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度︰★★
路線︰石澳道 2 號→打石坑→龍脊東橫山徑→馬塘坳
編號︰399/250418+1:734
大潭港與孖崗山之間乃一丘陵地帶,官方地圖上有名字者計有長連山、老虎山(Sugar Loaf)、馬坑山(Stone Hill)、蓮花井山(Bridge Hill)及龜山(Notting Hill),當中存在不少山名錯置或含糊之問題,諸如孖崗山可能是狗合山與赤柱山(赤峯山)之合稱、龜山本為蛇山,紅山(Red Hill)才是龜等。更甚者其中之各大小山澗,亦有類似問題,尤其涉及「老虎」,從各資料中有多個可能:「赤柱古道」之「老虎坑石橋」、馬坑上游稱作老虎坑、老虎坑原為老虎澗、赤淺坑才是老虎坑因源起老虎芴,加上長連坑應作蓮花井坑、龜山南北兩坑更名為蛇山南北兩坑等等;簡直可以大書特書,命名上相當混亂,故本文沿用今慣用之澗名。
龜山北坑,源起龜山,流入大潭港,有碗潭淺峽與橫壁;龜山南坑,源起龜山,流入馬坑,出大潭灣,全澗平淡,部份澗床為石坡;蓮潭坑,乃老虎坑右源左支(右支為蓮花井南坑),分源前開揚,隨後石河狀;蓮花井西坑,源起蓮花井山,流入長連坑,乃其澗一條左支,下段瀑壁連綿。
老劉屋坑,即打鐵屻坑下左源,源起草山北延之 439 山西坡,流經老劉屋,匯入打鐵屻坑。此坑於打鐵屻左坑及打鐵屻右坑分源之前,人跡罕至,澗短而困足,右源有一企壁至為精彩,然而碎壁阻卻前路,可選擇退至左源上溯,或澗左開出一條崎嶇繞徑至近離澗處。
中山道(又叫木曾路)是日本江戶時代「五街道」之一,乃連接江戶(即今日東京)日本橋與京都三條大橋(三条大橋)的道路;途中設有六十九個宿場,合稱「中山道六十九次」,而第四十二個宿場,就是妻籠宿。就近的南木曾站(南木曽駅),是「三百名山」南木曾岳的登山口,也是前往妻籠宿觀光的集散地。
在日本攀登雪山,通常會將之分為嚴冬期與殘雪期,兩者之間有着相當不同的環境與風險,是可以長篇大論的一個題目。在選擇兩者之間,首次的獨行落在殘雪期,對於雪了解不深,殘雪期顯得沒那麼深不可測;然而今年日本大雪,雪量持續維持與冬天相約的量,這反而給我一個驚喜:殘雪期的環境,嚴冬期的風景。出發前令人不安的不穩定天氣,最終卻是風起雲湧與大晴天。
木曾駒岳(木曽駒ヶ岳)海拔 2,956 米,乃中央阿爾卑斯之首,為「日本百名山」之一員;與南阿爾卑斯山之甲斐駒岳(甲斐駒ヶ岳)相對,故有分別稱為西駒岳與東駒岳的叫法。南面岩峰寶劍岳之下,是名為千疊敷(千畳敷)的冰河圈谷。秋日的千疊敷,紅黃交雜,是欣賞紅葉的熱門地方;到了冬日,積雪填滿圈谷,達三米之深,亦深受雪登者歡迎。臨近稜線的八丁坂上部頗為陡峭,時有不慎滑落者,加上左谷(即寶劍岳下)易有雪崩,上攀時必須慎重留意。稜線以上受強風影響,加上殘雪時期偶有降雨,雪溶化再結成冰,也是滑落的原因之一。在日本登雪山,即使處於殘雪時期的高山,會強調「完全入山裝備」是最低要求,即備有硬殼(hardshell)防水外套、冰斧、十齒或以上之冰爪及頭盔。
位於群馬縣與新潟縣之間有一山嶽名谷川岳,乃一雙耳峰,主峰オキノ耳,海拔 1,977 米,副峰トマノ耳,海拔 1,963 米。副峰古稱藥師岳,山頂有藥師瑠璃光如來像;主峰則有別名谷川富士,傳說富士山之淺間菩薩降臨之地。本來谷川岳指谷川本谷北面一列岩稜,稱為俎嵓(まないたぐら),因日本陸地測量部錯將藥師岳當成谷川岳而沿用至今。除了號稱「最接近首都圈之高山」之外,其岩場亦屬國內數一數二,與劍岳及穗高岳合稱「日本三大岩場」。與周邊的仙之倉山、萬太郎山、一之倉山與茂倉岳合稱「谷川連峰」,又叫「國境稜線」。有着交通便利與景色多變的雙重吸引力,攀登谷川岳人數相當多,然而其險地之多與激烈變化的天氣影響下,此山亦以山難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