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 Cho La Pass 攀 Lobuche East D13:爬上爬落越冰川

日期︰2023-07-26
路線︰Dragnag (4,680m) → Gokyo (4,760m)


這種跨百萬年的地質維度讓短暫閃耀的人類難以體會,卻可從推論中理解,從而參透地球的生命

Gokyo(高橋),海拔 4,760 米,為 Everest Region 其中一個熱門重鎮,背靠 Gokyo Ri(高橋嶺,海拔 5,357 米,可眺望 Mt. Everest、Cho Oyu、Makalu 等八千米線雪峰),面向 Gokyo Tsho(高橋湖)。除了擁有優美的高山湖,Gokyo 也是不少路線必經之地,例如 EBC trek 在時間充裕下會配搭 Gokyo、或者以 Gokyo 為終點的 Gokyo Trek,甚至高難度的 Three Pass Trek 等等,是故在旺季時床位難度,慾享受寧靜的湖景,只有淡季這個選項。

尼泊爾 Cho La Pass 攀 Lobuche East D12:踏上冰川過喬拉

日期︰2023-07-25
路線︰Dzongla (4,830m) → Cho La Pass (5,361m) → Dragnag (4,680m)


大自然規律不斷重覆,卻在不同地貌塑造出截然不同的景色

Cho La Pass(喬拉坳,也有寫作 Chola Pass),海拔 5,361 米,名字源於附近的 Chola Tse(喬拉傑峰,海拔 6,440 米),為高難度路線 Three Pass Trek 第二站(此路線經過三個山坳:Kongma La、Cho La 及 Renjo La,全部位於海拔五千米以上)。山坳位處 Kangchung Peak(康鐘峰,海拔 6,083 米)與 Arakam Tse(阿拉襟輋峰,海拔 6,423米)之間最低處,東面有冰川,旅者須於冰川上行走,最後攀上坳下一幅碎壁以越過。最接近 Cho La 的兩個鎮分別為 Dzongla(宗拿,海拔 4,830 米)及位處 Ngozumba Glacier(岡宗巴冰川)邊緣的 Dragnag(莊勒,海拔 4,680 米 ),路程接近十公里,爬升約五百米,下降約七百米,是相較辛苦的一日。

尼泊爾 Cho La Pass 攀 Lobuche East D11:敗退營地夢消逝

日期︰2023-07-24
路線︰Lobuche Base Camp (5,182m) → Dzongla (4,830m)

晚上發了一個惡夢…然而整晚心情處於相當後悔的低落情緒。

Dzongla(宗拿),海拔 4,830 米,有一個氂牛牧場。此地為穿越 Chola Pass(喬拉坳)前最後一個城鎮,基本上所有穿越山坳的旅者皆在此地休息。臨近 Dzongla,須越過 Chola Col(喬拉埡口,海拔 5,656 米)下方冰川融化流出的河溪。

尼泊爾 Cho La Pass 攀 Lobuche East D10︰臲卼跋躓攀雪峰

日期︰2023-07-23
路線︰Lobuche Base Camp (5,182m) → Lobuche East → Lobuche Base Camp (5,182m)

雪巴人顯得疑惑,不過沒有試圖干涉我們的決定。這是我第一次嚐到回頭的滋味…

海拔 6,119 米的 Lobuche East(羅布輋東峰),攀登難度為 PD+,可算 Everest Region 中比較容易、技術要求相對單一的一座雪峰(亦有一說比 Island Peak 難);然而此論述只適合套用於舒適的登山季節。盛夏雨季,雨水改變雪線以上的部份地形,架設好的固定點與繩索要麼蓋在冰下,要麼不再穩固,傳統路線恐怕難以跟隨。是次會有四名雪巴人同行,其中兩名負責勘探與架設,例如檢查既有的路線是否可行,或利用冰斧設立暫時固定點作攀爬。攻頂路線為 Lobuche East 南坡,面向 Cholatse、Taboche Peak 及 Arakam Tse 三座山峰,山頂更可以遙望 Mt. Everest、Cho Oyu 及 Makalu(馬卡魯峰,海拔 8,463 米)等八千米級雪峰。全程下半為光滑岩坡,上半則為坡度一致的雪坡,地形變化相比 Island Peak 少,技巧上相對簡單。

尼泊爾 Cho La Pass 攀 Lobuche East D09︰霧中急登基地營

日期︰2023-07-22
路線︰Thukla (4,610m) → Lobuche Base Camp (5,182m)


然而,滴滴答答的雨聲越來越放肆,令人難以入眠的不單止吵雜聲,還有持續不斷的雨水。

Lobuche(羅布輋峰),座落 Lhumbu Glacier(坤布冰川)旁邊。分為東西兩峰,西峰海拔 6,145 米,屬於「探險級」,東峰 6,119 米,則屬於「健行級」,是故通常旅者只會攀登東峰,為 Everest Region 幾個六千米級入門雪峰之一;此峰首登於 1984 年。六年前登上 Island Peak(又名 Imja Tse,島峰,海拔 6,189 米),漫長的一日與登頂的成功感叫人難以忘懷。是次嘗試 Lobuche East,高度相約,但地形則不太相同。與 Island Peak 須越過冰川不同,Lobuche East 下半以大岩坡為主,上半則盡是雪坡,技術上比 Island Peak 來得簡單,可是雨季洗去原有路線,預先架設好的固定點與繩索通通不能使用。Rabin 事前為我們四人安排了四名雪巴人,比一般情況多了兩個,原因是他們負責探路與開路,好應付與旺季不同的攀登路線。

尼泊爾 Cho La Pass 攀 Lobuche East D08:巨峰麓下風雲至

日期︰2023-07-21
路線︰Dingboche (4,325m) → Thukla (4,610m)

人站在其山腹之下顯得極其渺小,渺小得幾乎被忽略。

Thukla(或寫作 Thokla、Dughla,篤拿),海拔 4,610 米,為兩條冰川 Khumbu Glacier(坤布冰川)及 Chola Glacier(喬拉冰川)匯合之地,乃為旅者而存在的小鎮。此地可通 EBC 或 Cho La Pass(喬拉坳),離 Dingboche 不過五公里路程。在 Lobuche(羅布輋)河岸對面,聳立着 Arakam Tse(阿拉襟輋峰,海拔 6,423米)、Cholatse(喬拉傑峰,海拔 6,440 米)及 Taboche(塔波輋峰,海拔 6,495 米)三座雪峰,宏偉非常。藏語中,cho 解作「湖」、la 解作「坳」、tse 解作「山」、tsho 則解作「湖」,故此地有一系列相關地名:山名 Cholatse、坳名 Chola(或作 Cho La Pass)、湖名 Chola Tsho。

尼泊爾 Cho La Pass 攀 Lobuche East D07:珠峰驟現艷陽天

日期︰2023-07-20
路線︰Millingo (3,780m) → Dingboche (4,325m)

一如在西藏尋得額菲爾士峰之際,馬洛里也曾認為無法攀登,但最終,人類還是克服了所有困難,踏上頂峰,並創造多種登山技巧和專用道具,帶來我們今日熟悉的現代登山

Dingboche(丁波輋),海拔 4,325 米,是 Khumbu(坤布)地區其中一個四千米以上的大城鎮,進入眾多路線諸如 Everest Base CampIsland Peak、Lobuche East、Cho La Pass 等之前必經之地。是日行程由 Millingo(美寧高)前往 Dingboche,主要路段屬緩慢攀升 300 米,在離開 Tsuro(芝奴)後,方略急地爬升 200 米。此路段可算是欣賞喜馬拉雅群山最佳的其中一段路線︰Mt. Everest(額菲爾士峰,海拔 8,848 米)、Lhotse(洛子峰,海拔 8,516 米)、Kangtega(甘地加峰雪巴語解作「鞍之雪山」,海拔 6,685 米)、Thamserku(唐瑟古峰,海拔 6,623 米)、Ama Dablam(阿瑪達布拉姆峰,海拔 6,812 米)、Khumbu Yul Lha(貢比拉山雪巴語解作「坤布之神」,海拔 5,761 米)等雪峰,同時暗示旅者正在進入更高海拔地帶,迎來更具挑戰的低氧環境。

尼泊爾 Cho La Pass 攀 Lobuche East D06:漸進低氧踏高地

日期︰2023-07-19
路線︰Namche Bazzar (3,440m) → Tengboche (3,850m) → Millingo (3,780m)

看着對岸陡峭山坡,流水切割出不少溪谷,然後形成飛瀑瀉入主澗,一時之間,看得入迷

Tengboche(湯坡輋)有一寺廟,乃以藏傳佛教為信仰之 Tengboche Monastery。前往 Mt. Everest 者,基本上是必經之地。首名登上 Mt. Everest 的雪巴人丹增諾基(Tenzing Norgay)便在此地出生並於此寺廟出家。2017 年曾到訪此地,寺廟正大翻前,木工正在雕刻與上色;六年後再訪,已見成品,而旁邊的重建依然持續不斷。天氣好的時候,Tengboche 可以飽覽 Mt. Everest 及其附近山峰,可謂人傑地靈。Tengboche 處海拔 3,850 米,由 Namche Bazzar 前往,僅需爬升約 400 米,但實際上離開 Namche Bazzar 後乃下降至海拔 3,300 米的 Phungki Thanga(潘基登加),越過河谷後方再攀升,故實際行程為稍微爬升 100 米後,下降 300 米再上升 500 米。

尼泊爾 Cho La Pass 攀 Lobuche East D05:高度適應半日行

日期︰2023-07-18
路線︰Namche Bazzar (3,440m) → Syanboche (3,750m) → Namche Bazzar (3,440m)


浸淫在喜馬拉雅的氣氛之中看着喜馬拉雅的歷史,無論精神層面或者物理層面,皆與此地產生極大共鳴

高山反應、高山症或高原綜合反應,皆描述人在低氧環境下出現之反應或徵狀。一般而言,海拔 2,700 米以上便會漸漸浮現高山反應;極端者在這個高度已經出現嚴重反應,但亦有登山家可以在 8,000 米以上不用氧氣輔助作無氧攀登。是故,對於低氧環境的反應視乎個人體質,取決於肺活量、耗氧速度與步伐協調等等。統計上,年輕人、男性、肌肉發達者或運動員,出現高山反應機率較高,原因包括性急致步伐太快、不服輸強行攀升、肌肉消耗大量氧氣等因素。常見高山反應,患者會出現頭痛(兩側脹痛)、食慾不振、作悶作嘔、失眠、頭暈,面頭痛加上以上任何一種徵狀,皆可粗略判斷為出現高山反應,需要對應方案。多喝水可防止血液變得黏稠,從而增加血氧輸送速度;足夠保暖有助防止受寒,繼而誘發上呼吸道感染,在高海拔,患病後極難痊癒;避免飲用咖啡或酒精飲料,防止脫水。在抵達一定高度後,可服用 acetazolamide(乙酰唑胺,即普遍所知的 diamox,此為產品名稱,今已停產),有助減輕徵狀,惟事前最好向醫生查詢。此外,有說法服用止痛藥減輕頭痛,個人並不建議,因止痛藥會掩飾真正高山反應。而嚴重高山反應者,或會出現腦部積水或肺部積水,即腦水腫和肺水腫,可於半日至幾日內致命,患者會神智不清、體弱無力、手腳不協調、呼吸出現水聲、咳嗽帶血,必須立即落山前往更低海拔。而人體其實可以適應高海拔,但必須循序漸進,於高海拔處多作停留、睡眠盡量往低海拔處、動作減慢,皆有助暢遊於高地之間。

尼泊爾 Cho La Pass 攀 Lobuche East D04︰花開滿途登南輋

日期︰2023-07-17
路線︰Phakding (2,639m) → Namche Bazzar (3,440m)

這個淡季正正提供了寧靜的環境。除了盛開的花,這也是一個吸引旅者在淡季登山的原因。

Namche Bazzar(南輋巴札,或作南輋市集),位處海拔 3,440 米,是整個 Everest Region 最繁華之地,行山用品店鋪林立,咖啡店、漢堡包店等充滿休閒氣氛,登山旅者會在此行高度適應,休息一日;回程者同樣在此地休息一晚,然後走回 Lukla 乘搭飛機。昔日前往登山的飛機降落在 Namche Bazzar 上方叫作 Syanboche(汕坡輋)的地方,由於海拔過高,不少旅者抵達後便出現高山反應,故後來將機場轉移至今日廣為人知的 Lukla。回說淡季的 Namche Bazzar,由於旅客甚少,有如死城,人來人往的街道只有寥寥的居民;以遊客為目標的店鋪不是關閉便是裝修中。比起上次,明顯不少店鋪變得更光鮮亮麗,餐廳裝潢亦顯高級,與民居相比簡直差天共地,若非街上的動物糞便,實在難以想像身處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