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海岸

日期︰2016-12-26
難度︰★★★
路線︰黃竹角嘴→石仔灣→大王灣→塘瀝仔→大塘瀝→烏洲塘


火紅海岸,泛指黃竹角半島北岸整條海岸線,東起黃竹角嘴,西至烏洲塘,甚至連紅石門至三椏涌一段亦有所云。全段海岸線,以赤色粉砂岩、砂岩及礫岩為主,為中世代白堊紀中期火山活動停止後最早的沉積地層之八仙嶺組,形成距今約一億年左右,氧化的鐵質令岩層胭紅朱赤,視之異常。自黃竹角嘴起,石仔灣、大王灣、塘瀝仔、大塘瀝,還有數個無名小灘,景色秀麗,越近內灣,風浪越見平靜,惟來自北面國家之垃圾亦越來越多,大煞風景。黃竹角嘴自海面伸出,其形狹長,與船灣海岸線之曲折,相映成趣;陸路遠征,早已視為長途,完成環湖出嘴更叫人自豪。昔日縱走黃竹角半島,見彎彎相連,卻在地圖上僅見石仔灣一名,見四下為無人之地,道聽途說,竟信荒落致有地無名之說;回想船灣六村,未建淡水湖前為一優良漁區,何以無名?

由黃石碼頭直取鬼手,從船家口中得知,聚多行山隊曾走此線,大都未能完成,於我而言,能於日落前抵烏洲塘,於願足矣。黃竹角嘴(Bluff Head)面向大鴅灣一段最為巖巉,至近年方為人所熟知的鬼手岩,成為綑遊的起點。旅者多由此地登岸,該石排有如紅地毯一樣,皆為水路踏足的第一片地。鬼手岩為風浪侵蝕後留下最堅硬的部份,上闊下窄,頂部有數道裂痕,於某個角度下形如地上伸出的手;看潮汐,若鬼手下部沒入水中,表示沿岸斷位變得極難通過,不建議綑邊。鬼手岩後是一裂削壁斷崖,地層幾近推至垂直,紅白相間的顏色彷如牛肉的紋理,或作「煙肉岩」。地質公園成立前,此地可謂隱世,今日單是灘邊豎立的警告牌,彷彿宣告不再隱秘。旅者可選擇綑遊南岸或北岸,南岸者,抵鳳凰笏,即可撤退,經五馬歸槽(風水穴)之山脊或上溯鳳凰溪荒澗抵小滘坳;北岸者可抵烏洲塘,經荒徑或上溯花籃坑抵鹿湖峒,或於紅石門賦歸。

鬼手岩與煙肉岩

印象中上次仍未見此牌

紅地毯

鬼手岩

煙肉岩

留影

飛越和牛

留影

在鬼手岩遊玩半句鐘,正式開始綑邊行程。近年少有綑邊,手腳生疏,有感遲鈍。甫開始的棧道,已見石中長於數微米的石英晶,於陽光下閃閃生輝,耀眼非常。一彎之後,見石排重重,橙、黃、朱、赤、白,通通混而為一。人在崖中,倍覺險意,船浪湧至,更覺驚險。惟綑邊之入門,必先克服這種狀況。石灘上有多塊岩石豎立,形態如澳洲大洋路之十二聖徒石,故有叫作「十二聖徒灘」,灘前有一岩觸水,如劍龍之脊。岩脊疊影如起伏山巒縮影;又見狀似木化石之圓柱形岩板。海岸平坦處為海蝕平台,典型者以東平洲為首。過斷位,不少海蝕隙皆可濕腳強渡,惟多半不欲濕腳,需施以飛躍、橫攀或跨步之技巧。手腳長短各人有異,膽色與力氣亦有不同,互相協力保眾人平安。連續跨過幾個斷位,見有斜壁灰黃,下彎薄片狀且外斜,此為「滑梯岩」,絕無僅有。此岩之後,地勢稍緩,不少摺曲(folding)岩層可賞,石色偏向淺紫紅。留意上坡方向有一岩層凸起,與下方岩體之間有一薄片空間,二人合作,各露半身,看似長人鎖在石中,此玩味十足之岩命為「長人窿」。窿側有斜插岩層數片,如一手臂推向岩邊,是為「機械臂」,唯肖唯妙。前有泥黃色的平臺,再遇一深蝕海蝕隙,其右有壁削開,見黃白牆身,應為凝灰岩,下有平臺,像是練仙之地。有一岩石核形如豬頭,岩石核外更有深啡色鱗剝外殼。此時見有大量粗糙的礫岩,還有不同粗糙程度之砂岩岩層重壘,表示面向大鵬灣強勁風浪的一段海岸線已經走過,即將轉入平靜且漫長的海岸線。

開始綑邊

石排重重

輕鬆過

十二聖徒灘

岩石重重

劍龍脊

劍龍脊

小鬼手

倒影

繼續

木化石

海蝕平臺

過海蝕隙

列隊而過

互助

一隙又一隙

又跨隙

滑梯岩

摺曲

偶有浪花

隨影

長人窿

機械臂

黃色平臺

石紋

石窟

豬頭

礫岩

有一紫紅色巨壁斜插入海,彷彿身處鯉魚門海岸的異色版本,幸好海平面之上另有岩層,平成一條石棧道予旅者輕鬆走過。紫紅斜壁盡處,有一組赤組岩層,兩尖對峙如鷹喙。對岸見往灣洲與娥媚洲相夾形成的直門頭。海岸線一彎又一彎,地勢相較平淡,卻能快速推進。眼見黃竹角海盡處,看似無水路可走,卻有一狹窄水道名紅石門,被重重山巒所迷惑而不覺。雖無險惡地形,惟紫紅、粉紅、赤紅三色組成的石灘仍覺可愛,細心留意,有如泥濘的粉砂岩,亦有格狀弱線的砂岩,海邊亦見垂直瓣狀岩層,和海水相間,組合成怪異的圖像。此處為大嶺以北的一段海岸,赤紅的岩板佔據海岸,令人不其然想像充滿水的火星是否有着如斯景色。赤紅之後回到紫紅怪石,嶙峋巖巉;有石破裂處,竟見赤紅,石頭也會流血。過一地標式石嘴,有小海灘在前。風平浪靜,水清砂紅,簡直是世外桃園。灘後有源自大嶺之荒坑大嶺坑,仍有流動淡水可用,實為驚喜。繼續綑邊,留意亂石中有一石如腳板,五指向海。前有一灣,名為石仔灣,有一礫岩伸出如鷹嘴,又有石嘴如恐龍。再翻過石嘴,抵小海灘,於石仔灣前後皆有一個小海灘(石仔灣東灘及石仔灣西灘),卻苦無名字,不知是失傳還是對漁民來說不太重要。從這個灘往往灣西頂望,後有一山(吊燈籠)與西頂山脊線重疊,相當有趣。

紅色巨壁


鷹嘴

直門頭

紫紅與赤紅

萬紅叢中一點綠

泥岩

火紅海岸

岩岸一景

岩見紅

地標石嘴

大嶺坑下的小海灘

腳板石

又見鷹嘴

恐龍下落

又見一小沙灘

跨石脊

往灣洲與娥媚洲

緊接是一連串擁有大量弱線形成細小且密集裂隙的岩岸,水位不高尚可安全橫越,於石脊上上落落,一路向西,陽光正照。突然岩岸又見赤紅,而且比之前的更深色,似是火紅海岸最斜的一段,然而壁中充滿手腳位,未算困難。看地層最有趣之前,正是如三文治般,夾有不同岩質的地層。眼前礫岩夾着泥岩,不懂地理者亦覺大自然之奇妙。偶見石英脈入侵,因其抗蝕力較強,多見砂岩中一片片白色岩板。前方山嘴難於綑遊,須於左邊不明顯林中繞過,雖多藤猶可通,重臨海岸又是岩礫遍佈的石灘。良久,抵大王灣,此灣又名赤眼環,其大王灣一名不明所以,臆測是否大往灣之音轉,因其北面有往灣洲之往灣,黃竹角半島南岸亦有一灣名往灣仔。此灣可謂北岸所見最廣闊之沙灘,惟灘上有大量來自北面國家之垃圾,隨潮水線形成兩道平行的垃圾界線。大王灣山嘴之後,有一小灣凹陷,望往灣洲可見有一白色大石懸掛,灘邊則有大量白色亂石,此地名為大石下,簡單明瞭。此小彎盡處有小海蝕洞,不能翻越,故須翻過山嘴以避險。彎背有荒澗,上溯數步即轉右於林中急升,未幾即抵崖邊,取右即見開揚,小心覓路下降極碎石坡,重臨海邊。此時可望見往灣洲最狹窄之處,外展訓練學校亦可見之。

紅沙

繼續綑邊

地形稍變

所謂最斜的一段

隨影

繞山徑

此石孔已打通

大石灘

石膥

大王灣

垃圾遍地

兩層岩層

烏排

有小海洞不能過

荒澗接山路

下望海灣

遠方為紅石門

岩岸繼續火紅,海中有孤礁名烏排,前方有三角小島,是為烏洲,烏洲鎮守烏洲塘,勢如塔門,將海灣封鎖。綑過塘瀝仔,灣盡有小水堤集源起鳳凰尾(鳳凰笏東頂)之澗水,有白色膠喉將水引出,未知是否為漁民所用。有蜂窩狀岩石如骷髏頭,亦見如荔枝莊龍船石的岩層邊緣露出海面。夕陽西下,天色漸暗,眼見烏洲塘有望,仍有一個天意弄人的海灣大塘瀝在前。大塘瀝為一狹長海灣,有源自鳳凰尾之澗水流出,為昔日耕地所在,若不想泳渡,必須繞一個大圈。灘邊路受潮水影響,多半於紅樹林中穿梭,近涌口處近是寸步難行,為保不濕,可謂花盡力氣。再多十五分鐘步程,至近烏洲塘口,見天色漸黑,亦是時候歸程。船家稱我們破盡紀錄,走得最遠,皆因完成行程者,無緣與船家相見。直奔黃石,返西貢慶功;是次有成員表現叫人意外,實是驚喜。

火紅海岸

烏洲

過海蝕隙

往灣洲大石下

排隊過

塘瀝仔

有龍船石之形象

留影

西斜

大塘瀝

昔日石牆

穿灘中林

黃葉

力保不濕

近烏洲塘

返回黃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