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Namche Bazaar (3,440m) → Syangboche (3,750m) → Namche Bazaar (3,440m)
「很多人(尤其在過去西方人的觀念)只着重攀登者的成就,卻忽略了從旁協助的雪巴人所付出的血汗。」
Mount Everest,額菲爾士峰,海拔8,848米,為世界第一高峰(以海拔計算),在尚未正式命名前,此峰標示為 Peak XV(十五峰),有待測量。直至1865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才冠以英屬印度測量局局長 George Everest 的名字,以紀念他的成就。在中國,為抗衡西方主導的登山運動,遽於2002年,藉口其山峰應以藏語正名,稱為 Qomolangma,即我們常稱的「珠穆朗瑪峰」(珠峰),在此之前,皆稱作「額菲爾士峰」;在臺灣,則使用意譯而稱為「聖母峰」;對於尼泊爾政府,亦不甘於出讓命名權,於六十年代命名為 Sagarmatha,即「薩迦瑪塔」,是尼泊爾人首次對此峰的命名,卻至今仍不流通。
對於世界第一高,人類總有種憧憬及征服慾望,額菲爾士峰的攀登史可歌可泣,亦帶來登山史上最大的迷團︰1924年六月八號,佐治‧馬洛里(George Mallory)與安德魯‧歐文(Andrew Irvine)經東北脊登頂,最後一次被觀察到時,離山頂僅245米;後來天色轉差,他們隨着雲霧消失於世上。到底他們有否登頂?1999年,搜索隊於北壁8,155米處覓得馬洛里屍體,搜索隊一度期望他的相機能帶來答案,可惜至今,馬洛里的相機依然失蹤。馬洛里與歐文消失廿九年,即1953年,丹增‧諾基(Tenzing Norgay)及艾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方在人類見證下成功登頂。自此,爭相登頂的人不絕,更創造出不同的紀錄︰最快登頂、最年輕登頂、最老登頂、首名女性登頂、無氧登頂等等。至近年,傳統路線已變得極為簡單,商業登山隊佔領昔日的聖域,登山者只需付出鉅額金錢,並通過山神考驗下,幾乎肯定可以登頂(只要花大錢不斷使用氧氣樽,誰也可以在海拔八千米跑步)。這種參差不齊的隊伍,往往造就登山悲劇,例如2015年上映的《珠峰浩劫》,則描述1996年登山隊下撤時的死亡故事。2012年春天攀登季,一日內有234名攀登者登頂,寫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同季,有十一名攀登者死於額菲爾士峰,是自1996年悲劇後,最多人喪生的一季。三年前(2015年)春,尼泊爾大地震引起雪崩,山上覓得十八具遺體,自1974年起,屬首次春季無人登頂。
是日乃高度適應日,對於從平地生活的我們,海拔三千幾米的氧氣含量足以讓人輕易喘氣,若強行往更高的地方,缺氧令身體產生各種不適,例如常見的頭痛、食慾不振、嘔吐等,反應嚴重者,身體在海拔二千七百米的高度已經相當抗拒。高山反應會發生在每一名登山者身上,諸如輕微的頭痛和氣喘,這些徵狀可透過高度適應,即在某一個海拔停留一段時間,或往高走、往低休息的原則慢慢登山來舒緩。而高山病的患者,在頭痛以外出現食慾不振或嘔吐或難以入眠等任何一種徵狀,則可判定之;此刻必須服食高山藥,即含有乙醯唑胺(acetazolamide)的藥物,曾有一種高山藥稱為「丹木斯」(diamox)且廣為流傳,今已停產,但仍有不少醫生或登山者籠統地以 diamox 稱呼所有高山藥物。又,最佳解決方法,就是立即落山,直至高山病消失的高度為止。嚴重高山症會因血液未能有效將水份帶走而引起腦部或肺部積水,稱之為腦水腫或肺水腫,足以致命。然而並非所有高度皆能適應,當海拔超過八千米,稱之為「死亡地帶」,即是人類無法生存,只能消耗身體脂肪和肌肉來維持有限度的活動,直至耗盡身亡。
Kongde Ri
日出不久
閃耀的崗德里峰(Kongde Ri)反映朝陽的光線,澄明的空氣局限於早晨。早餐是奄列和多士,伴有關於K2山難的登山文學於等待的時間調味。高度適應日不是甚麼都不做,而是往上走,再回來休息,而我們則會攀升四百幾米至海拔3,860米的高度,那是 Namche 後方的高地,可一窺額菲爾士峰。離開茶屋,村內不斷上山的石階已叫人氣喘,逐步逐步拾級而上,眾人動作緩慢,好似老人走路一樣。抵達村後的主要山徑,回望建於谷中的 Namche,視野變得豁然開朗,崗德里峰仍強行走進眼簾,宣示其神聖的地位。不少登山者亦走此路作高度適應,可是前往薩迦瑪塔國家公里博物館( Sagarmatha National Park Museum)參觀的人竟僅有我們。此館不但展示雪巴人生活種種,包括工作用具及器皿,還有了解他們的文化及如何協助眾登山者登上額菲爾士峰;很多人(尤其在過去西方人的觀念)只着重攀登者的成就,卻忽略了從旁協助的雪巴人所付出的血汗。就如當年艾蒙‧希拉里若非得到丹增‧諾基的協助,根本無法成為首批登上山頂的人。當年他們協議,一致對外宣稱同時登頂,並無先後之分,免卻「誰是首登」這個爭執;然而在丹增‧諾基過身之後,艾蒙‧希拉里則改口稱自己才是最先踏足峰頂的人。撇除誰是首登者這個問題,艾蒙‧希拉里在成功登頂後,努力為雪巴人帶來更好的生活,包括出資興建學校與醫院,以改善雪巴人的生活來回饋他們在登峰探險的付出。
Kongde Ri 主峰
早餐
開始登山
Namche Bazaar 與 Kongde Ri
博物館
場內一景
雪巴人的生活用具
裝神
佛塔與 Kongde Ri
參觀過後,我們得一口氣攀升三百米,石階建在圓鼓鼓的山崗上,崗德里峰依然是主角。直升機往來不絕,除了前往 EBC 作救援外,亦有不少不想登山,卻又想欣賞額菲爾士峰的有錢人,乘塔直升機前往山上孤獨的酒店,不費吹灰之力,便能浸淫在雪峰之中。我想起行走印加古道出發時,我們的登山嚮導指着只需乘塔幾個鐘火車便能抵達馬丘比丘的遊客笑說︰「Lazy people take train!」沒錯,只有靠雙腳行走,方能細味;輕易到手,反而不美。
登山之路
明日我們會走右路
留影
陡峭的上坡路盡頭,是一片平坦的高地,氂牛低頭吃草,登山者持續喘氣。我急不及待,遠遠拋離隊友,首先抵達觀景位置︰此處可仰望額菲爾士峰(Mt. Everest,海拔8,848米)、洛子峰(Lhotse,海拔8,516米)及卅八峰(Peak 38,海拔7,590米)。眾生冀望一窺世界第一,然而額菲爾士峰山體卻相當平庸,倒是旁邊的洛子峰更顯突出。山上的強風吹起雪煙,也就是此刻峰頂僅出現於右方的雲,令我們不能看清其真面目。觀景位置風勢甚大,穿起防風外套,守候仍在高地行走的隊友。
高地
世界最高就在眼前
合照
Taboche(塔波輋峰,海拔6,542米)
遠方建有豪華酒店,名叫 Hotel Everest View,乃日本資金,據說住上一晚索價過千港元。Rabin 問我們累不累,有沒有興趣走過去看看;我們當然要走一趟。沿崖邊山徑走,不久便抵達直升機場,這是酒店專用,用作接送房客。雖說此刻乃登山旺季,Hotel Everest View 仍靜得彷似休業。酒店門口掛上幾幅由日本人拍攝的喜馬拉雅山脈的植物照。走到海拔3,868米的 Khumjung La,遠望另一條村落名 Khumjung 後,我們沿另一條山路返回 Namche。路上風塵撲撲,各人需保持距離,惟頭髮已覺泥塵滿佈,才不過入山三日,還需無視多十幾日。
繼續行
酒店專用直升機
Lhotse(洛子峰)
Mt. Everest(額菲爾士峰)
Hotel Everest View
隨影
雪峰作背照
墓地
經過 Syangboche,這裏有一個機場,昔日登山者由加德滿都坐飛機至此起步,但因跑道全為沙地,加上海拔過高,太多人抵達後未能適應,故後來才於 Lukla 再建機場。今日再沒有載客航班降落,只有醫療用直升機,及運載建築材料的直升機在此升降。回到 Namche,剛好是午餐時間。飯後逛街,到咖啡店吃下午茶,再逛街,一直待到晚飯時間方返回茶屋。這兩日實在太過休閒,也正好用作高度適應。明日起,必須進入狀態,向更高海拔前進。
Syangboche 機場
下望 Namche
下望 Namche
咖啡店內
下午茶
戰利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