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靈雙渡

日期︰2017-12-25
難度︰★★★
路線︰蝴蝶灣→青山南脊→青山→良景坳→乾山→圓頭山→靈渡寺


杯靈雙渡,與船灣環湖及蚺蛇長嘴為前輩口中的三條行山考牌路線。後兩者已不知走過多少遍,惟獨杯靈雙渡遲遲未能成行。山齡已十數載,雖此線中的部份山頭早有足跡,惟串連一線,至今方有機會踏足。

所謂杯靈雙渡,指的是由杯渡山縱走至靈渡山,前者今稱作青山,後者則作圓頭山,兩山之間擁有一山名乾山;乾者,有說乾坤之乾,非乾濕之乾。沿青山南脊登山,走過青山的三個山峰,急降至良景坳,然後急登乾山,隨後數次上落,最後登上圓頭山,越過急斜的北坡,最後抵達靈渡寺,此謂杯靈雙渡。本線最大難度在於全程暴露於陽光之下,僅有一處遮蔭位,便捷的撤退點只有良景坳一路,故在行程安排上,時間與糧水必須充足且謹慎。是日乃炎熱聖誕節,本預計需花半日時間完成,結果卻只花四個半鐘,便完走此線,連自己亦感錯愕。

毅行者2017

日期︰2017-11-15~17
路線︰北潭涌→萬宜水庫東壩→西灣山→大浪灣→赤徑→北潭凹→牛耳石山→雞公山→水浪窩→馬鞍坳→茅坪→昂平→基維爾營→筆架山→金山→城門水塘→針山→大帽山→荃錦坳→大欖涌水塘→大棠


曾說過一生人最少要嘗試一次參加毅行者,且走畢全程,但一直以來都議而未決,決而難行。今年初在尼泊爾攀過島峰落山時,與隊友重提此事,剛好返港後仍有數日時間報名,剛好趕上最後的機會,當時只有三名成員。結果,兩名抽籤,只有一人中籤,而且是後補,但排名甚高,基本上必定可以參加。後來尋得最後一名成員,訓練伊始,已是九月中下旬。所謂的訓練,亦只是草草連走麥徑三、四段及麥徑五、六段連針草帽;而我在日本南阿爾卑斯多日負重急登,令自己對登山所需的腳力抱有信心。

短嘴

日期︰2017-10-21
難度︰★★★
路線︰西灣亭→螺地墩→西灣→鹹田灣→大灣→東灣→黃竹瀝船頭瀑→短嘴→米粉頂→蚺蛇尖→大浪坳→赤徑


長嘴,乃西貢半島的極東,昔日有如遠征之感,亦是老前輩口中的「考牌路線」之一;今日行山資訊氾濫,憑藉網上資訊,不少後輩亦能按圖索驥,踏足長嘴。然而西貢三嘴之中,相對長嘴,米粉嘴和短嘴人氣甚低,原因多半是路途更遠;踏足長嘴者,沿大浪四灣之山徑前往,平緩好走,然而依此路再往兩嘴,便須爬升及於眾多小徑中尋覓,或是翻過蚺蛇尖及米粉嘴方能抵達,是故於地理上,比長嘴更偏遠。回說短嘴,夾沉船灣與蚊灣之間,山嘴稜線陡峭,有一崩壁於東南處,氣勢不凡,堪比吉澳之雞公嶺。沉船坑與蚊灣,各擁一條極偏遠而又可溯遊的澗,名曰沉船坑(土名黃竹瀝)及蚊灣坑,其中黃竹瀝深入米粉頂東面山腹,水源不豐但未至於枯竭,其澗道如深切峽谷,屬境內罕見的地貌。

日本南阿斯卑斯北部縱走D9︰昇仙峽

日期︰2017-10-05
路線︰甲府→昇仙峽→甲府→香港


御岳昇仙峽谷,早在日本江戶時代後期已有人跡,後以採水晶為其產業,今位處秩父多摩甲斐國立公園之內。溪谷以花崗岩為主,流水塑造出奇形怪狀的石景,甚至出現高達180米的石柱圓覺峰,而此谷最引人入勝者,乃其紅葉秋色,被喻為日本最美溪谷,遊者皆讚不絕口。由甲府乘座巴士出發,車程僅四十五分鐘。然而如斯誘人的描述,也許令我期望過高,以致相當失望。雖非紅葉季節,有感溪谷景色卻不如香港之溪澗,歷南阿爾卑斯的美景,昇仙峽比下去亦無可口非;然而作為旅程最後一站,讓心情放鬆,讓激情與緊張感沈澱,以水洗滌心靈,卻是不錯的選擇。

日本南阿斯卑斯北部縱走D8︰鳳凰三山(下)

日期︰2017-10-04
路線︰薬師岳小屋→苺平 (2,524m)→夜叉神峠→夜叉神峠登山口 (1,380m)


『有緣山上自相見』是我的登山銘句,更何況遠在日本的南阿爾卑斯,亦兩度相遇,實在難能可貴。

若要以兩個字來形容北阿爾卑斯山脈與南阿爾卑斯山脈,前者應屬「險奇」,後者應為「深邃」;前者的粗獷與狂野,對比後者的柔和與溫厚,縱走起來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感覺︰成功感比對治癒感。剩下的中央阿爾卑斯,似是擁有介乎兩者之間的特質,尚未踏足,也許是下一次旅程的目標,屆時再行評論。回說鳳凰三山南脊,由莓平到夜叉神峠,雖然落差達一千四百米,卻因山徑曾是古人的生活道路(即類似香港村落之間的古道),故並不會有陡峭或困難的地方。今日,此山徑成為最多人採用的登山路之一,僅花一日時間,便可由登山口登山鳳凰三山;而另一條相當受歡近的登山道,乃由青木鑛泉(青木鉱泉)為起點,分三條路線直登藥師岳或地藏岳。

日本南阿斯卑斯北部縱走D7︰鳳凰三山(上)

日期︰2017-10-03
路線︰広河原 (1,520m) →白鳳峠→高嶺 (2,779m) →観音岳 (2,841m) →薬師岳 (2,780m) →薬師岳小屋


這種矛盾美,有如登山者,既辛苦,卻又要登山一樣。

甲斐駒岳南稜延伸出一條長長的山稜,稱作早川尾長,隨後數峰急起,延續其花崗岩的山體,分別名為地藏岳(地蔵岳,2,764米)、觀音岳(観音岳,2,841米)及藥師岳(薬師岳,2,780米),合稱鳳凰三山,或稱作鳳凰山,屬日本百名山之一。山高不過三千米,位處南阿爾卑斯北部之東隅,山頂多怪石,在云云眾山稜中不難辨認。鳳凰三山被喻為初心者踏足南阿爾卑斯山脈的首選,在其易行、較不花體力,所需時間僅兩日,亦有極佳的展望;作為是次行程的尾聲,亦極其合適。

日本南阿斯卑斯北部縱走D6︰白峰三山(下)

日期︰2017-10-02
路線︰農鳥小屋→間ノ岳 (3,190m) →中白根山 (3,055m) →北岳 (3,193m) →白根お池 →広河原 (1,520m)


與之對望,一座曾登上的山峰總抱有特殊的感情,此刻像與老朋友相見一樣,盡在不言中。

北岳,標高3,193米,為日本第二高峰,日本百名山一員,南阿爾卑斯之首,白峰三山主峰;雖然高度全日本排行第二,卻遠比3,776米高的富士山矮了一大截。因位處白峰之北,故名北岳。北岳有着獨特的生態系統,不少僅見於北岳的特有種或首次於北岳發現的植物,諸如北岳草(Callianthemum hondoense)、北岳金鳳花(Ranunculus yatsugatakensis subsp. kitadakeanus,八岳金鳳花亞種)、北岳鳥兜(Aconitum kitadakense)、北岳薺(Draba oiana)等等。山勢挺拔,尤以於間之岳所見最為經典;大樺澤源頭、東崖之企壁極具壓迫感。除由奈良田經大門澤縱走白峰三山外,若只登北岳一峰,幾乎只有廣河源來回攀登一線可取,其東稜經八本齒之頭(八本歯ノ頭)走池山吊尾根和西面之左俁澤(今路不通)雖可抵北岳,卻是高難度險線。今年八月十九號黃昏,於北岳山莊一分鐘步程處,發現一隻大如一人營的黑熊,未知是否被人類的食物味道所吸引,卻明確地指出,即使脫離森林,仍擺脫不到熊出沒的威脅。

日本南阿斯卑斯北部縱走D5︰白峰三山(上)

日期︰2017-10-01
路線︰両俣小屋 (2,013m) →野呂川越→三峰岳 (2,999m) →間ノ岳 (3,190m) →西農鳥岳 (3,051m) →農鳥岳 (3,026m) →農鳥小屋


日本有云因北阿爾卑斯的山屋因人流甚高而待人親切,南阿爾卑斯卻相較孤清,我卻在兩俁小屋和農鳥小屋遇上不曾在北阿爾卑斯遇過的親切。

白峰三山(しらね),又名白根三山,即北岳、間之岳及農鳥岳三山合稱,其中前兩者,雖為日本第二及第三高之山峰,惟名字普通欠特色,名氣大大遜於北阿爾卑斯名峰及甲斐駒岳與仙丈岳;惟近年交通漸變得便利,北岳人氣漸成登山者於南阿爾卑斯首選。白峰稜線,以最北的北岳(3,192米)為起點,往南者有中白峰(3,055米)、間之岳(3,190米)、西農鳥岳(3,051米)及農鳥岳(3,025米)。間之岳山頂,可環視三百六十度的山岳景色,包括日本最高的兩座山峰,山頂寬廣平坦,但在天氣惡劣,諸如大霧或大雨之中,極易迷失於碎石坡之中。在二零一四年以前,間之岳高度名列第四,於穗高岳之下,惟當年三月,日本國土地理院因應測量方法改變及地殼變動等因素,將此山高度改成3,190米,與穗高岳並列第三。農鳥岳之名,源於其東面山谷之雪形狀似農鳥,其命名方式常見於日本山岳,像是白馬岳五龍岳(五竜岳)、爺岳(爺ヶ岳)等;山有兩峰,西峰西農鳥岳比農鳥岳更高,山頂是遙望鹽見岳絕佳位置。

日本南阿斯卑斯北部縱走D4︰仙丈ケ岳

日期︰2017-09-30
路線︰北沢峠 (2,030m) →大滝ノ頭→小仙丈ケ岳 (2,855m) →仙丈ケ岳 (3,033m) →大仙丈ケ岳 (2,975m) →伊那荒倉岳 (2,519m) →横川岳 (2,478m) →両俣小屋 (2,013m)


「論其山容,確似女性;論其氣勢,確有王者風範;是故稱之為「女王」的確貼切,而且是一名溫柔大方、和藹可親的親民女王。」

仙丈岳(仙丈ケ岳),標高3,033米,為南阿爾卑斯最北的一座三千米級山,為日本百名山之一;山頂三個圈谷,即小仙丈澤圈谷、藪澤圈谷及大仙丈圈谷,為冰河留下的痕跡。其山容端莊柔美、溫文爾雅,素有「南阿爾卑斯女王」的美喻。其山名本為「千丈ケ岳」,即千丈高的山,後將「千」轉化為「仙」,成為今日的名字。登山路線主要從北澤峠經小仙丈岳或經藪澤大瀧(藪沢大滝),或由戶台沿丹溪新道經馬之背(馬ノ背)登山,尚有較荒蕪的地藏尾根(不建議採用),或是漫長的仙鹽新道(僅連接間之岳或鹽見岳)。與甲斐駒岳雷同,仙丈仙山勢相較獨立,山頂可飽覽周遭群峰,心擴神怡。

日本南阿斯卑斯北部縱走D3︰甲斐駒ケ岳

日期︰2017-09-29
路線︰北沢峠 (2,000m) →仙水峠 (2,264m) →駒津峰→甲斐駒ケ岳 (2,967m) →摩利支天→駒津峰→双児山 (2,649m) →北沢峠


甲斐駒岳的花崗岩雖粗糙,岩面的細砂一碰即散,使得鞋底如沾滿細沙,難以咬地,使得在岩稜攀爬時得極度小心。

日本全國喚作「駒ケ岳」者何止廿座,當中最高者便是甲斐駒岳(甲斐駒ケ岳),意即甲斐國的駒岳。甲斐駒岳,標高2,966米,山頂的花崗岩覆蓋着偃松(Pinus pumila)叫人印象深刻,遠望甲斐駒岳,白色的花崗岩頂相當醒目。登山主要有三路︰從尾白溪谷經黑戶尾根緩登,或由北澤峠經仙水峠或双児山經駒津峰急登。

日本南阿斯卑斯北部縱走D2︰登山預備日

日期︰2017-09-28
路線︰甲府→広河源→北沢峠


野呂川(のろかわ),為南阿爾卑斯北部最主要的一條河道,匯眾山之水,其源頭為北岳及間之岳(間ノ岳)。古時因其走線似「の」字而命名為「のの川」(の形的河),後來才音轉為「のろかわ」。不少登山口座落於野呂川,幾乎所有北部的山岳都能以野呂川為起點,例如由奈良田溫泉經大門澤(大門沢)登農鳥岳、廣河源(広河源)經白根御池登北岳或經白鳥峠登鳳凰三山、北澤峠(北沢峠)能東登甲斐駒岳(甲斐駒ケ岳)及西登仙丈岳(仙丈ケ岳),還有兩俁小屋(両俣小屋)經仙鹽尾根(仙塩尾根)登鹽見岳(塩御岳)進入南阿爾卑斯南部山區。因山高谷深,每次橫切野呂川,落差超過千米,使得縱走山峰變得極花腳力。

日本南阿斯卑斯北部縱走D1︰甲府鶴舞城

日期︰2017-09-27
路線︰香港→東京→甲府


日本本洲中部有三條山脈,分別為飛驒山脈(飛騨山脈)、木曾山脈(木曽山脈)及赤石山脈(赤石山脈)。英國人 William Gowland 來日探礦,因遠看似瑞士阿爾卑斯(Alps)而喚作「日本阿爾卑斯」(日本アルプス)。此三條山脈,猶如日本的屋脊,將日本分成東西兩半,再伴以兩座獨立峰富士山及御嶽山,成為全日本高峰集中之地。飛驒山脈亦即北阿爾卑斯,名峰者甚多,諸如槍岳、穗高岳、白馬岳、立山等;木曾山脈亦即中央阿爾卑斯,以木曾駒岳(木曽駒ケ岳)為首,是三條山脈中唯一沒有三千米級山峰;而赤石山脈,亦即是次的目標︰南阿爾卑斯。

南阿爾卑斯山脈不似北阿爾卑斯可簡潔地分成燕槍穗高岳連峰立山連峰後立山連峰,而是劃分成北部、南部及深南部。北部者,以鹽見岳(塩見岳)為南界,計有甲斐駒岳(甲斐駒ケ岳)、仙丈岳(仙丈ケ岳)、白峰三山及鳳凰三山,南部者,有東岳、赤石岳、聖岳及光岳,連成一條錦長的山脊,深南部者,為相對冷門得多的大無間山及黑法師岳。

雙潭渣大

日期︰2017-09-16
難度︰雙潭石澗 ★★
   渣大石澗 ★★
路線︰大潭郊野公園站→大潭中水塘→雙潭石澗→大潭副水塘→大潭上水塘→渣大石澗→港島徑→畢拉山道→大坑
編號︰雙潭石澗 111.2/170916+1:285
   渣大石澗 173/170916+2:286


雙潭石澗,乃連接大潭副水塘與大潭篤水塘的天然河道,其老年澗床近乎完美的平滑石坡,展現境內少見的雄偉奔流。惟其水量受制於大潭副水塘排放多寡,為其缺點。全澗平緩,尾段稍微急升,排流處處,勘比大嶼山之萬丈布,稱為「碧水灘」。可惜近日無雨,雙潭石澗之貌大不如初遊那豐水之日。

渣大石澗,源起渣甸山,流入大潭上水塘。全澗可分三段,下段者為大潭水塘道以下,飛瀑石峽之貌暢快非常,為其精華之所;中段乃280米窩位處以下,河廊沙坑、石坡澗道、河廊沙坑,梅花間竹出現,為其特色;上段窮至山頂,支源眾多,最高一源者有石河藏於谷中,行者多取此源登渣甸山。惟是次覓路失敗,只好於右源荒坑破林至港島徑。

長情馬西

日期︰2017-09-03
難度︰長情坑  ★★★
   馬西石澗 ★★
路線︰企嶺下老圍→長情坑→黃竹洋→麥徑→馬西石澗→舊軍路→隔坑墩→沙角尾→西貢
編號︰長情坑  108.2/170903+1:283
   馬西石澗 116.2/170903+2:284


長情坑,土名「花樹坑」,源起黃竹洋,流入企嶺下海。本澗名字優美,卻來歷不明,早見於前人文字,未有依照常見之命名方法。自西沙公路約45米起,至約140米黃竹洋廢田間,不足一百米落差,竟藏巨瀑,且沿途瀑飛流急,叫人激賞。近西沙公路處,每每於車上叫人引頸窺探,為其主瀑,土名「飛水岩」,上有地龍出口,卻鮮見流水;源末為廣闊的黃竹洋廢田,未知是否有關,水質略為混濁。今通往黃竹洋廢村之車路竹洋路盡頭,已被圍封,若將來有任何發展,除令此村消失,必定對此澗造成極大破壞。

馬西石澗,下游土名「坑槽水」(祁公則指為「水槽坑」),源起馬鞍坳,流入西貢海。下游由龍尾至木棉山,因已受污染,不宜探遊;而龍尾至舊軍路一段亦平平無奇;是故精華段乃自舊軍路起。於328米處有隱澗右支,可接麥徑,亦可窮源至馬鞍坳離澗;其左源澗口即「絡絲瀑」處,屬險要之地。本澗列入舊九大石澗,精華段之瀑峽至為可賞,其主瀑「中字瀑」叫人印象深刻。舊軍路分源之左源,另作彎曲東坑,深入彎曲東石河及彎曲東崖險境。

官門掠影

日期︰2017-08-20
難度︰★★
路線︰西灣亭→吹筒坳→西灣山→浪茄→東壩→撿豬灣→西貢萬宜路→鯽魚湖


在尚未建成萬宜水庫之時,糧船灣洲與西貢半島乃一海之隔,其水道稱為官門水道,其東口則為官門所在;隨後封海工程展開,官門被今日之東壩所堵截,防波堤後的水池仍留有當年的海蝕洞,稱為「官門遺洞」。數年前地質公園成立,此地由偏僻寂靜,變成追趕潮流之地,當局在水池上築起木橋,方便遊人近距離觀賞遺洞(未有木橋前,距離更近,遊人皆可入洞),而西貢萬宜路,更變得車來車往的繁忙要道,對頭車、人車爭路等驚險場面時有所見,令人萬分唏噓。回說官門,北靠標尖角,南倚花山。標尖角以北,乃境內著名海灘浪茄灣,灘後不但是官方指定之露營地點,更建有戒毒中心,夏日大量海艇停泊水上,進行形形式式的水上活動;花山東面山嘴,有一奇景曰破邊洲,昔日行內景點,今日人皆知曉。

曝罟坑、淡水雙坑

日期︰2017-08-06
難度︰曝罟坑  ★★★
   淡水左坑 ★★
   淡水右坑 ★★
路線︰北潭涌→上窰→起子灣→曝罟灣→曝罟坑→上窰郊遊徑→西壩→深篤→企人石→淡水灣→淡水左坑→淡水右坑→大蛇灣→北丫→西貢萬宜路
編號︰曝罟坑  170/170806+1:280
   淡水左坑 171/170806+2:281
   淡水右坑 172/170806+3:282


曝罟坑,源起擺頭墩西坡,流入與高腳蜈蚣(九腳蜈蚣)相夾之山谷,出曝罟灣。本澗精華在郊遊徑以下,全澗寬闊通暢,潭有數,大瀑亦有數,左源以一巨壁為止,即出郊遊徑,短而精彩;惟此澗鮮有人跡,實屬蒼海遺珠。「曝罟」之名,有資料指乃「布罟」之誤,然「布罟」一詞無解,更忽略「曝罟」之義,僅以近音且簡單易寫的「布」字去解讀之,實為大誤也;然「曝罟」之義,與曝罟灣此漁村有莫大關係。曝者,曬也;罟者,捕魚網;曝罟,即曬網;既曝罟灣建有圍堤養魚,同為曬網場地亦相當合理。

淡水坑,源起糧船灣洲大蛇頂西南坡,流入大蛇灣;此坑有二,細分為左坑及右坑,而一般所指的淡水坑,便是淡水右坑。若從海面北望大蛇頂,必會被大蛇灣後的巨大瀑壁所吸引,夏日亦多遊艇停泊灣邊,欣賞瀑布風光,此瀑正是淡水右坑臨近海邊,高達半百米的精華。查左坑亦有不錯坑峽景觀,惟上游眾分源,皆密被灌叢,尤以炮仗草(Lepidosperma chinense)及崗松(Baeckea frutescens)為主,極為困身;烈日當空,由左坑接右坑,可謂一大考驗。

鳳彌彌東‧2017

日期︰2017-07-30
難度︰鳳彌石澗 ★★★
   彌東坑  ★★★
路線︰閘門頭→鳳彌石澗→彌東坑→彌勒山郊遊徑→昂坪
編號︰鳳彌石澗 29.3/170730+1:278
   彌東坑  30.3/170730+2:279


鳳彌石澗,源起鳳凰山西北坡,匯鳳凰山及彌勒山相夾之聚支流,流經石甲門,出東涌灣。本澗與曹溪(即下游之地塘仔坑及上游之北天門石澗)乃鳳凰山北部兩大溪澗,與彌閘石澗合流於石門甲。澗道寬廣平順多大石,落差較大之瀑布僅一,惟水質清澈,潭水眾多,走來怡人。較為出名之支流有三︰於「心碎瀑」之左源為羅漢坑,其左支有一百呎巨壁,氣勢磅礡,上源亦可賞「羅漢三塔」;主瀑後不遠,其左有支流,乃羅漢坑以西之鳳峰北坑,此澗又名鳳髻石澗,亦曾見於網上稱作滴水岩坑,因源起鳳峰北之滴水岩,故名;與鳳峰北坑相對,其左源即彌東坑所在,當中有級狀巨壁,水花四起,名日「彌東飛瀑」,遠在地塘仔古道亦能望見,飛瀑以後,連綿石坡澗床,亦屬美景。

丹桂坑

日期︰2017-07-16
難度︰★★
路線︰洪水橋→丹桂村→洪水坑灌溉水塘→丹桂坑→神仙轍→黃泥墩灌溉水塘→大棠
編號︰169/170716+1:277


丹桂坑,源起九逕山東北,流入洪水坑灌溉水塘,出丹桂村。其源有三,水塘處右源弱而短,作丹桂右坑;主源於120米處再分,左源以一潭瀑起,盡於不足400米之山谷,稱丹杜左坑;主源居中,源末扇狀支流,源於約440米之分水嶺。九逕山北部丘陵地帶,有兩條平行直線山谷,左為老虎坑,右為本澗丹桂坑;此澗亦作紅水坑(後誤將「紅水」作「洪水」,與洪水並無關係),早見於古藉之中。丹桂坑澗勢平緩缺瀑,惟石大潭多,走來暢快;受地質影響,水色混濁,卻甚乾淨。是日水量甚多,行進時連場暴雨,浪費一條好澗;幸澗邊有古道相依,隨時離澗。

大東水系概畧 beta

大東水系東倚老虎頭水系,西靠鳳凰水系;涵蓋主山大東山及其副峰二東山[1],山脈呈凹形,環抱黃龍坑谷;西北脈伸延之石獅山及禾寮墩出東涌灣、二東山北脈之三山臺與鴨腳瀝,其後折向西北,雙分為西向之薄刀屻與北向之婆髻頂,以及芝麻灣半島所有山嶺。黃龍坑谷分水嶺為本水系最大者,險奇壯麗澗道俱備,皆可列全港之首。

大石石澗

日期︰2017-07-09
難度︰★★★★+★
路線︰荃錦公路髮夾彎→大石石澗→右源→大帽山→荃錦坳


大石石澗,源起大帽山西北坡,流入石崗村,源分左右,左源另名大石左澗,再分三源,右源為主源,一般會窮其右源至山頂;本澗為香港少有一條接近完整澗道,由約80米荃錦公路起,至源末約820米,全澗未有切斷,荃錦公路之髮夾彎亦剛好在其澗旁。以髮夾彎為界,下游沉悶無景,上游卻有天淵之別的景觀︰自左右分源起,企瀑連環漫長,將澗谷削成陡峭深壑,難以一窺全相,及至右源,澗勢劇變,水流盡收,石坡坑道引至源末輕鬆出澗。本澗之險,在其繞道,泥鬆石碎,難以立足,路徑不明,易入歧途,是故難度再加一星,亦無不可。

大腦黃涌‧2017

日期︰2017-07-02
難度︰大腦石澗 ★★★
   黃涌石澗 ★★★
路線︰界咸→大腦古道→大腦飛瀑→黃涌石澗→麥理浩徑→五聯達→黃竹山新村→西貢
編號︰大腦石澗 78.4/170702+1:274
   黃涌石澗 77.3/170702+2:275


大腦石澗,源起水牛山及湖洋泌(今地圖作芙蓉別),經大腦流入黃涌石澗,屬其下右源;全澗平淡無景,僅大腦古道以下接黃涌石澗一段,澗道急跌,瀑飛流奔,其主瀑冠以飛瀑之名,是為「大腦飛瀑」。黃涌石澗,源起黃牛山及石芽背,流入蠔涌;以大腦石澗分源為界,下段由水壩起,平淡坦流,缺瀑多潭,分源以上,澗勢突起,瀑峽相接,景色迥異。溯遊者,多一上一落,皆為精華,澗短而多景,甚得歡心。

大圓左澗、小丑坑

日期︰2017-06-17
難度︰大圓左澗 ★★★★
   小丑坑  ★★★★
路線︰川龍→響石脊→相思林徑→大圓左澗→大圓左澗左源右脊→小丑坑→相思林徑→響石脊→川龍
編號︰大圓左澗 166/170625+1:272
   小丑坑  167/170625+2:273


大圓左澗與小丑坑,源起妙高臺,流入大圓石澗,兩者皆屬大圓石澗左源;自大圓石澗約250米處分源,其左源於龍門郊遊徑以上三分︰其左源左支乃大圓左澗在地,源末澗勢急升、崖壁四起而止於相思林徑,自響石脊登山遙望,極其吸引;越過中支,左源右支乃左源最高之發源地,因有一石名曰「小丑石」在其右側,故名小丑坑,坑內群瀑相接,主瀑巨壁雙層,及至相思林徑,水絕而沒入石河底。

螺地墩南坑

日期︰2017-06-17
難度︰★★★★
路線︰西灣亭→吹筒坳→螺地墩南坑→吹筒坳→西灣亭
編號︰165/170617+1:271


螺地墩南坑,源起螺地墩,流入吹筒坳,北出西灣。本澗源頭僅二百五十幾米,惟瀑峽相接、飛瀑竄流,予人錯愕;溯遊者稀,枯水佔多;如連場雨後到訪,必有驚喜;惟見曾到訪者多攀瀑壁,今流水極盛,須覓路猿攀於瀑布邊,頗有拓荒之感。

龍顎左龍

日期︰2017-06-11
難度︰龍顎石澗 ★★★★
   左龍石澗 ★★★★
路線︰東涌→黃龍坑→黃龍石澗→臥龍石澗→龍顎石澗→盤龍棧道→左龍石澗左源→黃龍石澗→黃龍坑→東涌
編號︰龍顎石澗 28.2/170611+1:269
   左龍石澗 27.2/170611+2:270


龍顎石澗,源起鴨腳瀝,流入臥龍石澗「龍爪潭」再轉入黃龍石澗,自「觀鳳臺」起是臥龍石澗最右的一支支流。龍隙之上,峽中有峽,瀑外有瀑,其水並不豐沛,但水流自瀑頂飛散崖峽谿壑中,有「鶴飄龍顎」的仙景美喻;攀登主瀑,仍全澗最險要之處,依崖邊棧道仰攀,腳下千仞,「絕龍谷」餘勢盡收於此。主瀑「鶴飄龍顎」上下,各有橫路,下者約300米盤山腰可接「觀鳳臺」;上者約420米「盤龍棧道」,乃連接東至西起左龍石澗右源及左源、龍顎石澗、懸龍石澗及臥龍石澗的要道。

左龍石澗,《百澗》叫「左龍爭珠」,土名磨刀坑。源起鴨腳瀝,流入黃龍石澗三龍峽。每當順溯黃龍,未抵三龍峽前,見左壁有銀絮飛瀉於巨壁之間,那便是左龍石澗的主瀑。左龍主瀑,天塹的浮雕石柱與瀑頂「石丞界」的輋田遺址,均叫人不得不讚嘆天地人共存的意境。瀑頂源流雙分,其中以左源較為出色。

  ——修改自《龍顎石澗》及《左龍石澗》兩文

龍尾坑

日期︰2017-05-30
難度︰★★★
路線︰梅窩碼頭→龍尾村→龍尾坑→龍尾脊→龍尾村→梅窩碼頭
編號︰164/170530+1:268


龍尾坑,源起鴨腳瀝,經龍尾村流入梅窩;梅窩五龍之一。鴨腳瀝、三山臺至二東山[1],相連構成大東山東坡較少人認識之幽澗,比對黃龍坑谷群澗之磅礡氣勢及險惡容貌,東坡群澗略遜一籌,然而潭清澗幽,捨棄緊張心情輕鬆探索,別有一番情調;由北至南,依次序計有龍尾坑、潛龍石澗、蓮龍石澗、蒼龍石澗及大地塘坑。本澗初段於茂林下,潭瀑相接,主瀑飛懸,至近源末竟漸見開揚,且澗床如石坡,一反源末為林中亂石之形態。必須留意,龍尾村以南有一村名龍尾坑,兩者之間為龍尾坑、潛龍石澗、蓮龍石澗和蒼龍石澗匯流之地;若於龍尾坑村入澗,即身處四澗合一之地,其右源方為龍尾坑,左源為其餘三澗之路,聞說極易迷途;然而於龍尾村入澗,即已身處龍尾坑,是為正途。

蠄蟝蜈蚣

日期︰2017-05-21
難度︰★★★
路線︰西灣亭→吹筒坳→蠄蟝石頂→蠄蟝坑→萬宜水庫→蜈蚣南坑→百足地→吹筒坳→西灣亭
編號︰蠄蟝坑  162/170521+1:266
   蜈蚣南坑 163/170521+2:267


西貢東水系大中型澗者稀少,諸如雙鹿石澗、秋楓石澗、牌額西坑、鹿赤溪、鹿湖北坑等早已廣為人知,次級者如鯽魚湖石澗、田鹿坑、田尾坑等尚能言辨;惟區內眾多小型澗道,鮮為人知,僅資深澗友踏足探索。蠄蟝坑,源起蠄蟝石頂西北山頭,兩源匯合後流入萬宜水庫;上源茂密,或山泥半掩,合流以後,澗勢漸寬,澗口處之六角柱坑峽為全澗精華之在。蜈蚣南坑,源起百足地,流入萬宜水庫;此澗臨湖一段澗床皆為六角柱狀凝灰岩,勘比流白水,澗口匯西灣山西坡諸澗,六角柱群立,彷若內湖版萬柱海岸,源末茂密惟明快可通。

屏南石澗、嘉龍潭‧2017

日期︰2017-05-07
難度︰★★★
路線︰南涌→屏南石澗→老龍田→嘉龍潭→鹿頸林屋→鹿頸黃屋
編號︰124.2/170507+1:265


屏南石澗,源起屏風山北坡,經老龍田流入南涌,又叫老龍坑;可分三段︰下段為南涌至郊遊徑石橋,「草裙瀑」、「老龍瀑」及「清簾潭」皆在此段,澗道兇險,主要靠澗邊山徑避險;中段為郊遊徑石橋至第二次與郊遊徑交匯之石橋,此段左邊因緊貼郊遊徑,多離澗路口,寬廣坡流及「九壘瀑」皆在此段;上段可分左右兩源,初時幽靜,後亦有短瀑數個,乃「千溪走廊」之地,至平頂坳為止。此澗列九大石澗,亦因意外頻生而令坊間所熟知。2012年一名山友遇山洪遇害,翌年亦有兩名少年未知因跳水還是山洪而喪生,同為七月,在天色明朗的日子下,源頭有突如其來的大雨引致悲劇;故遊澗者,宜留意澗道水文,同時密切留意天色變化及水位,制定撤退或出澗路線,以策安全。

  ──擇自《屏南石澗、黃嘉石澗嘉龍潭》(2014)

尼泊爾珠峰基地營(EBC)攀島峰D18︰回頭一夢返煩囂

日期︰2017-04-25
路線︰Kathmandu → Hong Kong


由於返港班機時間在夜深,我們足足有一整日在加德滿都閒逛。對我來說,昨日的購物時間已經足夠,但女生強烈的購物欲使得今日全日繼續逛街。街上的塵埃依舊嚴重,即使來到最後一日,我們還是決定如本地人一樣,戴上布料口罩。除了昨日在 Tridevi Sadak 有幾間國際品牌專門店外,其餘的店舖,不外乎鴨寮街質素的登山用品店,但更多的,是寶石、銅器、手信(尤其頸巾、茶葉和岩鹽),偶有大型士多、畫廊、書本、服裝等。

尼泊爾珠峰基地營(EBC)攀島峰D17︰歷夢似幻終須醒

日期︰2017-04-24
路線︰Lukla → Kathmandu


回想那十四日的登山行程,如夢似幻,看似遙遠,卻是實實在在經歷過。

Tenzing–Hillary 機場,也就是 Lukla 機場,迎接與送別前來探索坤布谷與世界最高點,還有充滿好奇心的人類,可是這個機場受地形與天氣的影響,並不能保證預定的航班能依時起飛;能否順利出發,與能否順利登頂一樣,登山者得順應天命。時間充裕的登山者,會為登頂日預留最多一個後備日,以防天有不測之風雲;乘塔來往 Lukla 飛機亦理應多預一日。若像我們一樣,時間緊迫,亦可於天氣並非太壞的情況下,租用直升機。當然,如天氣太過惡劣,或是直升機機位供不應求(必然坐地起價),即使有錢也未能解決這個問題。

尼泊爾珠峰基地營(EBC)攀島峰D16︰霧雨紛飛急步行

日期︰2017-04-23
路線︰Namche Bazaar (3,440m) → Phakding (2,639m) → Lukla (2,850m)


假若這種『大義』彰顯,山區的村民連唯一賺取金錢的機會都沒有,不能供書教學,世代貧窮而沒有改善生活的機會。

山中行程最後一日,再次踏足起點,我們的步伐在地圖上畫了一個「丫」字。艷陽天、落雪夜、強風吹,相當幸運地,在關鍵時刻總是遇上好天氣,而每次在捱過讓人卻步的天氣後,總有難能可貴的美麗風景在眼前。在登山行程中,落雨是最不受歡迎的一種天氣,我們終於在這一日,遇上連場大雨,然而卻未有影響心情,皆因風景已經看過,倒是歸家心切,惦念文明,恨不得快點抵達終點,安坐室內,喝杯咖啡。而 Lukla 機場,已經連續兩日未有飛機抵達或離開,也許我們要作最壞打算;到底去到最後,我們終究是幸運還是不幸?

尼泊爾珠峰基地營(EBC)攀島峰D15︰彼岸新景存驚喜

日期︰2017-04-22
路線︰Pangboche (3,960m) → Tengboche (3,860m)→ Namche Bazaar (3,440m)


奈何城市人多以狹隘的物慾心態放置於村童身上︰一粒糖果雖然為村童換來一刻快樂,卻令他們以為不勞而獲是理所當然。

Tengboche(湯波輋)乃攀登額菲爾士峰或前往基地營者必經之地,當地建有一座藏傳佛教的寺廟 Tengboche Monastery,成為信仰中心。Tengboche 位處開揚高地,亦是遠距離欣賞額菲爾士峰絕佳之地。因傳統走線皆來回於同一條路,我們採用來去不同的走線,盡可能不用重覆路徑。而是日行程,正是採用這種方式︰登山時在河谷對岸的 Phortse,而回程時則路經 Tengboche。是故,即使回程,風光亦感新鮮,更難得是擁有上佳的天氣,加上這條路線風光絢麗,變化之多,一度讓人錯怪 Rabin 何以去程時不走此線;原來由 Tengboche 至 Sanasa 段卻有無數的上落,比起路經 Phortse 走線,的確較易磨滅意志。

尼泊爾珠峰基地營(EBC)攀島峰D14︰縱有雨水仍慶幸

日期︰2017-04-21
路線︰Island Peak Base Camp (5,087m) → Chukhung (4,730m) → Dingboche (4,410m) → Pangboche (3,960m)


平安落山比成功登山更為可貴,放棄登頂比堅持登頂需要更大決心和勇氣。

昨日成功登頂後,換來極佳的睡眠狀態。雖然早就習慣這種環境,不太會影響睡眠質素,但當醒來一刻,錯覺以為自己在家中的睡床上,未免幸福得過份。入山已近兩個禮拜,令人身心舒暢的不僅是壯麗山景,還有不煩世事,聽天由命的思緒。隊友的病情稍微好轉,也許休息了一整日有點幫助,唯盼是日下降至較低海拔,能令病情大幅改善。早餐是牛奶燕麥,配上 Rabin 帶來美味的蘋果,食慾不錯。大晴天,遠方的 Taboche 和 Cholatse 依舊磅礡,再望向島峰,曾站在她的肩膀上看風景,就如老朋友一樣,有種特殊的情感。藏雪雞在營地四處走動,與人類保持恰當的距離,繼續在營地尋寶。

尼泊爾珠峰基地營(EBC)攀島峰D13︰絕頂一覽眾山小

日期︰2017-04-20
路線︰Island Peak Base Camp (5,087m) → Island Peak Summit (6,160m) → Island Peak Base Camp (5,087m)


探索冒險、挑戰自我,與征服山嶺、挑戰自然,兩者只差一線,前者與山交流,後者與之抗衡。我是徹底討厭這種妄言。

島峰,即 Island Peak,尼泊爾語稱之為 Imja Tse,海拔6,189米,為 Lhotse Shar 南脊伸延的山峰。此山峰命名於1951年,因其山峰圍繞於冰川之中,似冰河孤島而名。1953年,英國探險隊為攀登額菲爾士峰作準備,選擇攀峰島峰作練習之用,是為首登。一般攀登此峰,會以基地營作為起點,即日來回,攀升一千米,走過充滿冰隙的冰川,最後在近乎垂直的冰壁攀至峰頂。然而此山有兩峰極為接近,絕大部份攀登者以較矮的一個山峰作為終點,海拔6,160米,比主峰矮29米。

尼泊爾珠峰基地營(EBC)攀島峰D12︰屏息迎接登頂日

日期︰2017-04-19
路線︰Chukhung (4,730m) → Island Peak Base Camp (5,087m)


瞬間,有種震撼心靈的氣流充斥四周;明知山是活體,卻被她活着的聲音而抖擻,彷彿在共嗚,很想去回應。

島峰基地營,海拔5,087米,設於一處名為 Pareshaya Gyab 的碎石谷地,倚 Lhotse Nup Glacier(洛子努冰川)西側,島峰南面山腳;無水源,在營地工作的廚房工,須走約一個鐘路取水。凡攀登島峰者,皆停留於基地營,及至凌晨時分出發。若遇上天氣不佳,諸如落雨或落雪,攀登者需留在營地守候,是故時間充裕者,會安排多一至兩日後備日,有備無患。由於我們時間緊迫,只能賭上明早的好天氣,冀能順利登頂。原定行程,是日應由基地營走到高地營(High Camp,海拔約5,400米),原意是「一口氣由基地營登頂,攀升過急且路程長,減低登頂成功率,尤其亞洲人耐力較弱,多花一日時間由基地走到高地營休息,登頂日會較為舒服」,Rabin 如是說。於高地營過夜者稀,加上地勢更高,氧氣含量更低,晚上不易入睡,加上晚風甚強,環境惡劣,即使省卻時間和體力,卻增加高山反應的機率和因睡眠質素差而令表現失色。因行程更改而回到典型的攀登日程(即由基地營直接登頂),於我而言,風險無異。

尼泊爾珠峰基地營(EBC)攀島峰D11︰閒步河谷望島峰

日期︰2017-04-18
路線︰Dingboche (4,410m) → Chukhung (4,730)m


三名為理想而長眠於洛子峰山腳的英雄…對於他們身亡固然傷感,亦為其勇氣與膽色感到欽佩。

Chukhung(宗古),海拔4,730米,為 Chukhung 谷最後一個村落,周遭圍繞着眾多冰河︰Nuptse Glacier(努子冰川)、Lhotse Nup Glacier(洛子努冰川)、Lhotse Glacier(洛子冰川)、Imja Glacier(島峰冰川)、Chukhung Glacier(宗古冰川)及 Ama Dablam Glacier。雖然稱為村落,但此地僅於登山季節為登山者服務;在嚴冬,Chukhung 積雪甚厚,村民根本無法生活。行程本來止於島峰基地營,奈何因隊友生病而將一日行程斬成兩日,好讓他有足夠休息,提高登上島峰的成功率。是故,是日步程僅三個鐘,在晴空萬里下可漫步河谷,欣賞周遭山峰,亦利用多餘的時候,租借攀登島峰所需的裝備。

尼泊爾珠峰基地營(EBC)攀島峰D10︰強風弗靜闖高峰

日期︰2017-04-17
路線︰Gorak Shep (5,140m) → Kala Patthar (5,644m) → Dingboche (4,410m)


山是嚴苛且無情,登山者除了能力以外,還需要運氣。

Kala Patthar(卡拉柏塔),海拔約5,644米,在尼泊爾語解作「黑岩」,實際上只是一個位處 Pumo Ri 南脊的小山頭。山頂設有簡單的天氣測量站,亦是前往珠峰基地營的登山者必定順訪的地方。由於基地營因處山谷之中,並不能望見額菲爾士峰,而 Kala Patthar 卻是一處容易抵達,同時能望見額菲爾士峰,故成為眾多朝聖者抵達的最高點。雖然此山頭標高達五千六百米,但由於測量點略有不同,一般而言登山者只會抵達海拔約五千五百五十米左右的假頂。

尼泊爾珠峰基地營(EBC)攀島峰D09︰強風未止闖基地

日期︰2017-04-16
路線︰Lobuche (4,940m) → Gorak Shep (5,140m) → Everest Base Camp (5,364m) → Gorak Shep (5,140m)


冰粒偶爾吹起,打在面上略感刺痛,但不久已失去痛覺,所有暴露在空氣的肌膚已經冷得麻痺。

Everest Base Camp,通名「珠峰基地營」,作為攀登額菲爾士峰(珠峰)的起點和終點,查分南北︰南者位處尼泊爾境內,海拔5,364米,設於 Khumbutse(坤布輋峰)之下,一般需花約一週徒步方能抵達;北者位處西藏境內,海拔5,150米,行車可達。EBC trek 一般所指就是南邊營地,而登山者亦多從南面登峰。今日基地營已成旅遊景點,是不少登山者健行的最終目標。全球暖化令冰川退卻,昔日照片上的皚皚冰川,今已不復見。2015年四月廿五日,7.8級地震(地震矩規模)令 Pumo Ri 雪崩,直衝基地營,奪去十九條人命;隨後五月十二日的餘震,令通往基地營的山徑受損,須加以修繕。

尼泊爾珠峰基地營(EBC)攀島峰D08︰白雪封頂享盛讌

日期︰2017-04-15
路線︰Dingboche (4,410m) → Lobuche (4,940m)


白色的雪與黑色的岩,山體像是水墨畫一樣;整個世界,除了七彩繽紛的登山者外,都成了單色世界。

落雪,對於我們這些生於亞熱帶的城市人來說,可謂相當雀躍︰遍地雪白的景色,無痕的新雪覆蓋大地,山峰的露岩亦染上一片銀白;然而並非每名登山者皆能遇上。記得在安娜普納環峰線,我們在Manang(海拔3,540米)當晚遇上一場大雪,直到早上吃早餐時仍未停止,這種狀況與今日如出一轍。雖然落雪能帶來美景,過大的雪卻會令前路不通,阻礙行程。當年前往 Tilico Lake 時,差點因大雪令行程中止。幸運的是,今日與當日一樣,在我們吃完早餐之際,太陽驅散雲層,不再落雪。

尼泊爾珠峰基地營(EBC)攀島峰D07︰初遇雪飄渡寒夜

日期︰2017-04-14
路線︰Phortse (3,800m) → Pangboche (3,960m) → Shomare (4,060m) → Dingboche (4,410m)


不知不覺間,早晨的空氣比起抵步的日子來得清澈,造成空氣污染的沙塵都沉積在較低海拔。

無論攀登額菲爾士峰、Ama Dablam 或是島峰,Dingboche 都是必經且停留的一個村莊。Dingboche(丁波輋),海拔4,410米,可算是昆布地區進入更高海拔最後一個具規模的村莊。不少人選擇在此地再作一日高度適應,但對我們來說,下一個高度適應日,是在更前方的 Gorak Shep(高樂雪,海拔5,140米)。這段路上半段並非傳統 EBC Trek 的路線,因而顯得零舍冷清,倒能讓我們好好享受,欣賞來回走在同一段路的登山者所看不見的風景。

尼泊爾珠峰基地營(EBC)攀島峰D06︰踏足殊途展新貌

日期︰2017-04-13
路線︰Namche Bazaar (3,440m) → Mong La (3,985m) → Phortse (3,800m)


這是當地居民的日常,卻是來自城市登山者的惡夢。

傳統 EBC 路線,採取原路去、原路返的走線,使得登山者在回程時走重覆的路,略感沉悶。雖然並非整段路線皆可避開這個問題,然而 Dudh Koshi 與 Imja Koshi 兩河交匯的河谷,兩岸皆有可行的路,讓我們在今日與明日,走了一條與別不同的路線。傳統上自 Namche Bazaar 出發,於 Sanasa 的分岔路口,會下切河谷至對岸登上 Tengboche,再下切河谷登上 Pangboche,算是頗費力氣的路段;而我們在今日採取 Gokyo Trek 的路線,於 Sanasa 高走至 Monjo,再下切河谷登上 Phortse,於明日沿較少上落的路抵達 Pangboche 與主線匯合,至 Dingboche 方止。回程時方沿傳統路線落山。從結果而言,兩段不同路線,不同的風光,讓我們享受到不同的景色,實在幸福至極。

尼泊爾珠峰基地營(EBC)攀島峰D05︰世界頂峰現眼前

日期︰2017-04-12
路線︰Namche Bazaar (3,440m) → Syangboche (3,750m) → Namche Bazaar (3,440m)


很多人(尤其在過去西方人的觀念)只着重攀登者的成就,卻忽略了從旁協助的雪巴人所付出的血汗。

Mount Everest,額菲爾士峰,海拔8,848米,為世界第一高峰(以海拔計算),在尚未正式命名前,此峰標示為 Peak XV(十五峰),有待測量。直至1865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才冠以英屬印度測量局局長 George Everest 的名字,以紀念他的成就。在中國,為抗衡西方主導的登山運動,遽於2002年,藉口其山峰應以藏語正名,稱為 Qomolangma,即我們常稱的「珠穆朗瑪峰」(珠峰),在此之前,皆稱作「額菲爾士峰」;在臺灣,則使用意譯而稱為「聖母峰」;對於尼泊爾政府,亦不甘於出讓命名權,於六十年代命名為 Sagarmatha,即「薩迦瑪塔」,是尼泊爾人首次對此峰的命名,卻至今仍不流通。

尼泊爾珠峰基地營(EBC)攀島峰D04︰繁榮村鎮南輋墟

日期︰2017-04-11
路線︰Phakding (2,639m) → Namche Bazaar (3,440m)


行者苦撐,背伕在苦撐,連驢仔亦在苦撐;沿途有不少石櫈,高度不便坐下,卻剛好站着放下背囊,這個設計是讓一眾背伕休息,放下身上的重檐,登山者切記勿霸佔位置。

Namche Bazaar(南輋巴札,或可叫作南輋市集),乃坤布地區(Khumbu Region)最大最繁榮的村鎮,亦是探索額菲爾士峰及其周邊地帶必經之路。村鎮建立在弧形山谷之中,標高3,440米,是絕大部份登山者的首個高海拔適應地點。Namche 可謂坤布地區登山者的集散地,大量登山裝備的店舖(甚至有知名品牌進駐)與咖啡店,更顯得其繁華的一面。雖然過度現代化讓山區體驗失色,但須知道停留在這裏的登山者,除了往山上走,更多是在山上度過了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歸家遊子。不少人建議在此地方購買必要的裝備登山,但品質卻是一分錢一分貨,除非有所違漏或是只打算使用一次,否則不太建議這種模式;當中亦有正牌裝備,價錢與香港買到的相近,卻失去熟習裝備特性的機會。Namche 是一個讓人沉醉於登山氣氛下好好休息的地方,像我一樣喜愛咖啡的登山人士更能聞着喜馬拉雅咖啡豆的香,好好沈澱都市的煩囂,洗滌心靈,為往後登山遇上的種種考驗做好心理準備。

尼泊爾珠峰基地營(EBC)攀島峰D03︰高危機場享平安

日期︰2017-04-10
路線︰Kathmandu → Lukla (2,850m) → Phakding (2,639m)


Pasang Lhamu 正是這名女性的名字,身為雪巴人的她,以首名女性的身份登上額菲爾士峰;時值1993年四月廿二日,Pasang 的第三次攀登終於成功,奈何一如常態,落山時天氣轉差,令她於西峰終其一生。

踏進 EBC 徒步路線(Everest Base Camp Trek)有兩種方式︰乘坐飛機由加德滿都前往 Lukla,或乘坐巴士由加德滿都前往 Jiri,再步至 Lukla。前者需時半個鐘,後者則花約七日(半日巴士及六日步程)。受時間所限或體能局限,一般旅者皆採用前者路線,亦有人對前往 Lukla 這程內陸機避之則吉,寧花一個禮拜亦不願坐上這班山區小型飛機。2008年,Lukla 機場改名為 Tenzing–Hillary 機場,以紀念兩名最先登上額菲爾士峰的尼泊爾人雪巴丹增‧諾基(Tenzing Norgay)及紐西蘭人艾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冠上世界最危險機場這個稱號,原因不言而喻︰崖邊極短距離的跑道,飛機需以斜坡加減速,稍有差池,墜崖撞山,機毀人亡。

本日行程由海拔2,850米的 Lukla(盧拉),往下走至海拔2,639米的 Phakding(柏碇),幾乎全為落山路,相當輕鬆;Lukla 海拔與秘魯的 Cuzco 相約,雖僅僅進入高海拔範圍,對於剛由海平面高度抵達的我們來說,仍不得輕視。

尼泊爾珠峰基地營(EBC)攀島峰D02︰加德滿都半日遊

日期︰2017-04-09
路線︰Thamel → Kathmandu Royal Palace → Swayambhunath → Thamel


2015年四月廿五號,尼泊爾一場大地震,除了中斷珠峰整個春季登山外,亦對加德滿都大量古蹟做成不同程度破壞,有的甚至完全毀滅,損失慘重。加德滿都谷地有三處王宮廣場,包括加德滿都王宮廣場(Kathmandu Durbar Square)、帕坦王宮廣場(Patan Durbar Square)及巴克塔普爾王宮廣場(Bhaktapur Durbar Square),全部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猴廟(Swayambhunath),建於加德滿都谷地的一座小山丘上,不但作為佛教徒的寺廟,亦受印度教徒所尊重,更成為尼泊爾國家的象徵;於山上更可放目整個加德滿都谷地。

尼泊爾珠峰基地營(EBC)攀島峰D01︰抵埗

日期︰2017-04-08
路線︰香港→加德滿都


尼泊爾,因次印度大陸與歐亞版塊相撞形成連綿高峰的喜馬拉雅山脈(Himalaya Himal,部份屬巴基斯坦、印度、錫金或不丹之領土)而被稱為「眾山之國」,坐擁世界上絕大部份8000米以上的山峰(十座中的八座),並以此作為與西藏的國界︰

山名 漢名 海拔(米) 注釋
Mt. Everest 額菲爾士峰 8,848 世界第一高
Kanchenjunga 干城章嘉峰 8,586 世界第三高
Lhotse 洛子峰 8,516 世界第四高
Makalu 馬卡魯峰 8,463 世界第五高
Cho Oyu 卓奧友峰 8,201 世界第六高
Dhaulagiri I 道拉吉里一峰 8,167 世界第七高
Manaslu 馬納斯鹿峰 8,156 世界第八高
Annapurna I 安娜普納一峰 8,091 世界第十高

尼泊爾亦屬登山者的天堂,當中最為出名的三個區域,分別稱為 Everest Region、Annapurna Region 及 Langtang Region。2012年首次接觸 tea house trekking,行走一條稱為安娜普納環峰線(Annapurna Circuit),環繞世界第十高峰,穿越當地最高山坳 Thorung La(5416米)。當時已對 Everest Region 的一條經典路線 Everest Base Camp 蠢蠢欲動,心中盤算着下一次的歷程。自此之後,從未再踏足過四千幾米以上的世界,對於高海拔的缺氧環境,總是抱持着好奇心。因2016年的假期前往巴爾幹半島蜜月旅行,成為近年獨缺海外登山活動的一年;今年再度計劃登山,EBC 之行重新啟動,因不甘於單調,故增加攀登島峰(6198米)這個環節,一來令行程更加精彩,二來亦可嘗試踏足六千米級山峰的滋味。

船灣環湖‧2017

日期︰2017-03-12
難度︰★★
路線︰䃟頭窰→涌尾→馬頭峰→雞仔峒→橫嶺→鹿湖峒→虎頭沙→長牌墩→副壩→主壩→大尾篤
長度︰19公里


自船灣淡水湖建成,水壩連接大尾篤至白沙頭,還有副壩連接東頭洲至虎頭沙半島,環湖一圈由不可能成為可能,這條漫漫長路之山徑,昔日旅界視之為其中一條「考牌路線」,以其路遙難行及無補給為基準,視為畏途。自漁護署將環湖山徑納入成為香港第二十六條郊遊徑,且成為最難郊遊徑後,路況漸見人工化,尤以最為經典的「跌死狗」,今已變成陡峭的樓梯。近年進一步改變路況,不但於虎頭沙半島一段植樹,圖成為旅者遮蔭,更有兩處改道,避開碎石而另闢新徑,將削坡得來之碎石填平路段,包括鵝髻頂西坡之橫山路及長牌墩西南坡之上落山路,舊路路口豎立「此路不通」牌,後者或會廢棄,但前者路通五馬歸槽(穴名)及作為鳳凰溪出澗路,仍有存在價值。曾多次環湖及日內環湖出嘴,多年來再度重遊,不但遊人變多,走起上來,亦覺變得簡單易行,失去昔日風韻,殊覺可惜。

龍巖石澗、虎山海岸

日期︰2017-02-26
難度︰龍巖石澗 ★★★
   虎山海岸 ★★
路線︰大澳→龍巖寺→龍巖石澗→象山(382米)→嶼北界碑→新基大橋→石仔埗→將軍石→虎山→狗伸地→大澳巴士站
編號︰161/170226+1:264
長度︰約8公里


龍巖石澗,土名禾叉坑,源起麒麟嶺[1]南部,流入坑尾,因澗口建有龍巖寺,故名龍巖石澗。象山水系(麒麟嶺水系),諸如象榕坑(土名白石坑)及象鹿坑(獅鹿石澗),均因土質難以儲水而多為乾坑,故以冬日攀遊最為合適。本澗中段斜壁連綿,尚可攀遊,其中有一疊石突出而勢危,名為「龍首巖」,傲視大澳。源末平流處有不明顯小徑經象山(382米)抵麒麟嶺西稜主徑。

[1] 據黃垤華《香港山川備攷》,大澳以東449米高之山嶺為名麒麟嶺,其嶺以西之382米山頭方為象山;本網誌採用黃氏觀點,惟澗名則沿用慣用名稱

虎山為大澳四聖山(四聖獸)之一,高點91米,建有發射站;以西之山頭,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所佔據,凡人等不能進入;倚東北高點有測量墩,標高75米,多作為虎山之高度,惟其東面往關帝古廟之山徑,尚有一崗高達104米,為全島最高點。島之西北岸,以石仔埗碼頭為起點,至狗伸地一段,面對風浪,岩岸巖巉,石質多變,成色甚美,雖不及白角海岸,仍饒富特色。西角附近有石拱門名「將軍石」,形如將軍倚石休息而名,英文稱作老人石(Old Man Rock)。

東北訪村‧2017

日期︰2017-02-19
難度︰★★
路線︰新娘潭→烏蛟騰→犁頭石→吊燈籠→蛤塘→荔枝窩→鎖羅盆→尖光峒坳→谷埔→鳳坑→雞谷樹下→鹿頸


新界東北幅員甚廣,除備受爭議的東北發展計劃涉及範圍外,亦有座落沙頭角海岸邊陲的多條村落,墜入保育與發展的鬥爭,多條廢村面臨或已經將郊野公園所包圍的不包括土地上之林木及古建築鏟除,圖借發展壓力換來利益。自首次行走此線後九年,再度踏足,地名依舊而與記憶相去甚遠,香港保育戰線多年來一直處於下風,神聖不可侵犯之郊野亦告失守,此行將九年前的記憶翻新,除了懊惱後悔當年拍攝照片不足外,只有無限唏噓,用相機盡量記下猶存的一景一物。

自烏蛟騰起,連接上下苗田至三椏涌之苗三古道,其北有一條平行走線,連接犁頭石與三椏涌之犁三古道,位處吊燈籠(大青山)南腰,山脈西盡急瀉,落入三椏涌,以東有迷椏走廊,前往更偏遠之村落(可參閱《紅石門‧2016》一文)。位處三椏涌之三椏村,位於烏蛟騰至荔枝窩這條怡人易走的古道中端,故有餐廳數家,遊人多作歇息。至荔枝窩,乃香港現存最大客家村落,今乘地質公園之利,推廣客家文化,廣場前買賣客家食品及盤茶,村內亦展示昔日客家人生活的痕跡,還有地質公園的教育中心,集保育與商業於一身,可謂有聲有色,假日遊人如鯽;村口碼頭更有新增航線,於假日往來馬料水(大學火車站旁),使得前來之遊人,步程減半,甚至不用步行;可惜亦造成發展壓力,昔日如入虛幻之境的白花魚藤林,屢遭破壞後,今日只見用綠色膠板的圍牆,只剩下垃圾房前的白花魚藤可供欣賞,同時亦見有大量石屎鋼筋模組,排着書有「改善沙頭角之行山徑及增建附屬設施」,令人擔憂環境更趨人工化。吊燈籠北麓之蛤塘,今只斬剩老榕樹,卻不見翻新農田,仍見頹垣處處,僅有數屋翻新;此村曾申請自來水,惟工程費用浩大,不符成本效益,加上村內並無恆常人口而遭政府拒絕。位於峽長山谷內的鎖羅盆,今已失去昔日陰森景象,早年封村一事記憶猶新,推倒學校及部份頹垣、翻起濕地,若無似有的變成農田;村中多間已倒塌的房屋,貼滿鮮紅揮春,仿昔日繁華熱鬧之景象,亦算另類陰森。谷埔之啟才學校鬆上油漆,於村內別樹一格。

鳳冠北巖、鳳鳥脊

日期︰2017-02-12
難度︰★★★
路線︰昂坪→倒腕石河→北巖棧道→羅漢塔→鳳鳥脊→法門古道→昂坪


鳳凰山古稱爛頭,指的主副兩峰之間的鳳凰坳似山頭崩爛而名,英國人來到地此查問名稱,音譯 Lantau,是保留此地名最好的證據。細看地圖,鳳凰坳南北均有一直線走向的溪谷︰向北的是曹溪,又叫北天門澗;向南叫鳳峰石河,是鳳壁石澗的上源。南北兩處,各有一門,南者鳳凰門、北者北天門,且形態相似,堪稱妙絕。站在主副兩峰下望,恰似將鳳凰山闢作兩半。

鳳冠北巖指鳳凰山 頂峰下向北的一段懸崖峭壁,在其中橫走欣賞奇岩怪石、危崖絕壁,攀登羅漢塔、穿越北天門,更是旅者探遊的「指定動作」。北巖石景,小天窗、旄盔石、滴水岩、一樹洞、羅漢塔、北天門,一幕比一幕精彩的奇景,是大自然精彩的表演。

  ──擇自舊文《羅漢塔、北天門》及《鳳冠北巖、北天門》

大澳神獸群山遊

日期︰2017-01-31
難度︰★★
路線︰大澳→牙鷹角→牙鷹山→萬丈布→龍仔→牛過田→大澳道→獅山→象山→嶼北界碑→大澳


位於大嶼山西陲之大澳,群山環抱,是故有四靈獸守護之傳說。四靈獸者,鳳獅象虎也。鳳山者,地圖標示為尖峰山,山高339米,倚大澳南邊;獅山及象山,高322米及449米,靠大澳東側;鎮北者為虎山,高92米。大澳濱北,有洲圓如寶珠,故名寶珠潭;由於寶珠遭四靈圍繞,鄉民生怕為爭取而大打出手,故於寶珠潭建廟祀奉楊侯以鎮四獸,今稱「楊侯古廟」。踏四山可得大澳四種角度,甚為有趣;獅山上的石景如雞狗石及小花狗石亦予激賞;健腳者亦可順遊石仔埗後方之將軍石,作為行程尾聲。此行雖未有登尖峰山山頂,只繞過牙鷹山(373米)山腰及因有狗欄路而未有登上虎山,惟繞大澳一圈,已覺滿足。

洪水山奇石、千島湖覽勝

日期︰2017-01-22
難度︰★★
路線︰白沙村→公庵庫師寺→洪水山→神鵰石→丹桂左坑→九逕東峰北脊→九逕東峰(422山)→黃泥墩灌溉水塘→楊家村→大棠


洪水山,舊名紅水山,又叫公庵山,標高297米,為九逕山東北邊陲的一個有名字的小山峰。洪水山一名,亦有人引伸至九逕山以東一帶之山腹,更甚將422山(姑且稱之為九逕東峰)冠以洪水山之名,教人疑惑。洪水山以東山腳有一廟宇名公庵廟,或作禪師寺,乃供奉清國張姓禪師爺,每逢農曆七月廿一禪師誕,山廈村村民便會前往拜祭;登山路有一古橋名會仙,建於民初,用花崗岩砌成,以便香客登山拜祭,亦屬難得一見之古蹟。洪山山西坡,露岩眾多而奇石遍佈,諸如神鵰石、大王椅石及靈龜石,皆串聯一線,便於連遊。

千島湖者,乃大欖涌水塘之美喻,建於大欖谷之中,昔日山峰成為今日島中之湖,約十數,可比西貢內海之星羅棋盤;惟欲覽此景,地勢須高而開揚,符合者稀,後來方知此位已在「山系攝影界」廣傳,為「大師」所推崇,難怪當日見有休閒裝女生面對浮沙斜坡而惶恐,正夕日落時分仍想上山拍影,勸之撤退,因苦於路況而接納,尚算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