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潭群澗(龜山北坑、龜山南坑、蓮潭坑、蓮花井西坑)

日期︰2025-05-18
難度︰★★
路線︰大潭郊野公園站→引水道→龜山北坑→龜山南坑→引水道→老虎坑→蓮潭坑→蓮花井西坑→長連坑→大潭郊野公園站
編號︰龜山北坑  402/250518+1:740
   龜山南坑  403/250518+2:741
   蓮潭坑   253.2/250518+3:742
   蓮花井西坑 404/250518+4:743

大潭港孖崗山之間乃一丘陵地帶,官方地圖上有名字者計有長連山老虎山(Sugar Loaf)、馬坑山(Stone Hill)、蓮花井山(Bridge Hill)及龜山(Notting Hill),當中存在不少山名錯置或含糊之問題,諸如孖崗山可能是狗合山赤柱山赤峯山)之合稱、龜山本為蛇山紅山(Red Hill)才是等。更甚者其中之各大小山澗,亦有類似問題,尤其涉及「老虎」,從各資料中有多個可能:「赤柱古道」之「老虎坑石橋」、馬坑上游稱作老虎坑老虎坑原為老虎澗赤淺坑才是老虎坑因源起老虎芴,加上長連坑應作蓮花井坑龜山南北兩坑更名為蛇山南北兩坑等等;簡直可以大書特書,命名上相當混亂,故本文沿用今慣用之澗名。

龜山北坑,源起龜山,流入大潭港,有碗潭淺峽與橫壁;龜山南坑,源起龜山,流入馬坑,出大潭灣,全澗平淡,部份澗床為石坡;蓮潭坑,乃老虎坑右源左支(右支為蓮花井南坑),分源前開揚,隨後石河狀;蓮花井西坑,源起蓮花井山,流入長連坑,乃其澗一條左支,下段瀑壁連綿。

大潭郊野公園站起步,兩層洗手間已經拆除,連汽水機亦消失。接上與大潭道平行的引水道,望向大潭篤水塘,可見大潭崗柏架山畢拿山並列,來到第一個澗口,已是龜山北坑所在。

右上引水道

龜山北坑

越過引水道,已見數個碗潭順次組成一個迷你、光滑的淺峽,相當別緻。左右皆可越過,盡處之小瀑布乃一石隙,隨後是一幅幾米高的瀑壁。其後精華已過,澗道依舊寬敞,右邊石崖崩落之碎石填滿澗谷。偶爾有小石峽出現,但澗勢已歿,未幾便來到蓮花井山龜山之間的山坳。

全澗最別緻之地

爬石隙

輕攀

瀑壁右方手位略細

續上

小石峽

龜山南坑

龜山南坑正好落在山坳另一邊。沿往西南的山脊路下降少許,隨即左鏟入澗。上游的澗道與山徑無異,或被枯葉完全覆蓋。至分源交匯處起,始露澗床,此時已走了一半的澗道。經過如三級石階的石排,澗床以石坡混有亂石的姿勢一直到引水道,臨抵引水道前有一樹彎成獨木橋,也算奇景。

初見澗床

三級石階

一彎成橋

蓮潭坑

沿引水道往西行,下一個澗口相當闊大,正是老虎坑;引水道以下有一精彩飛瀑,暴雨後限定。踏入老虎坑,只有死寂靜水,今年五月相當乾旱。旋即轉上右源,此段乃蓮花井南坑蓮潭坑合流以下,寬闊開揚。至前方出現斜石排,乃分源之地,左方林蔭孔道便是蓮潭坑所在。初段澗道充斥石排,其後轉為港島荒澗日常的碎石狀,一直伸延至老虎山蓮花井山之間山脊路。

老虎坑

轉入右支

開揚

此坡之後就是分源

蓮潭坑

碎石坡

蓮花井西坑

沿山路東行,至蓮花井山前的山坳處,輕撥矮灌,很快便看到乾涸的澗床,此為蓮花井西坑。斜板狀澗床滲着少許流水,走過石排之後,是數層樓高的階梯狀瀑壁。此刻無流水,可以沿壁中央小心下降。接着是一列急斜的平滑瀑壁,水豐之時必定相當精彩。之後澗道回復亂石狀,枯枝橫倒,藤蔓躺臥;很快便接回長連坑斷裂水壩之地。下降長連坑最接近水塘邊的瀑布須花點小技巧,最後來到塘邊的橫山徑,即可棄澗快速回到大潭水塘道的石橋。漫步回到起點,還有時間返回市區下午茶。

山脊路

又是石坡澗床

頗闊落

最大瀑壁

復平淡

長連坑斷堤

主瀑之上

水塘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