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1-27
路線︰紅石門→迷椏走廊→苗三古道→三椏村→犁頭石→烏蛟騰→新娘潭
難度︰★★
黃竹角半島,北部少部份由白堊紀八仙嶺組(100-80百萬年前)沉積岩組成,而其餘都是香港最古老的岩層泥盆紀黃竹角咀組(400-360百萬年前)沉積岩。赤門海峽本為河谷,而兩岸則為泛濫平原,後來海平面上升才形成現今峽長的赤門海峽。故黃竹角嘴組多為砂岩、泥岩和礫岩而組成。到了火山激烈噴發後,最先形成的就是八仙嶺組(赤洲組和吉澳組亦屬同期),經過不同程度的風化,鐵質被析出,經氧化後形成紅色或鏽紅色,火紅海岸和紅石門海岸正是八仙嶺組的代表。
——擇自「黃竹角嘴綑邊」
黃竹角嘴一直以來,以偏遠長征而聞名,石景也不過是陪襯,但自然地質公園成立後,官員似乎未曾見過奇形怪狀之石,竟借鬼手岩自吹自擂,背後還是講及商機二字。也許羊群過後,近來似乎少了一窩蜂湧至之現象,讓美景重回幽靜,實屬好事。說句心底話,這個地方給我的回憶實在太差,遇過態度極差之團友,將垃圾踢向岩石,或是沿途不斷爆粗吸煙,還有「明報」記者刻意抹黑。給我最美好回憶,全是鬼手岩出名之前,二人在黃竹角嘴草坡上看元旦日出。到鬼手,以往都是沿山徑走至海邊,其體能與時間令此地非常神秘,亦更美;如今一艇可達,能夠體會感受這些古老岩手之美的遊人還有幾多?只懂得鬼手,卻不知黃竹角之人更是叫人嘆息。這就是偉大的地質公園成立以來,民智上的增長;但不能否認,普羅大眾對岩石保育的意識的確提高,可是當中的代價又是否符合所犧牲掉的東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