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雪峰紀行 D4:木曽駒ヶ岳

日期︰2025-03-25
路線︰駒ケ根→千畳敷→木曽駒ヶ岳→千畳敷→駒ケ根→松本

木曾駒岳(木曽駒ヶ岳)海拔 2,956 米,乃中央阿爾卑斯之首,為「日本百名山」之一員;與南阿爾卑斯山甲斐駒岳(甲斐駒ヶ岳)相對,故有分別稱為西駒岳東駒岳的叫法。南面岩峰寶劍岳之下,是名為千疊敷(千畳敷)的冰河圈谷。秋日的千疊敷,紅黃交雜,是欣賞紅葉的熱門地方;到了冬日,積雪填滿圈谷,達三米之深,亦深受雪登者歡迎。臨近稜線的八丁坂上部頗為陡峭,時有不慎滑落者,加上左谷(即寶劍岳下)易有雪崩,上攀時必須慎重留意。稜線以上受強風影響,加上殘雪時期偶有降雨,雪溶化再結成冰,也是滑落的原因之一。在日本登雪山,即使處於殘雪時期的高山,會強調「完全入山裝備」是最低要求,即備有硬殼(hardshell)防水外套、冰斧、十齒或以上之冰爪及頭盔。

昨夜一場大雨終於停止,暗想着山上可能因而蓋上一層新雪。由酒店步往車站途中,遠方山脈逐漸浮現。前往しらび平的巴士八點準時由松本開出,小睡片刻,四十五分鐘後抵達終點。由しらび平開往千疊敷的「駒岳登山纜車」於 1972 年通車,為登頂人士帶來更快捷的交通方式,由海拔 1,662 米瞬間來到海拔 2,612 米的高度。

駒根望中央阿爾卑斯

往駒岳統車站的巴士

しらび平

攀升中

離開車站走到室外,本以為如上次秋季中央阿爾卑斯縱走一樣,被整個千疊敷圈谷所包圍,然而眼前只有純白一片的霧,還有那快被雪淹沒的「寶劍岳」牌扁。為求獲得更精準的高山天氣預報,特意付費查看;然後說好的天晴呢?裝上冰爪、戴上頭盔,手執冰斧,然後靠圈谷右邊橫移及下降至底部,以避開有雪崩風險的左邊。在我前方有三名登山者正在開路,領先者單獨一人,隨後是一男一女的組合;而仍在圈谷最底部的,則是兩名身上全身橙色羽絨的二人。有點好奇他們這身裝備不會太過熱嗎?昨晚一場雪覆蓋了舊有的路,路跡全消,只能在深及膝頭的雪中開路。走着走着,不知不覺爬過兩名全身羽絨的人,領頭的登山者亦見疲態,被一男一女組合超越。這段穿越千疊敷登上稜線的斜面稱為八丁坂,下半段未算太斜,坡度應該不足 45°。霧氣繼續囤積於圈谷之中,彷似無盡頭似的不停做出踢雪的動作,谷邊的岩崖是黑白世界的兩種顏色之一。獨行者停下腳步,似乎過熱要脫去中層保暖外套,這個時候我成為那男女組合之後的登山者。看着他們在上方開路,經驗尚淺的我只能說聲謝謝躲在後方小心前行。來到八丁坡上半段,坡度超過 45°,每一步皆需穩固,以免滑落,然而走起來沒有描述中那樣恐佈。至接近稜線的乘越淨土,坡度大增,路線須改成之字形,此段橫移充滿滑落風險,加上淺層雪下是堅硬的冰,不僅冰斧無法插入,冰爪亦難以抓緊。

看不見的千疊敷

回望纜車站

邁向未知

雪深及膝

靠右(和合山)以避開雪崩

追上在最前方開路的兩人

八丁坂最陡峭的一段

回望後方的旅者

小心滑落

此處橫移,雪下有冰

乘越淨土

抵達乘越淨土,除了部份位置呈結冰狀態,稜線上皆呈碎冰狀。強風毫不留情的吹打,一送急登八丁坂的悶熱。突然間,霧氣散去,美麗的雪尖出現在東面,是名為伊那前岳的山;西面一座雪峰正是鼎鼎大名的寶劍岳,劍指天空,積雪時期登頂屬高階路線。瞬間霧氣再度侵襲,頓成白曚天,身處寶劍山莊天狗莊之間的我有點迷失。未幾再次開天,圓鼓鼓的中岳指引前進的路,這是一片寬廣的平坦山稜。風景美麗得叫人屏息,險峻的寶劍岳,山容莊嚴的熊澤岳,還有強風在雪面塑造的逆瓦狀波紋,縱使風吹風人也站不穩,亦忍不住駐足拍照。踏上海拔 2,925 米的中岳是一段相當輕鬆的路;然而抵達之時風景又一次消失眼前。

伊那前岳

寶劍岳

另一個角度的寶劍岳

中岳與天狗莊

熊澤岳

寶劍岳方向突然變清

風的痕跡

中岳

瞬間一片迷濛

離開中岳,稍微下降後再一次緩升,經過幾乎埋在雪中的駒岳頂上山莊。迷霧中木曾駒岳出現在前方,這段路也是寬廣得如走在雪原之上。回望寶劍岳中央阿爾卑斯南向稜線看得更清楚,躲在熊澤岳後方的空木岳隱約可見;兩次踏足以地,依然未能一睹空木岳的全相。雪面混有冰粒,走路的時候不斷發出咯咯咯的聲音。不知不覺間,已經來到木曾駒岳山頂。山頂的神社有一半埋在雪中;毫無節制的強風叫人不欲逗留。看過北面的麥草岳將棋頭山(将棊頭山)及茶臼山後,回頭落山。從來者在山稜上顯得極為渺少,雲霧時聚時散,淹沒旅人只消數秒;然而只要保持不抗不卑的態度,便能身處這個夢幻天地,成為構成這幅圖畫的重要元素。山必須有人,方成仙景;就像量子一樣,必須有人觀察,才有結果。

往駒岳

稜線上有結冰

回望來自中岳的旅者

右方為熊澤岳,後方中央為空木岳

駒岳山頂

幾乎被雪埋的駒岳神社

駒岳頂上

回程之時,晴天戰勝雲霧。藍天高掛,艷陽也曬得人有點熱。雪白稜線與化上雪粧的山峰讓我回顧一次登山時的感動。忽然想起迷霧千疊敷,此刻可是最佳時機一睹全貌。於是我快速落山,回到乘越淨土,所幸藍天依然。風大得在稜線上吹起雪煙,一旦下走在八丁坂,立即變得水靜鵝飛。谷左的岩稜堆滿積雪,且滿足於最易發生雪崩的傾角 35° 至 45°,難怪登山路線必須遠離左谷,減少風險。相比上登,下降顯然輕鬆得多,但要小心失足滑落。多次回望岩崖對峙的雪谷,那種一瀉而下的震撼感只能在現場親身感受,人往上走,彷似快被吞噬。快要抵達谷底,意味旅程的結束,興奮感漸遠,麻醉腳踭痛的效力消退;原來在水泡爆破的傷口以外,腳踭瘀腫,使得每步皆與鞋籠磨擦,承受着兩種痛楚,加上膠布走位捲成異物,狠狠地壓在傷口中間。最後登上纜車站的一般小上坡,步履如傷兵,但滿足感完全蓋過這些苦痛。

再次登上中岳

雲霧纏繞的寶劍岳

氣勢萬鈞

回到乘越淨土

八丁坂西面,寶劍岳以下

八丁坂,小心下降急斜

右方山谷有小規模雪崩

寧靜的八丁坂回望吹起雪煙的乘越淨土

岩與雪

日暈

回望八丁坡

千疊敷

埋在雪中的神社

千疊敷站

與今早截然不同的風景

時間比預期早很多,在纜車站的餐廳優閒地用餐,吃着豬排咖哩飯,看着窗外千疊敷下降中的旅者,又是另一種享受。剛好趕上一個鐘頭一班的纜車,在しらび平整理好背囊,搭上巴士,回到駒根。等待一個多鐘頭後開出的班次期間,又買些食物填肚消磨時間。坐在車站外,溫暖的陽光加上清風送爽,看着遠方矇矓的山脈,勉強可見千疊敷。此刻完全放空,除了沉澱着今早的經歷外,看着人口稀疏的小鎮、悠閒走過的居民,想着生活是否應該可以沒那麼大壓力,是否可以登山就是生活。最後,乘搭「JR 飯田線」於岡谷轉車,全程遠方的千丈岳老是映入眼簾;再接「JR 中央本線」及「JR 蓧之井線」經鹽尻前往松本——是晚下塌之地。「新三好」(新三よし)是我必然之選,馬肉火鍋加上馬刺身(肉和內臟),配上梅酒,令人相當滿足。明日即將迎來第三座雪山,也是這個行程難度最高的一座。

飯堂望八丁坂最大難關

咖喱豬排飯

回程

駒根站望南阿爾卑斯山北段,左為仙丈岳,右為日本第二高之北岳

駒根站望中央阿爾卑斯山,右方為駒岳,中央谷為千疊敷,左邊尖峰為寶劍岳

再見駒根

JR 飯田線望千丈岳

馬肉馬內臟刺身與馬肉火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