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12-23
難度︰★★★
路線︰鳳園→沙螺洞→雲鶴石澗→九龍坑山→九龍坑
編號︰220/201213+1:391
雲鶴石澗,源起九龍坑山(即雲山)北面的雞仔峒,可能喚作「雞鶴石澗」更貼切且有趣,與黃鶴石澗合流,流入鶴藪;「雲沙古道」以下一小段為寬廣中型澗道,有「半壁廊」與大潭,暢通易行,古道以上,澗口貌不祥,省藤封路,後半段則變得暢通,有數漫可賞,引向雞仔峒之左源流勢極弱,取道右源,旋即接上古道,再接發自鶴藪水塘登九龍坑山的北脊大路。
日期︰2020-12-23
難度︰★★★
路線︰鳳園→沙螺洞→雲鶴石澗→九龍坑山→九龍坑
編號︰220/201213+1:391
雲鶴石澗,源起九龍坑山(即雲山)北面的雞仔峒,可能喚作「雞鶴石澗」更貼切且有趣,與黃鶴石澗合流,流入鶴藪;「雲沙古道」以下一小段為寬廣中型澗道,有「半壁廊」與大潭,暢通易行,古道以上,澗口貌不祥,省藤封路,後半段則變得暢通,有數漫可賞,引向雞仔峒之左源流勢極弱,取道右源,旋即接上古道,再接發自鶴藪水塘登九龍坑山的北脊大路。
日期︰2020-10-11
難度︰★★★
路線︰龍鼓灘北朗→龍鼓上灘→花香爐頂→花香爐→五渡水→良田坳→良景邨
昔日青山腹地仍未成為打卡熱點、資訊尚未泛濫,眾多景點位置不易知悉,加上腹地景致雷同,每山每脊皆有路,有如迷跡地帶;惜今日諸如景點已廣為人知,「花朗古道—麵包石—良田坳」此線更成為熱門路線,腹地頓成人來人往之地。回說此域,水冷水麵包石、青山四谷(月牙谷、青松紅壑、大石墜谷、靈虛谷)、十字星石室等石景及沖溝,為此帶引人入勝之地,腹地之中更曾經有花香爐村及大冷水村,伴有青大石澗、牛頭坑、雙清溪、大冷水石澗(大冷溪)、水冷水石澗(小冷溪)及望后溪(望鱟溪)等富有特色的沙澗,實在不應局限於人有我有的景點。
花香爐頂,海拔 310 米,為青山腹地西縱走線(即疊石頂—花香爐頂—禾塘頭)的主峰,雖與傳統考牌路線的東縱走線「杯靈雙渡」(即青山—乾山—圓頭山)相比有如地與天,仍不諦是一條頗有新鮮感的路線。此行不走西縱走線,乃東行穿過腹地中心,經五渡水沿佚名古道接良田坳作半日行程。
日期︰2020-08-22
難度︰★★★
路線︰城門水塘小巴站→菠蘿壩→城門林道→蝦公坑→城門林道→陂頭肚→草城右澗→橫山徑→城門林道→城門水塘小巴站→主風小學
編號︰蝦公坑 214/200822+1:375
草城右澗 215/200822+2:376
草山水系流入大城石澗(即今城門水塘)者有三︰草城石澗(及其右源)、草城右澗及蝦公坑。前者廣為熟知,且人蹤甚多,然而後兩者多被忽略。蝦公坑,源起草山與針山之間的針草坳,以西南偏西流向,注入大城石澗;全澗幾乎以淺灘澗床為主,或峽槽與深潭,中段有一深陷短峽,名「蝦公峽」,峽前有一石置於門前,相當特別,本澗缺高瀑,然而其中一右源入口有一高瀑,亦為景點之一。草城右澗,源起草山南部,流經城門八村之一的陂頭肚(碑頭肚),流入大城石澗;下段為陂頭肚廢村所在,澗道澤闊如渠,中小型瀑布頻現於中段,左源橫山徑以上仍可上溯窮源;此澗堪比草城石澗。
日期︰2020-07-25
難度︰★★★
路線︰白芒→牛牯塱→牛牯塱石澗→白芒坑→白芒
編號︰牛牯塱石澗 209/200725+1:366
白芒坑 85.2/200725+2:367
牛牯塱石澗,源起三山台鴨腳瀝以北,經牛牯塱(村),流出大蠔灣。本澗幅員甚廣,主分兩源,探遊者多取左源左支,末段有崖略花技巧,隨後出澗並無正途。鴨腳瀝以北之山澗向來踏跡較少,當中以白芒坑(白芒石澗)及銀龍石澗最為有名,剩餘兩條大澗牛牯塱石澗及大蠔石澗則較為冷清,相較前者,後者雖然源遠流長,瀑布密度與可觀程度倒不如前者,無怪乎人氣不盛;然而喜幽靜者,倒不容錯過這條沉寂大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