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南阿斯卑斯北部縱走D3︰甲斐駒ケ岳

日期︰2017-09-29
路線︰北沢峠 (2,000m) →仙水峠 (2,264m) →駒津峰→甲斐駒ケ岳 (2,967m) →摩利支天→駒津峰→双児山 (2,649m) →北沢峠


甲斐駒岳的花崗岩雖粗糙,岩面的細砂一碰即散,使得鞋底如沾滿細沙,難以咬地,使得在岩稜攀爬時得極度小心。

日本全國喚作「駒ケ岳」者何止廿座,當中最高者便是甲斐駒岳(甲斐駒ケ岳),意即甲斐國的駒岳。甲斐駒岳,標高2,966米,山頂的花崗岩覆蓋着偃松(Pinus pumila)叫人印象深刻,遠望甲斐駒岳,白色的花崗岩頂相當醒目。登山主要有三路︰從尾白溪谷經黑戶尾根緩登,或由北澤峠經仙水峠或双児山經駒津峰急登。

因計劃明日登仙丈岳,是故必須以北澤峠作為終點,經駒津峰登降甲斐駱岳成為最終路線。大部份登山者皆取仙水峠一線登山,雙兒山(双児山)一線落山,因前者景觀較好,且近仙水峠一帶以石河為主,離開澗邊山徑後即有良好視野,而後者經過雙兒山後,已盡是林森,而且坡度較高,比較適合作為落山路線。

仙水峠︰長衛小屋~駒津峰

早餐時間五點半。預定五點鐘起床的我,其實早在四點幾已被不少準備出發的登山人士吵醒。吃着為登山行程上半提供重要能力的早餐時,窗外仍舊漆黑的樹林,已見不少光點緩慢移動,過半數的住客已在我悠閒地吃早餐時出發。經歷過幾次縱走,對自己的步速相當有信心,每日預計九至十個鐘行程,往往只花七至八個鐘完成,是故除非如五色原至太郎平那日需花十多個鐘的行程,我是不會摸黑出發。五點半以後,暮色漸濃,日本的秋日,將五點四十五分至六點,已有足夠的光線在森林中行動。六點十五分,我是最後一個從長衛小屋出發的住客。

長衛小屋

昨晚的霧水彷如幻影一樣消失不見,是登山人士期限的晴朗天色。小屋後有鐵橋過溪,這條名為北澤(北沢)的溪,一如大部份日本山區的河溪一樣,水色清如無色,與香港山澗水質不能同日而語。沿溪右側的山徑在地圖標在左側,直到走過一道用三條木建成的簡便渡橋,方與地圖所示的相同。此橋在雨後頗滑,跌進凍水中並非明智之舉,宜小心。橋後有短崖阻路,雖然設有繩索,但有基本野越(指 scrambling,有別於一般的 hiking)經驗者,毫無難度。再次橫過便橋,就來到老舊的仙水小屋。

北澤旁的路

以鐵閘擋格枝葉

木橋

短崖

仙水小屋

仙水小屋後的路,依舊沿河谷前進,只是水源消失,漸以碎石取代。原生林中以松為主,林底石頭長滿苔蘚,與香港的次生林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色,也許只有大東山近頂的澗谷方能比擬。很快便脫離樹林帶,抵達石河區。陽光仍未照入谷中,但上坡處已光亮得刺眼。昨夜氣溫應該低於冰點,紅葉上綑着白邊,石河中的大半個小池塘亦結了霜。石河上看得比我早出發的一批登山人士,抵達仙水峠時,終於爬頭。


林底的石頭長滿苔蘚

石河區


摩利支天

仙水峠,標高2,264米,在緊接的樹林急登前,可窺見極具壓迫感的犘利支天,她是甲斐駒岳南稜的岩頭,下接飛瀉岩崖。剛才開揚路段,僅因石河而令林帶中斷,在仙水峠北登甲斐駒岳,會再一次進入林中。仙水峠除了北登甲斐駒岳,亦可南經栗澤山(栗沢山)往日本三百名山阿沙由峰(アサヨ峰),經早川尾根連接鳳凰三山。曾計劃縱走此稜線,可惜因早川尾根小屋休業中而放棄。林中的急登,越過十來名登山人士,再多走一會,便進入偃松帶。每當在日本登山,路旁盡是僅高及膝且橫向生長的頑強矮松,那基本上可以肯定都是偃松。偃松佔據日本高山林帶以上的空間,約2,500~2,700米之間(視乎山域而略有不同),再往上,就是脆弱的高山草本植物。回望早川尾根,那起伏不斷的稜線,看似走起來相當吃力,遠方躲在陽光背後的,是勉強可辨的鳳凰三山;西面有被稱為「南阿爾卑斯女王」的仙丈岳,東北面則是與仙丈岳成雙成對,可謂一剛一柔的甲斐駒岳。與犘利支天橫空而出,山冠雪白的花崗岩如初雪冠頂,南阿斯卑爾雖以黃葉見稱,仍能望見紅葉綠相間的秋色世界。山徑從泥與樹根,漸漸轉為碎石而平緩,明顯地終於踏上稜線,連中央阿爾卑斯亦可望見。

林中急登

狗牙般的稜線

仙丈岳

甲斐駒岳(左)及摩利支天(右)

山徑一景

中央阿爾卑斯 

甲斐駒ケ岳︰駒津峰~摩利支天

於碎石坡緩步登山,至一平坦山崗,有木牌寫上「六合目」,亦即離山頂只剩下四成的路;此地亦是名為駒津峰所在地,是甲斐駒岳西南稜的一個小山頭。無論是仙丈岳,或是聳立於金色森中之中的甲斐駒岳,還有甲斐駒岳西北稜的鋸岳(南阿爾卑斯少有的高危路線,日本二百名山之一),皆盡收眼底。最令人讚嘆,是那渾然天成的美麗圓錐形火山︰富士山。正常我沉醉在這個自然奇觀時,耳邊傳來一把溫柔的聲音︰「あれはフジマウンテンです。」瞬間我下意識回答︰「ああ、富士山ですね。」然後我才驚覺,昨日坐在我身邊的那名日本女生正指向富士山方向。也許她察覺到我是外國人,才以「Fuji Mountain」來說明,然後我的回應令她誤以為她誤會了我。然後她向雙兒山方向落山,也就是說明今早凌晨她已經出發登山,今日須趕回北澤峠乘塔返回甲府的巴士。

駒津峰臨頂

鋸岳

駒津峰,亦即甲斐駒岳六合目

甲斐駒岳及摩利支天

仙丈岳

連接駒津峰與甲斐駒岳是一道瘦岩稜。比起北阿斯卑斯的三大切戶當然簡單得多,惟瘦岩稜亦非可以輕視的地形,稍有不慎便會飛墜深漸。至六方石,一塊巨型的岩石立於脊上,我在此稍微休息,拿出本來的早餐,也就是兩個飯團來吃。肚皮滿足後,繼續登山行程。六方向後遇上分叉路,直去是傳統登頂路線,一段沿岩稜攀登的危險路段,而右路則於其山腹橫走至與摩利支天之間的山坳登頂,為今日大眾取道之路線。而我則決定沿岩稜上山,落山則經橫腰路。

瘦岩稜

極有壓迫感的甲斐駒岳西稜

繞道上的行者 

在自駒津峰伸延的岩稜走,漸漸迫近看似直不可攀的甲斐駒岳西稜。經過八合目的木牌,終於來到手足並用的攀爬路段。大帽山的花崗岩粗糙硬實,但甲斐駒岳的花崗岩雖粗糙,岩面的細砂一碰即散,使得鞋底如沾滿細沙,難以咬地,使得在岩稜攀爬時得極度小心。下望橫山徑,登山者如螞蟻般細小,也許從他們的眼晴看來,我就如懸掛在崖中的蜥蝪。陽光所及的岩崖,仍留有細小的冰柱。回望六方石後的岩稜,相當精彩。右側山腹由花崗岩碎砂填平,像灰色沙漠一樣,光滑無瑕,卻是一碎即散的可怕陷阱。於岩稜中幾許掙扎,終於登上甲斐駒岳,標高2,967米,日本百名山之一,很可惜地僅差卅三米便能進入三千米級的高山。

八合目

沿途不少這賣攀爬位

小冰柱

回望六方石(坳位)及岩稜

岩稜

摩利支天、鳳凰三山及背後的富士山

從山頂望向鳳凰三山,富士山剛在與之重疊;雖然富士山相當遙遠,但其高度差有近千米,故視覺上仍高於鳳凰三山。與北阿爾卑斯的燕岳一樣,山頂盡是潔白的花崗岩與奇形怪狀的露岩,望着甲斐駒岳的山稜,不禁令我想起當年首次登上日本的第一座山峰的心情。由於甲斐駒岳亦是一座信仰山岳,山頂建有一座小小的駒岳神社(駒ケ嶽神社;留意「岳」字未有使用戰後的簡化字),而並不遠的小平地,則是駒岳神社本社。

鳳凰三山及富士山

甲斐駒岳,標高2,967米

甲斐駒岳東南方向

甲斐駒岳副峰

駒岳神社

駒岳神社本社

双児山︰摩利支天~北沢峠

離開山頂,向犘利支天方向走,登山者往來不絕,而取道西稜者絕少。此繞道雖然相較安全,但花崗岩碎砂仍然造成不少滑落意外,沿途遇上兩座慰靈碑,未知遇難原因,倒提醒登山者務必慎行。走在白色砂道中,有如踏在白色沙漠的錯覺;眼前的犘利支天酷似稜線的終點,一個突出的山嘴孤懸群山。脫離落山正道,左走至摩利支天不過十分鐘單程,能回望甲斐駒岳,見其半邊灰白,半邊黃綠,也算是一座奇山。接回正路,向六方石方向下行,山脊上呈片狀彎曲的風化花崗岩,使我駐足停留。走過六角石,在岩稜中攀上攀落,返回駒津峰。此刻向雙兒山方向走,開始下降七百米至北澤峠。

花崗岩地形

白色沙漠

摩利支天

摩利支天上的宗教道具

摩利支天望甲斐駒岳

風化花崗岩

六方石

山徑上的黃葉

黃葉點綴的甲斐駒岳

往雙兒峰的落山路尚算平緩,但仍離不開亂石滿途的平常境況。回望身後美麗的山坡,偃松幾乎佔據所有地域,剩下使是少許黃葉與堆積的碎石。眼前是進藏於林界下的山脊,會變紅的樹葉在南阿爾卑斯果然屬少數。此刻遙望鋸岳的角度相當不錯,另一邊的鳳凰三山亦毫不遜色。在林界邊緣前進一會,聽到少許喧嘩聲,原來有一隊登山隊正在雙兒山休息。雙兒山(双児山),標高2,649米,僅為一個小山崗,周遭沒有展望,僅山頭的岩堆可望見冠白的甲斐駒岳和只露半邊臉的摩利支天。別過最後能望見山景的地方,沿山脊一直向北澤峠下降,穿梭於杉林之中。陽光穿透樹林,時值近兩點,山徑終點正正就是昨日的巴士站,抵達時才不兩點十五分。

山稜藏林界

層次分明

回望駒津峰

鋸岳

甲斐駒岳及鋸岳

雙兒山

林中山徑

北澤峠巴士站

北澤峠木漏日山莊

今晚入住的北澤峠木漏日山莊(北沢峠こもれび山荘)非常熱鬧,大部份在門外等候巴士前來。山莊門口張貼了一張告示,表明未有預約者切勿進入屋內,如斯強硬的字句,還是首次遇見。南阿爾卑斯國家公園建議入山者的行山杖杖尖載上膠蓋,但我的早已脫落不見,沒有一個膠蓋能用多過一日,見山莊內有號稱難以脫落的膠蓋,即膠蓋上有一個小圈套在杖尖頸上,姑且一試,明日即可實測。晚飯時,山莊職員向住客匯報明日天氣,似乎不如今日的大晴天,而是晴時有雲,但總比落雨好。明日將再急攀一千米,登有號稱南阿爾卑斯女王的仙丈岳。

號稱難以脫落的膠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