源頭

穿過閘隙

污水潭

接回馬路

馬路

塘肚古道

馬路後的古道,行者稱為塘肚古道,乃通往塘肚山村的一條石砌要道,闊一米,於昂側之山坳徐徐下降至蓮麻坑村。此古道林蔭蔽天,石面都長滿青苔,使得此古道看起來如綠色步道,看來雖美,卻要小心滑倒。有一T形告示牌立於前方,乃昔日標示禁區之用,今在林中豎立,倍覺突兀。古道在此沒入林中,旅者多取右路,過澗不久便進入塘肚山村的廢田,然後接上石屎徑,面對中國深圳的梧桐山,直達蓮麻坑村。

塘肚古道起點

保存完整

翠綠的石砌古道

古道

禁區牌

禁區牌

塘肚山村

中國深圳梧桐山

葉定仕故居

蓮麻坑村

蓮麻坑這個名字說來有趣,昔日開採鉛礦(lead mine),村民音譯為「蓮麻」,是故有其名。大帽山的鉛礦坳,英文作 Lead Mine Pass,語源相同。蓮麻坑村外圍有一大宅名葉定仕故居,亦屬歷史文物。村內有多間宗祠,尤以官姓最為罕見;另建有關帝宮。見「蓮溪世居」後於「萬象維新」邊走,有屋前庭種有大樹,馬路一彎後已是今日禁區檢查站。屋左小徑往上走,是連綿的石屎梯級,是通往紅花嶺北脊山嘴上,稱為礦山碉堡的麥景陶碉堡(礦山)舊警崗。途中有蓮麻坑村所建的訊號接收站,書有「危險物動」,錯字令人錯解成「危險動物」,相當搞笑。抵山嘴盡處,乃麥景陶碉堡建築群之一的礦山碉堡;麥景陶碉堡合共有七,由東至西,分別為伯公坳(沙頭角)、礦山(蓮麻坑)、白虎山(香園圍)、瓦窰(打鼓嶺)、南坑(文錦渡)、馬草壟(落馬洲)及擔竿洲(米埔),通通用作反偷渡之用,及監視中國解放軍的動靜,以防入侵香港。今日的礦山碉堡,但遊人眾多,將生鏽的鐵線圈換成新的鐵線圈。比起中國偷渡者入境,香港政府似乎更排斥香港人探訪。

關帝宮

萬象維新

禁區閘口

往山脊

身後山頭叫作橫瀝,中右方建築已是中國境

麥景陶礦山碉堡

「危險動物」

蓮麻坑村及黃茅坑山

麥景陶礦山碉堡

麥景陶礦山碉堡

離開碉堡,下降山嘴另一邊。這條昔日通往蓮麻坑礦洞群、行山界稱為「紅花嶺秘洞」的小徑,在早年禁區開放後變得可光明正大前往,引發熱潮,亦即起多宗意外,且不乏致命事件。此小徑已明朗可通,更有政府告示,彷如此地無銀。路邊直井已有繩索所攔,以防意外滑落。沒多久已見主礦洞︰一個在山邊開鑿成四個洞口的大廳。洞邊更現溪流,小瀑布下積成清潭。離開主礦洞,繼續下行,走過人工石河,山徑止於坑前,有木條置於上方。勿以為過木橋後繼續下行,此地地勢漸險,昔日礦工亦開鑿坑道繞過,宜沿坑道走,可再次重回正路。抵達另一幅人工石河,此地似曾有開採痕跡,崖邊有兩個礦洞,輕送天然冷氣,且已成蝙蝠棲地,亦作研究之用,後來因遊人漸多,今日已建有鐵欄以防闖入。左側河谷,已是新桂田右坑的下源。

警告牌

直井

主礦洞洞口的季節性水潭

洞廳

人工石河

木橋

蝙蝠洞

新桂田右坑下源

新桂田右坑

地勢漸險,澗谷更削成斜崖,新桂田右坑下層的長瀑布已在眼前。斜崖中有棧道可行,惟腳下千丈,必須小心橫移。切入澗中的位置,正正在下層長瀑瀑頂。水量未算多,澗床與石頭相當濕滑,難於平衡。瀑頂潭細水深,後有兩道坡流注入寒水。潭右繞過,有人字斜瀑流入深潭。上溯不久,即有高瀑絕峽陳前,大有被困井底之勢,莫敢進犯。瀑左壁中有兩個礦洞,亦見涼爽。亮起頭燈探索,洞內泥濘遍佈,分支大抵有數,皆見盡頭,惟主通道有一直井,浸滿地下水,洞中水色竟帶紅帶黃帶綠帶藍,如五彩池,我們戲稱為「藍洞」,甚為驚喜。直井邊有斜臺,應昔日用作丟棄廢石入井之用。此通道亦見迷你鐘乳石,還遇上一條藍色的鐘乳石。通道盡頭有另一個直井,壁邊有喉管,井頂不停滲出地下水,卻未有如「藍洞」一樣將洞填滿。

首瀑

入澗前的崖中棧道

首瀑瀑頂

短瀑

另一個長瀑布

相當壯觀

探洞

五彩藍洞

另一個直井

支撐

離開礦洞,時間已不早;繼續上溯,欲攀此瀑,必須於瀑左山徑上行少許,移至瀑壁邊攀登。是日石面頗滑,還需於外露處攀爬,叫人猶豫。先行者放下「心理繩」,讓後來者多一個信心,完成這個難關。惟臨頂處的滑壁令驚魂未定的隊友再次面對挑戰,同樣由先行者放下繩索,借力安全抵達。瀑頂後,經過兩個短瀑深潭,後見雙瀑,兩瀑之間的位置建有水堤。爾後有一段石板澗床,水流削出之字形的坑槽,近頂處有兩個巨型壺穴,相當可觀。

左壁上攀

設置心理繩

繼續上溯

過深潭

雙層瀑

瀑中人工水池

石板澗床

之字坑槽

壺穴

壺穴

此時,澗右有人工砌成的石牆,疑是礦工傑作。右岸以上的山坡皆被泥土所掩,上方似曾是棄土之地。澗前被高瀑所阻,瀑頂坑槽一瀉而下,跌水潭如破壺穴一樣既深且闊。此瀑左崖亦有一懸空礦洞。澗左有山徑,一路再接入澗,另一路則屬離澗之路。我們先從接澗路,走過迂迴坑槽,有一雙層瀑於前,瀑中兩層皆有廢棄水管,惟此刻發覺瀑邊濕滑難攀,加上時間已近四點,不容繼續上溯;於是乎回走山徑,往離澗的一段走。

礦工路

又一高瀑

瀑左礦洞

至此回頭出澗

離澗山徑

此山徑漸見茂盛,路胚雖在,仍需少量開林。山徑急登至紅花寨北脊,據說此脊由四位行山界美人梅、蘭、菊、竹首踏,故稱為「四美脊」,此傳說不明所以,且早在戰前山徑已經存在,或來往蓮麻坑礦洞之用,或鎮守邊疆之用,故本網誌不予探用。中秋已過,惟天氣仍熱仍濕,算是體能大考驗。抵達北脊山崗,天色漸差,雨粉氛飛,倒助我們散熱,行來倍感輕鬆。抵紅花寨山頂,三嶺峒在腳下。雖天氣灰暗,惟能見度奇高,莫說大帽山山頂、八仙嶺至橫嶺整段山脊,印塘海諸島,及至蚺蛇尖亦盡收眼底。近麻雀嶺脊,有四名青年詢問往上水的路(其後修正為禾徑山),眼見雨勢漸大,且似不識路況,勸之回頭,卻似不欲下降急斜的麻雀嶺脊。未有理會,我們續降麻雀嶺脊時,天雨路滑,體力漸失,極易滑倒。抵村後小橋,乃麻雀石澗,洗去身上泥濘,出村乘小巴回聯和墟晚餐。

接紅花寨北脊之隱徑

紅花寨北脊

努力上山

望中國深圳

下方為香港,仍保留原始氣息;上方為中國,已淪為石屎森林

印洲塘

三峒嶺(小八仙)

沙頭角

下降麻雀脊

麻雀嶺村

望麻雀石澗瀑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