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度︰★★★
路線︰擔水坑村→礦山→新桂田右坑→紅花嶺→禾徑山路
編號︰158.2/220415+1:530
新桂田右坑,源起紅花嶺北脊及紅花寨北脊相夾形成之山谷,流入深圳河畔之新桂田村,此村大部份土地曾屬香港,今中國深圳吞併,成為軍營;另有一澗於紅花寨北脊以東,集三峒嶺(即伯公頂、二峒及三峒,又作「小八仙」)之支流流入深圳河;兩澗可謂境內最北之石澗。就集水區而言,左坑更廣更闊,澗勢卻不及右坑。其筆直明朗、一氣呵成之澗道形成的高瀑深潭與巨型壺穴,尤以下段形勢奇險。早段有三處出入澗位,惟精華之後只有窮源一途。由於其地理位置偏遠,溯遊者稀,入澗亦不外乎三條路線︰翻越紅花嶺、取道「禾蓮古道」或由擔水坑(担水坑)遠渡而至;前者須合共攀登兩次紅花嶺,中者則要穿越殘存於新界東北堆填區工程附近之「石水古道」,殊不簡單,後者則路途遙遠。由於溯遊此澗費時較多,臨出澗前頗易迷途,到訪者宜慎選路線,並視乎時間,及早離澗。
——改自《禾蓮古道、新桂田右坑》
由擔水坑村起步,沿山嘴村路(山咀村路)走至最高點,隨即進入登山口。山徑沿稜線漸升,據說此段路將會成為「紅花嶺郊遊徑」之一部份,惟工程未開始,私下擴闊山徑、斬樹、加建晨運設施等「前期工程」已如火如荼,更諷刺的是種植外來樹種串錢柳(Callistemon viminalis),然後斬去原生物種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 var. oblongifolia),用以覆蓋泥土為串錢柳保濕。山徑開揚處除了可欣賞沙頭角海外,亦可望見亞公頂。至電塔附近,山徑轉為林中且快速爬升。抵分岔,左續上亞公頂東脊,右為橫山徑接點亞公頂北脊,往北有小徑可抵「麥景陶碉堡(伯公坳)」,路口有一部座地疑似探射燈。 隨後山徑急降,至跨澗處再度緩升,此澗口正是新桂田左坑。 未幾經過紅花寨北脊登山口,然後橫移,很快便來到新桂田以南之大型礦場建築群遺址。
與剛才渺無人煙的路相比,此地人氣旺盛,絕大部份人認為來訪目的只有礦洞一地。然後尚未成為打卡勝地之前,蓮麻坑礦洞早已到訪多次,如今盛況,更叫人敬而遠之。越過一條倒塌的石屎橋,此橋跨過正是新桂田右坑,後方一道難以翻越的巨型瀑壁,正是此澗最險要之處,欲溯此澗,不能由此上溯。
橋前之建築有若辦公室,橋後在狹窄樓梯之旁則似擋土牆。廢土堆成之碎石坡一層又一層,樓梯迂迴登山,途中須棄而橫走入澗谷之中,經過兩個已封之礦洞,可窺見新桂田右坑那高聳兇險之主瀑。橫移之路漸見險要,先橫過一幅短石坡,再遇一個已封之礦洞,沿碎已不穩之斜升路徑,終抵瀑頂小潭。
此小潭實為不工整之壺穴,穴中仍有巨石,可見水量之多。續上,奇怪水質極速變差,水面臭味泡沫甚多,一來不似弱水時沖不走的積泡,二來源頭並無居所,實在不尋常。前方出現此澗第二大之瀑布,勢如井底,兩面形勢險要,坡面陡峭而易碎。瀑底左方亦有一礦洞,初溯此澗時曾入內一探究竟。回到瀑底小休,臭味撲面,以為哪些傳來之味,隨後發現身邊潭中半浸之石,實為赤麂(Muntiacus muntjak)屍體,全身僵硬,開始腐爛,難怪瀑下水潭出現大量臭味泡沫。在瀑底覓路,見右側有路跡,上探一下,幾翻攀爬似乎來到瀑右簷崖之前,也許曾有人 嘗試此線,不過還是回到左側上攀路線較為穩妥。攀上碎石坡後,來到瀑頂左方之斜崖,手腳位充足,沒有太多心理壓力。
回望那失去的新桂田,後方是中國深圳的梧桐山。眼前澗道以石排為主,夾雜淺灘,清幽無比。澗中出現兩道小堤堰,前方出現寬廣的石坡澗床,坡頂澗邊見昔日礦場路基,原來有一路由此通往澗左之礦洞。沿此礦場路,可水平繞過澗西之山嘴,接回「麥景陶碉堡(礦山)」之主路。礦洞之下,亦有山徑沿東岸平移至另一個礦洞,然後東南向沿脊攀升,接回紅花寨北脊(即所謂「四美脊」)。此路亦是首探採用之路線。
別過最後離澗之路,前方遇上黝黑的雙層石峽瀑布,右方有粗糙之石屎小徑,前往瀑頂堤堰。一小段平緩澗途,再有兩道瀑壁出現,上攀第二道略見麻煩,右側有一條斷掉之金屬水管,可借力攀附,惟其水管並非穩固,僅靠自身重量「固定」。瀑頂有一圓潭,隨後出現兩個礦洞,走過亂石澗道後,一道斜崖雙瀑出現,上方建有一個方形蓄水池。再前一點亦建有一道三級堤堰 ,然後攀過濕滑的石排,會看見一道簡陋堤堰,這是本澗最後一件人工物。從左攀上一道短瀑,前有一橫壁如水壩,弱水於中央斜出,澗勢漸見荒涼。此時赫見遠方幽幽寒潭上樹木橫枝掛有三條毛巾,毛巾略顯老舊,卻不以年計之時光。斬樹黨三字腦海中湧上,輕步細聽有否不屬大自然的聲音,然後看見鏟平之植被與破爛的紅白藍帆布,一副哺乳類動物骸骨剛好出現在旁邊。
一個迷你「半壁廊」 出現,澗貌始見雜亂。一塊長尖平坦大石橫臥澗中,隨後澗道竟然變得寬敞。可惜枯水,短瀑三兩,斜切石坡,想必盛夏清幽無比。瀑頂後粗糙田乪漸現,尚有長短瀑布四個間斷出現。澗勢變得荒蕪,然而出澗之路仍未抵達。此段較易迷失,在泥濘與荒田狀地帶穿梭,遇上一處開揚長草坡,看似可以鏟至山脊離澗,不過正確出澗路不在此。留意有一枝插在荒野中的鐵枝,再次鑽入林中澗,上溯至海拔約 413 米處,也就是本澗最高之三岔分源,左方見不鏽鋼兜及紅白藍帆布碎片,恐怕與之前遇上之賊竇有關,不明顯出澗路就在附近,沿左支左岸緩緩登上紅花寨往紅花嶺之主路。
山嶺之上,空無一人,斜陽勁風,使人暢意,一洗剛才出澗困惑之頹風。很快便抵達登山之車路,輕登紅花嶺與禾徑山之間的「301 山」,此山比禾徑山高出四米。剛好在黃茅坑山南面,景觀相似卻可望見看上去「完整」的黃茅坑山,還有中國深圳如文明末日一樣的落日城景。山腳下的東北堆填區擴展部份,將來會與主區合併,簡單來說就是眼前的植被將會由垃圾與黃泥取而代之,藏在其中的「禾蓮古道」(即「石水古道」及「塘肚古道」)將會煙沒。來到山坳處,續走可登禾徑山,但已覺盡興,返回馬路,落山至廟徑,走向萊洞,結束是日行程。
圖中寫左坑,標題寫右坑,是否左坑才對?
回覆刪除是右坑,水印錯了,謝謝提醒
刪除此坑應為左坑,而不是右坑
回覆刪除此坑藏礦山脊與紅花寨北脊之間狹長山谷,的確是右坑
刪除左坑在其東面之廣闊扇狀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