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笛竹坑、羗山東坑

日期︰2013-08-25
難度︰★★★
路線︰石壁→引水道→苗笛竹坑→羗山郊遊徑→羗山東坑→羗山郊遊徑→羗山道
編號︰苗笛竹坑 105/130825+1:167
   羗山東坑 106/130825+2:168

注意︰一、羗山郊遊徑於零八雨災後因嚴重損壞而遭封閉(羗山及觀音山山腰一段),今已作廢,無標距柱,山徑沒於叢林中,大浪坑一段更沖至地基盡毀,而觀音山山腰一段更有兩處山泥傾瀉住須渡險。如非必要,切勿前往。
   二、羗山飛瀑右崖最近全幅崩塌,不見石壁,只見泥壁,連月大雨,恐地基未穩,數年間探遊者宜小心。

苗笛竹坑,源起靈會山,流入荔枝岩。石壁起西向引水道邊,不乏可觀澗道,諸如大浪坑和靈白三澗,還有夾在兩者之間的苗笛竹坑。此澗精華在羗山郊遊徑以下,擁大澗風範之中型峽澗,每遇峽必有瀑,壯麗無比。

嶼西五澗,險奇秀宏雄,險者分流西坑、奇者牙鷹北坑、秀者羗山東坑、宏者狗嶺涌飛流、雄者水澇漕萬丈九曲。其中羗山東坑,擁嶼西水系中落差最大之羗山飛瀑,單在山徑邊之瀑布,足已叫人激賞。

於石壁起步,沿引水道走,路占大浪坑,流水聲響不絕耳,慶幸早兩日之雨水,令嶼西群澗未至於過份乾旱。回首大浪坑右源右支之巨峽,隱約可見其飛瀑。至苗笛竹坑入口,右轉至水閘,清澈見底的水,立即撲滅在炎夏走動的熱浪。

石壁起步

青龍石澗(下段)

日期︰2013-08-18
難度︰★★
路線︰䃟石灣→青龍石澗→引水道→貝澳
編號︰24.4/130818+1:166

大東水系數出龍澗,東涌五龍、梅窩五龍、內龍、龍東、龍南和龍西,有近三十條用「龍」來命名的澗道。其中龍南有謂「嶼南雙璧」的青龍石澗和雙龍石澗,亦屬名乎其實,甚有龍之霸氣的大澗。青龍石澗,源於大東山爛頭營之天池,流入䃟石灣。此澗可粗分為三段,下段止於嶼南引水道,是次行程正是此段。下段短而精彩,澗寬且多瀑多潭,乃半日休閒好地方。

伸延閱讀︰「青龍石澗」、「青龍壁」、「霧鎖青龍

䃟石灣村起步,於橋底入澗。前方有小幅塌了的泥坡,一個小右彎,已見面積頗大的深潭。潭後數步之遙,是本澗首瀑。此瀑乃一橫闊石坡,流水於左、中、右各自流下,展開的姿態簡單而亮麗。隨意上攀,瀑頂左方可望見䃟石灣村的村屋,而後方遠處就是芝麻灣半島的塔仔山。瀑後水流集中在一條坑槽中,然後再一次回到寬廣的石澗。

䃟石灣村公所,未知何解棄䃟用散

聶歌信山

日期︰2013-08-11
難度︰★★
路線︰黃泥涌水塘公園→聶歌信山北坡橫山引水道→聶歌信山西北脊→聶歌信山東脊→黃泥涌峽道

注︰相片水印錯寫成「聶信高山」

聶歌信山(Mount Nicholson,又譯作聶高信山),座落香港島中心,與渣甸山(Jardine's Lookout)及紫羅蘭山(Violet Hill)形成天然屏障,夾在中間的黃泥涌峽成了掌握港島南北之要點。十八日香港保衛戰中,退守港島之英軍就在此地與日本皇軍火拼,寫下香港戰爭史中最慘烈的一頁。如今在黃泥涌峽道旁邊,仍留有戰時遺跡。

此山以北有一橫山徑,初時以為屬古道,但中段有去水渠,疑是水務工程開闢的施工路。於黃泥涌水塘出發,轉入此橫山徑,不久見左右分途,右方為正路,而左路是登上聶歌信山頂之東脊,我們將在此下山。橫山徑幾乎全程在林中推進,無景觀可言,途中路過數條乾澗,有兩、三處開揚位,皆有水從壁邊滲出,似水量比起澗谷還要多。山徑不久轉入內彎,見路邊有水渠,未知此工程所為何事。至北坡最大澗谷聶歌信北坑,有巨石填滿,谷底聽到水流聲,而此澗上半段極為陡峭,遠看是一塊外露岩壁,未知有否高手已開闢攀爬路線。山徑接上奇力道前,有一路口可登山頂,此仍西北脊。

起點

英仙座流星雨前奏

日期︰2013-08-10
地點︰萬宜水庫東壩

突如其來的雅興,決定前往東壩影星。此日乃英仙座流星雨起始日,觀察到為數不少的流星,可能較亮、較慢,甚至火流星,仍然無緣拍攝下來,手中只有一張毫不顯眼的流星照片。寧靜的夜空,沒有月光影響,只有城市的光害,還有漁船駕過的那些大光燈,劃破夜色,悶熱的深夜,是颱風將至的先兆。


田寮坑

日期︰2013-08-04
難度︰★★★
路線︰東涌→白芒→田寮→田寮坑→老虎頭郊遊徑→梅窩
編號︰104/130804+1:165

田寮坑,源起老虎頭、和尚峒及望渡坳一帶,流入田字灣。此澗可分左右兩源,左源為主源,有巨壁於中段,遠方能亦看見。自入澗起,前半段植被茂密平凡,後半段則有短瀑數個,出澗處就在巨壁頂處。左右兩源皆有巨壁,旅人合稱田寮雙壁。

於東涌出發,本想沿古道走至白芒,奈何防洪工程令此徑變得斷斷續續,沿水渠走了一段,離開東涌新市鎮範圍後,便回到翔東路步往白芒。此處可窺探具有淪陷意義的工程,手上的一批相片不久便成為歷史見證。

零八雨暴後的防洪工程

彌䃟石澗‧2013

日期︰2013-07-28
難度︰★★★★
路線︰東涌→䃟頭→彌䃟石澗→驢仔徑→東涌
編號︰14.2/130728+1:164

彌䃟石澗,舊九大石澗之一,源於彌勒山北面山谷,流入䃟頭(䃟石灣)。此澗以百呎高之摩天崖聞名,亦因而發生過數宗不幸的意外。欲登上摩天崖,有三線可取︰一是風險極高之沿壁正攀,筆者並不建議此線;二是沿崖底右方山徑登頂,所謂山徑,亦算手足並用;三是沿瀑槽而上,即崖左內槽主瀑處。摩天崖遠看似輕易可攀,然而經驗者多半會勸喻別被她的外表欺騙。筆者亦屬其中。首次上溯此澗,乃四年前,屬第十四條澗;回想起來,也為自己那僅有的十三條澗之經驗冒險上攀而冒冷汗,幸好當日天晴、岩壁乾爽、鞋底咬地、水量不大,詳情請參閱舊作《彌䃟石澗》。

東涌站起步,路過東涌小炮台,對出寧靜海灣將有大型工程,美景將告喪失。每次望見此情此景,總有種家破人亡的愁緒,百般滋味,久久不能平息。東涌小炮台下,有石砌圍場,轉角處有曲角,細看下跟秘魯 Cuzco 的 Sacsayhuaman 有幾分形似。步過東涌村,也許東涌西填海計劃不但令東涌灣消息,也毀滅了此古村。沿東大古道走至䃟頭,正是彌䃟石澗出海處,上次於韆鞦潭入澗,是次則沿山徑走至彌䃟石澗首條左源位入澗,那裏正是集水處。

東涌藍天,但見鳳凰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