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潭渣大

日期︰2017-09-16
難度︰雙潭石澗 ★★
   渣大石澗 ★★
路線︰大潭郊野公園站→大潭中水塘→雙潭石澗→大潭副水塘→大潭上水塘→渣大石澗→港島徑→畢拉山道→大坑
編號︰雙潭石澗 111.2/170916+1:285
   渣大石澗 173/170916+2:286


雙潭石澗,乃連接大潭副水塘與大潭篤水塘的天然河道,其老年澗床近乎完美的平滑石坡,展現境內少見的雄偉奔流。惟其水量受制於大潭副水塘排放多寡,為其缺點。全澗平緩,尾段稍微急升,排流處處,勘比大嶼山之萬丈布,稱為「碧水灘」。可惜近日無雨,雙潭石澗之貌大不如初遊那豐水之日。

渣大石澗,源起渣甸山,流入大潭上水塘。全澗可分三段,下段者為大潭水塘道以下,飛瀑石峽之貌暢快非常,為其精華之所;中段乃280米窩位處以下,河廊沙坑、石坡澗道、河廊沙坑,梅花間竹出現,為其特色;上段窮至山頂,支源眾多,最高一源者有石河藏於谷中,行者多取此源登渣甸山。惟是次覓路失敗,只好於右源荒坑破林至港島徑。

雙潭石澗

數年前豐水遊雙潭令我印象深刻(請參考本網誌《大潭崗下坑、潭崗飛瀑、雙潭石澗》一文),不時希望重遊此澗,奈何近日無雨,相去甚遠,只作便道。由大潭郊野公園站起步,走過古橋兩道,經過長連坑澗口,沿大潭篤水塘西側走,轉入大潭中水塘主壩底,右方石屎徑即可進入雙潭石澗。沿大潭水道塘前進,不難看見路下一道寬廣平坦的澗道,那便是雙潭石澗,然而平淨的流水,亦可突然間成洪荒猛流,決不能大意。踏入澗中,平緩的岩石澗床相當易行,潺弱水流在陽光長時間照射下長滿青綠色絲狀水藻,予人不快。數段坡流後,很快便來到一道斜瀑,瀑下深潭寒冷非常,踏入秋初,已是澗季之末。攀登瀑右石排,走過一段稍為平淡的澗途,有碧綠深潭阻路。

古橋

波平如鏡

大潭中水塘主壩

進入雙潭石澗

兩個瀑布形態極相似

兩個瀑布形態極相似

澗道寬廣

深潭

潭後澗道漸升,岩坡澗床連綿;一彎之轉,更是岩坡畢直上升至山脊線,流水蛇行其間。此處美其名為「碧水灘」,但是水量恐難以相襯。岩坡右邊為上溯正途,近出水處有一個倒級位,宜小心。離開「碧水灘」,又有靜水碧潭,潭後有散瀑坡流,右方石牆因塌樹已崩坍。越過此潭已是大潭副水塘主壩,可依右方石級重回大潭水塘道。

碧水灘

流水蛇行

出水口

唯一「難位」

又有深潭

散瀑坡流

塌樹

瀑右登頂

大潭副水塘主壩

大潭副水塘


渣大石澗

棄大潭水塘道,北轉入大潭上水塘西側之引水道,迂迴曲折,最終進入大潭上水塘西北一個幽谷,此谷為渣大石澗及畢大石澗匯流之地,而引水道盡頭,便是渣大石澗精華之始。一道扇形瀑布散落的銀絲予人驚喜,渣大石澗下段水量尚算充足。扇瀑以上有瀑流數道,止於橫崖中一道小飛瀑,叫人激賞。瀑左有孔道繞至瀑頂,緊接坑峽狀石槽澗道。初段流水層層跳躍,後段一條呵成的長流,旅者可在坑槽兩邊隨意溯遊。槽後石排上的亂流有幾分優雅,幾條流水時分時合。澗邊石排風化成格狀,如豆腐岩一樣切割得相當工整。未幾林蔭相伴,已抵大潭水塘道近陽明山莊處的一道石橋。精華遊者皆在此出澗。

古橋

澗短水豐

入溯渣大石澗

扇狀瀑布

瀑流數道

算得上是主瀑

瀑左繞道

峽槽狀澗道

兩岸皆可攀

坑槽瀑流

優雅亂流

豆腐石

精華段結束

大潭水塘道

此處分兩源,左源指向馬路,右源方為正途。澗道明顯變得平緩,垂直泥壁高餘一人,澗床盡為沙底,此河廊澗道為地圖上作彎月形之澗段。依河廊前進,部份位置水深及腰,迂迴的河廊,偶有倒木須翻過。若要繞過河廊,亦可依澗右山徑登山再折回澗中。穿過漫長的河廊,澗道突然開揚,澗床戲劇似的變成石坡澗床,更見有四個小壺穴排成四方形狀;可惜此地水量已見乾旱。一彎之後,澗道飛升,猶如迷你「碧水灘」一樣,石坡澗道伸延至山脊盡處。此時澗勢瞬即收窄,如林中淺坑,然後又再變得開揚,此一放一收,叫旅者詫異。最後澗道來到一處開揚石排,可仰望渣甸山南面整個渣大澗谷,沿主坑右邊山徑前行,未幾澗源多分,皆處林底、乾而多石,我們錯過左支往石河的分源,只好依地圖未有記下的荒澗破林而上,最終接回渣甸田東稜南脊與港島徑交匯處。沿港島徑往石礦場方向走,左轉渣甸山北引水道,望見石礦場下的危崖飛瀑甚為吸引,後接畢拉山道返回大坑結束本季最後的澗線。

破橋

河廊

石板澗床

石板澗床

澗床似片狀剝落

迷你版「碧水灘」

水量不足

上溯

另一段石坡澗床

望渣大澗谷

支流右邊荒徑

破林而上

石排位,而很接近山脊路

接港島徑望石礦場

高樓林立

捷徑落山

石礦場下的一段陡峭澗道

接畢拉山道,可往大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