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嘴

日期︰2017-10-21
難度︰★★★
路線︰西灣亭→螺地墩→西灣→鹹田灣→大灣→東灣→黃竹瀝船頭瀑→短嘴→米粉頂→蚺蛇尖→大浪坳→赤徑


長嘴,乃西貢半島的極東,昔日有如遠征之感,亦是老前輩口中的「考牌路線」之一;今日行山資訊氾濫,憑藉網上資訊,不少後輩亦能按圖索驥,踏足長嘴。然而西貢三嘴之中,相對長嘴,米粉嘴和短嘴人氣甚低,原因多半是路途更遠;踏足長嘴者,沿大浪四灣之山徑前往,平緩好走,然而依此路再往兩嘴,便須爬升及於眾多小徑中尋覓,或是翻過蚺蛇尖及米粉嘴方能抵達,是故於地理上,比長嘴更偏遠。回說短嘴,夾沉船灣與蚊灣之間,山嘴稜線陡峭,有一崩壁於東南處,氣勢不凡,堪比吉澳之雞公嶺。沉船坑與蚊灣,各擁一條極偏遠而又可溯遊的澗,名曰沉船坑(土名黃竹瀝)及蚊灣坑,其中黃竹瀝深入米粉頂東面山腹,水源不豐但未至於枯竭,其澗道如深切峽谷,屬境內罕見的地貌。

日本南阿斯卑斯北部縱走D9︰昇仙峽

日期︰2017-10-05
路線︰甲府→昇仙峽→甲府→香港


御岳昇仙峽谷,早在日本江戶時代後期已有人跡,後以採水晶為其產業,今位處秩父多摩甲斐國立公園之內。溪谷以花崗岩為主,流水塑造出奇形怪狀的石景,甚至出現高達180米的石柱圓覺峰,而此谷最引人入勝者,乃其紅葉秋色,被喻為日本最美溪谷,遊者皆讚不絕口。由甲府乘座巴士出發,車程僅四十五分鐘。然而如斯誘人的描述,也許令我期望過高,以致相當失望。雖非紅葉季節,有感溪谷景色卻不如香港之溪澗,歷南阿爾卑斯的美景,昇仙峽比下去亦無可口非;然而作為旅程最後一站,讓心情放鬆,讓激情與緊張感沈澱,以水洗滌心靈,卻是不錯的選擇。

日本南阿斯卑斯北部縱走D8︰鳳凰三山(下)

日期︰2017-10-04
路線︰薬師岳小屋→苺平 (2,524m)→夜叉神峠→夜叉神峠登山口 (1,380m)


『有緣山上自相見』是我的登山銘句,更何況遠在日本的南阿爾卑斯,亦兩度相遇,實在難能可貴。

若要以兩個字來形容北阿爾卑斯山脈與南阿爾卑斯山脈,前者應屬「險奇」,後者應為「深邃」;前者的粗獷與狂野,對比後者的柔和與溫厚,縱走起來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感覺︰成功感比對治癒感。剩下的中央阿爾卑斯,似是擁有介乎兩者之間的特質,尚未踏足,也許是下一次旅程的目標,屆時再行評論。回說鳳凰三山南脊,由莓平到夜叉神峠,雖然落差達一千四百米,卻因山徑曾是古人的生活道路(即類似香港村落之間的古道),故並不會有陡峭或困難的地方。今日,此山徑成為最多人採用的登山路之一,僅花一日時間,便可由登山口登山鳳凰三山;而另一條相當受歡近的登山道,乃由青木鑛泉(青木鉱泉)為起點,分三條路線直登藥師岳或地藏岳。

日本南阿斯卑斯北部縱走D7︰鳳凰三山(上)

日期︰2017-10-03
路線︰広河原 (1,520m) →白鳳峠→高嶺 (2,779m) →観音岳 (2,841m) →薬師岳 (2,780m) →薬師岳小屋


這種矛盾美,有如登山者,既辛苦,卻又要登山一樣。

甲斐駒岳南稜延伸出一條長長的山稜,稱作早川尾長,隨後數峰急起,延續其花崗岩的山體,分別名為地藏岳(地蔵岳,2,764米)、觀音岳(観音岳,2,841米)及藥師岳(薬師岳,2,780米),合稱鳳凰三山,或稱作鳳凰山,屬日本百名山之一。山高不過三千米,位處南阿爾卑斯北部之東隅,山頂多怪石,在云云眾山稜中不難辨認。鳳凰三山被喻為初心者踏足南阿爾卑斯山脈的首選,在其易行、較不花體力,所需時間僅兩日,亦有極佳的展望;作為是次行程的尾聲,亦極其合適。

日本南阿斯卑斯北部縱走D6︰白峰三山(下)

日期︰2017-10-02
路線︰農鳥小屋→間ノ岳 (3,190m) →中白根山 (3,055m) →北岳 (3,193m) →白根お池 →広河原 (1,520m)


與之對望,一座曾登上的山峰總抱有特殊的感情,此刻像與老朋友相見一樣,盡在不言中。

北岳,標高3,193米,為日本第二高峰,日本百名山一員,南阿爾卑斯之首,白峰三山主峰;雖然高度全日本排行第二,卻遠比3,776米高的富士山矮了一大截。因位處白峰之北,故名北岳。北岳有着獨特的生態系統,不少僅見於北岳的特有種或首次於北岳發現的植物,諸如北岳草(Callianthemum hondoense)、北岳金鳳花(Ranunculus yatsugatakensis subsp. kitadakeanus,八岳金鳳花亞種)、北岳鳥兜(Aconitum kitadakense)、北岳薺(Draba oiana)等等。山勢挺拔,尤以於間之岳所見最為經典;大樺澤源頭、東崖之企壁極具壓迫感。除由奈良田經大門澤縱走白峰三山外,若只登北岳一峰,幾乎只有廣河源來回攀登一線可取,其東稜經八本齒之頭(八本歯ノ頭)走池山吊尾根和西面之左俁澤(今路不通)雖可抵北岳,卻是高難度險線。今年八月十九號黃昏,於北岳山莊一分鐘步程處,發現一隻大如一人營的黑熊,未知是否被人類的食物味道所吸引,卻明確地指出,即使脫離森林,仍擺脫不到熊出沒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