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城石澗、王母石澗、猴城石澗

日期︰2018-07-08
難度︰燕城石澗 ★★
   王母石澗 ★★★
   猴城石澗 ★★
路線︰菠蘿壩→灰橋→300米橋→燕城石澗→398米橫山徑→相思林徑→王母石澗→大城石澗→猴城石澗→相思林徑→虎蹤徑→菠蘿壩
編號︰燕城石澗 180/180708+1:303
   王母石澗 9.3/180708+2:304
   猴城石澗 181/180708+3:305


匯集於城門谷有兩大河溪︰一曰大城石澗,二曰草城石澗;前者聲名大噪而後者僅流傳於溯澗人士之間,然而兩澗支流多且獨立成澗而各有其名,像大城石澗眾支流,廣為流傳者計有約六條(可參閱《西南坑、大城北坑》一文),而草城石澗亦擁兩條獨立名字的支流︰草城右澗及燕城石澗。

燕城石澗,源起燕岩頂,流入草城石澗,其右源左支直指山頂,坊間多誤稱作「四城石澗」;查四城者,出四方山流入城門,四方山來源不可考,即猴岩頂,然而此澗並非源於猴岩頂,「四城」之名不妥。回說此澗平緩且短,僅有一道石瀑,全澗林蔭,寬敞清幽,水豐時不失為悠閒之選。

王母石澗,為大城石澗最豐沛的右源,源猴岩頂與燕岩頂之間,因其西面有一名穴「王母點兵」而名,相思林徑以下為荒田平流段,然後戲劇性急瀉,飛瀑環連,氣勢如龍,故又名「一條龍」。

猴城石澗,源起猴岩頂,流入大城石澗,其左源直指猴岩頂,故名;此澗命名甚亂,亦涉及命名原則及美學,是故必須留意「猴城」並非通用名︰一如意義不明的西南坑與不甚流通的西北坑(即大城北坑),本澗有作東北坑,可能指位於大城石澗之東北方,然而祁公以「四城澗」稱之,與「四城石澗」(即燕城石澗)極易混淆。回說此澗,與大城石澗分源處精彩瀑流外,短短一段至相思林徑毫無可觀之處,人跡少而藤蔓飛,上源景色則不得而知。

西南坑、大城北坑

日期︰2018-06-24
難度︰西南坑  ★★★
   大城北坑 ★★★
路線︰荃錦坳→軍閘→大帽山林道→西南坑→大城北坑→猴岩頂→梧桐寨村→白牛石
編號︰西南坑  35.8/180624+1:300
   大城北坑 61.4/180624+2:301


大帽水系最豐饒的溪澗非大城石澗莫屬,其分源亦因澗勢俱能獨立成澗而另有名字,以灰橋起,依海拔上升而廣為人知者有︰大城左澗、禾秧坑、禾秧右澗、猴城石澗(大城東北坑)、王母石澗(一條龍)及西南坑,當中海拔496米與西南坑分別之主源另作大城北坑(大城北源)。西南坑與大城北坑,兩者風光與大城石澗迥異。西南坑,源起大帽山東坡,不知何故稱作「西南」,又名猴岩溪,並非源於猴岩頂(即四方山)而僅描述本澗溯遊者需猿躍嬉跳,澗自分源橫瀑起,蛇行坑槽、石峽飛絮、岩坡坦流,至一小水塘而止,呈現出大城石澗所不見之險峻氣勢;大城北坑,源起猴岩頂,曾聽過奇怪的別名「西北坑」,可不用理會,本澗具規模之瀑僅二三,惟全澗小瀑淺潭相接,美其名「十瀑十潭」,倒不沉悶,源末成寬闊石河區,河道平緩無景,可於右側返回麥理浩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