滘西坑、大嶺二嶺

日期︰2024-10-20
難度︰滘西坑 ★★★
路線︰滘西村→滘西灣→滘西坑→二嶺→大嶺→滘西村
編號︰377/241020+1:694

滘西洲廣為人知之澗,由北起逆時針數,計有泥涌坑神仙井坑狗仔坑滘西坑滘東坑。由於東北部已開發成公眾哥爾夫球場,以上澗道皆集中在島之西南。滘西坑,源起神仙井山,東流折入滘西灣;本澗下半乃典型西貢開揚石澗之貌,石排為床,節理傾角近乎垂直,形成層層連續階梯狀澗床,有數瀑,至近 100 米分源處轉密,宜覓路接回神仙井山東來之隱徑。

標高 217 米之神仙井山滘西洲最高峰,僅次者為 210 米之大嶺及 205 米之二嶺,山上有露岩幾組,有命名石景「清音石塔」及「大炮石」;山頂風景綺麗,因島居內海中央,盡情飽覽西貢半島、馬鞍群峰、清水灣半島及東海群島。

政府的「改善碼頭計劃」(竟然棄用「優化」一詞)大舉於偏遠村落興建或重建碼頭,滘西村新碼頭剛好於近月完成,趕及來臨的「西貢海藝術節」。抵達這個新建但未完工的碼頭,電箱上畫上代表滘西村的畫作,可是各村各處皆爭相畫畫,使得這類意念變得千篇一律,失去特色。此村雖小且偏僻,但並不抗拒外來人,反而更想人流增加,好遠他們賺些錢財。地圖示村盡之護土牆上有山徑前往神仙井山,實際上似乎並不存在;沿去水渠爬上護土牆頂,覓得一條荒徑,直指電線所在處。路徑並不清晰,若隱若現,越澗處以石河為主,意外地有流水。石砌乪痕跡,看來先民不獨以漁維生。良久,漸見開揚,神仙井山在正前方,下望碧綠海灣盡是露營人士與遊艇。來到一條流水充足的澗流,原來是滘西坑第一條右源,應沿澗下溯至主源接上左岸之山脊抵達滘西灣,但我們繼續沿路前行,最終止於澗邊一個石台。

文物?

新碼頭

舊路牌

由此接隱徑

路跡尚可辨

沿電線走

田乪

神仙井山

滘西灣

橫過滘西坑

沿澗下溯少許,已是滘西坑中段之儲水池,此時在左岸往上鏟林幾步,便抵左岸之山脊路。沿路下降,抵沙灘後方一條無名小澗之澗口。原來沙灘上的不是露營人士,只是經遊艇前往的遊人。左轉,翻過小山嘴,便來到滘西坑澗口。臨海瀑布上方築有儲水池,潛水僅由破損位置流入海中。池後的瀑布,左峽瀑、右坑槽,中間形成一條石脊,乃上攀之地。隨後,發現身處峽中,又有一瀑阻路,V 形窄峽迫使旅人必須於瀑左之濕崖踏出一步,隊友沒有信心,遂於左岸繞過至瀑頂。

滘西坑中段儲水池

滘西灣

滘西坑澗口

雙瀑

不欲瀑邊上攀,可於左邊繞過

澗道稍微平緩,石排岩床形成淺罅急流,或一個斜台式瀑布。一個峽潭上承絲狀流水式瀑布,右岸平滑斜面,正是切線所在。於瀑左上攀,有種秋楓石澗「一線瀑」之氣勢。瀑頂後有一石形如麻雀,凝望過客。水管穿插於澗邊,在石下柱瀑輕注之水潭後,是一道頗有氣勢之長廊石峽,無法突破。長廊之後,已是剛才經過的儲水池。池後峽廊延續,止於一道短瀑,不能強闖,翻上來臨那個石台,可以安全繞至瀑布後方之澗道。沒有大落差,也沒有困難地形,此段澗道開揚,岩石澗床連綿走來暢快,最後止於一道短漫瀑。在此之後,澗道快速收窄,右方可離澗,依電線走線撥草於隱徑接回神仙井山東來的小徑。

儲水池以下澗段

西貢典型澗床

絲狀瀑布

彷如一線瀑

回望

連上攀的氣勢也似「一線瀑」

水喉在此插入澗中

長廊石峽


儲水池

峽廊

開揚澗段

走來暢快

收窄,右邊離澗

橫過泥涌坑上游之路有點混亂,未幾便抵達貫通滘西村與哥爾夫球場之石屎路。往北行走一小段,可棄徑登二嶺。此時已能望見近山頂的一組石:「清音石塔」。此組石中間有一石塊卡在兩岩之間,形如天窗。攀到石塔頂,盡覽神仙井山泥涌坑之山谷和整個哥爾夫球場;外圍順次則是香港島五桂山九龍山脈、水牛群峰馬鞍山黃嶺山脈、石屋山大蛇頂等地。在茂密的小徑繼續走,及至見一廢棄測量墩,此地正是大嶺所在。此時山徑並不沿稜線走,而是左轉至山頂北面一組露岩,「東海列島」一覽無遣。隨後有分岔,直去至石景「大炮石」,雖不及北果洲,亦頗具氣勢。回走至分岔位,繼續橫走終接回石屎路,即可返回滘西村,等待回程渡輪。

穿過泥涌坑源頭

左二嶺,右大嶺

連接哥爾夫球場與滘西村的路

清音石塔

石塔上望馬鞍山與水牛山

舊測量墩

大嶺的露岩

果洲群島

大炮石

遙望下降滘西村的路

滘東灣

滘西洲與吊鐘洲之間的水道為全港最窄之水道,吊鐘洲處稱為較水寮

天后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