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城石澗、王母石澗、猴城石澗

日期︰2018-07-08
難度︰燕城石澗 ★★
   王母石澗 ★★★
   猴城石澗 ★★
路線︰菠蘿壩→灰橋→300米橋→燕城石澗→398米橫山徑→相思林徑→王母石澗→大城石澗→猴城石澗→相思林徑→虎蹤徑→菠蘿壩
編號︰燕城石澗 180/180708+1:303
   王母石澗 9.3/180708+2:304
   猴城石澗 181/180708+3:305


匯集於城門谷有兩大河溪︰一曰大城石澗,二曰草城石澗;前者聲名大噪而後者僅流傳於溯澗人士之間,然而兩澗支流多且獨立成澗而各有其名,像大城石澗眾支流,廣為流傳者計有約六條(可參閱《西南坑、大城北坑》一文),而草城石澗亦擁兩條獨立名字的支流︰草城右澗及燕城石澗。

燕城石澗,源起燕岩頂,流入草城石澗,其右源左支直指山頂,坊間多誤稱作「四城石澗」;查四城者,出四方山流入城門,四方山來源不可考,即猴岩頂,然而此澗並非源於猴岩頂,「四城」之名不妥。回說此澗平緩且短,僅有一道石瀑,全澗林蔭,寬敞清幽,水豐時不失為悠閒之選。

王母石澗,為大城石澗最豐沛的右源,源猴岩頂與燕岩頂之間,因其西面有一名穴「王母點兵」而名,相思林徑以下為荒田平流段,然後戲劇性急瀉,飛瀑環連,氣勢如龍,故又名「一條龍」。

猴城石澗,源起猴岩頂,流入大城石澗,其左源直指猴岩頂,故名;此澗命名甚亂,亦涉及命名原則及美學,是故必須留意「猴城」並非通用名︰一如意義不明的西南坑與不甚流通的西北坑(即大城北坑),本澗有作東北坑,可能指位於大城石澗之東北方,然而祁公以「四城澗」稱之,與「四城石澗」(即燕城石澗)極易混淆。回說此澗,與大城石澗分源處精彩瀑流外,短短一段至相思林徑毫無可觀之處,人跡少而藤蔓飛,上源景色則不得而知。

菠蘿壩起步,登下樓梯,經過引水道,水聲隆隆,昨夜一場雨,泥徑濕透成漿。每次經過這條無名小澗,工整坑槽,下有長瀑,往往成為判斷大城水系水量的參考。看來今日水量不俗。抵灰橋所在的河背,大城石澗下游的清潭看似平靜,卻是匯集大城澗谷巨量流水流過寬敞平坦河床的錯覺。橋後一彎,是昔日城門村所在,也是今日草城石澗的入澗處;倚草城石澗左岸往鉛礦凹的馬路上行,經過石頭峴、梗山兩處已不見痕跡的城門谷村落,於一右彎處橋下,便是草城石澗左源,即燕城石澗入澗處。

城門水塘

灰橋下的大城石澗

「秋楓」

橋下便是燕城石澗

燕城石澗

雨前的燕城石澗也許並不吸引,雨後的她卻是清幽脫俗。甫入澗,便見接二連三的迷你瀑布,澗道暢通,行來暢快。潭水不深,清澈見底。澗勢筆直緩升,大石遍佈。走過有「半壁廊」雛形的地形後,流水往左,右邊盡是亂石與藤蔓。前方有巨石疊成的短瀑,層次分明;瀑中背水濕潤處有不少香港湍蛙(Amolops hongkongensis)的卵,置於敵人無法觸碰之地。

入澗

迷你瀑布作始

輕瀑躍泉

輕瀑躍泉

迷你半壁廊

巨石短瀑

湍蛙卵

算是本澗主瀑

瀑左繞上,未幾接上一道岩坡雙流,合而分之,分而合之。走過一道棧坑槽後,左右分源,取右源繼續上溯。澗容依舊,石頭漸大,藤蔓飛天,水躍石間,或擊清泉。又見疊石瀑布,其上有雙瀑匯淺水潭。輕快的溯行持續至398米的橫山徑,在此之前又見分源,左右皆與山徑交錯而右源通順。橫山徑東往鉛礦凹,西繞「王母點兵」山腹,可接大城石澗或相思林徑,如繼續上溯燕城石澗,亦可於470米處馬路或558米相思林徑出澗,惟上源無景,於此離澗。

雙瀑

澗容

水躍石間

石間瀑流

疊石瀑

疊石瀑

出澗

西行的橫山徑迂迴曲折,偶有開揚景觀,望見翠綠針山。越過溪澗,蓋滿落葉鮮見的木橋猶存。遇分叉,南下大城石澗右峰的山脊路西跨澗谷沿隱脊北行登上相思林徑。此段路盡是黃泥,濕透後黏稠離行,頗易滑倒。急升路段在夏日走來有些氣喘,身後是漸露顏面的禾秧山東側、金帶環腰的城門水塘、一瀉而下的飛鵝山南崖、宛如屏風一樣的針山。此山徑應為古道,途中一段希石砌隊級,惟漸見散落。接上相思林徑,坡度平緩,大帽之巔就在眼前,細看深谷,是西南坑與大城北坑兩條名澗。此刻西來第一條溪澗,便是王母石澗入澗處。

針山

橫山路

木橋

黏土地

禾秧山

飛鵝山南崖在針山左邊

接相思林徑

西南坑與大城北坑

王母石澗

比起上溯王母石澗,下溯此澗帶來的驚喜必定過之而無不及。初時大石遍佈與極為平緩的流水,畔有荒廢田基,得知先民生活的領域,初遊者也許正在疑惑何以吹噓此澗之氣派美名「一條龍」。上游幾乎不見的小落差,形成迷你瀑布,走過兩道,眼前忽然開揚,禾秧山落在澗中央。澗流看似消失,原來前方有高瀑下瀉,此刻便是王母一條龍的起始,我笑言「一直飛瀉落大城」。首瀑僅僅是一條斜瀑,於其瀑左下降,下承一小潭,再繼其勢而轉直,人不能旁澗而行,其左入林下攀至瀑底,此為第二瀑。

下溯王母石澗

石平如人工切割

廢田區

始見落差

一條龍開始

第一瀑

瀑左入林下降

第二瀑

瀑下持續沿槽奔馳,其左沿石河狀碎崖小心下降,復靠近澗邊。狗牙狀岩坡,將流水砌成五條,遠看如龍瓜,分分合合,呈八字流過如巨人階梯的第三道瀑布。流水屈入右側林蔭處,旅者則沿瀑左級狀石坡下降。堅硬的石英層垂直於澗床,如一牆獨立的牆阻檔澗勢,我們抱着石英層,小心繞過。回望第三瀑起的飛流,如從天而降的白龍。隨後有四瀑四潭,第三瀑有突石如騎樓半懸。再遇一道橫瀑如絲,下承樽頸,收窄後再度擴闊,一潭緩衝,然後流過碗形石坡,最後如潛龍伏擊,直瀉大城石澗,此為第四瀑。

第二瀑下的槽瀑

崖中石河下降

途中望瀑

五流合一

第三瀑

回望第三瀑

右下角為石英層

第三瀑全貌

四瀑四潭之第二瀑

四瀑四潭之第三瀑騎樓石

橫瀑

橫瀑下承之瀑布

第四瀑

第四瀑下的碗崖

奔流入大城

大城石澗

相比剛才兩條支流,大城石澗的水量可謂數倍之多,水深僅達「上五吋下五吋」,足以產生推倒人的力量。王母石澗澗口是一塊鵝蛋形的疊石,我視之為路標。雄壯的石坡急流、短而亮白的三角形瀑布,還有翻越於於巨石間,行進速度變得奇慢,隊友攀爬巨石,使得雙臂疲累不堪。未幾抵「楓葉潭」,深而廣的寒潭,有三名溯澗者正好起步。微雨落下不過一陣又止,沒有水漲之虞。再過一瀑一潭與兩疊瀑,再遇剛才的三人,一人在潭中,兩人在岸上以不友善目光「監視」我們,神情怪異,狀甚警剔。繞過一潭後再遇一潭,有兩瀑注入,左瀑橫平如堰,為大城石澗,右瀑槽中流過,為猴城石澗。我們輪流於潭右入溯,三人已過,第四人竟驚動黃蜂,致後方三人中有兩人受襲,幸無大礙。

王母石澗地標

王母石澗

石坡急流

水量甚豐

穿巨石陣

暢快的澗道

楓葉潭

短瀑

兩疊瀑

靚潭

上溯大城石澗

分源位,右為猴城石澗

猴城石澗

澗口的石槽甚為吸引,隨後再有一別緻短瀑,瀑前淺氹,竟有小片苔地,如人工園林造型。此兩景令我對此澗滿懷期待,然而入溯此澗,盡為亂石飛藤的澗容,雖通順不算困足,偶有石面飛流,石砌田基相伴,毫無特色,短短150米的澗途便接回相思林徑。

人工園林造型

算是猴城石澗少有的景色

也算一景

澗容

左邊見田基

蕉樹

於相思林徑東行後南轉至肥佬麥所在的南房肚,天色始暗,我們均速南行,轉入虎蹤徑,接回畔塘山徑,返菠蘿壩,剛好天色盡黑。

南房肚

肥佬麥

石中巨樹

3 則留言:

  1. 回覆
    1. 相思林徑應為大城石澗徑...相思林徑橫跨響石脊和大城石澗徑

      刪除
    2. 大城石澗徑是近年強加之名字,該條橫山徑全段皆作相思林徑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