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離島」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離島」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滘西坑、大嶺二嶺

日期︰2024-10-20
難度︰滘西坑 ★★★
路線︰滘西村→滘西灣→滘西坑→二嶺→大嶺→滘西村
編號︰377/241020+1:694

滘西洲廣為人知之澗,由北起逆時針數,計有泥涌坑神仙井坑狗仔坑滘西坑滘東坑。由於東北部已開發成公眾哥爾夫球場,以上澗道皆集中在島之西南。滘西坑,源起神仙井山,東流折入滘西灣;本澗下半乃典型西貢開揚石澗之貌,石排為床,節理傾角近乎垂直,形成層層連續階梯狀澗床,有數瀑,至近 100 米分源處轉密,宜覓路接回神仙井山東來之隱徑。

標高 217 米之神仙井山滘西洲最高峰,僅次者為 210 米之大嶺及 205 米之二嶺,山上有露岩幾組,有命名石景「清音石塔」及「大炮石」;山頂風景綺麗,因島居內海中央,盡情飽覽西貢半島、馬鞍群峰、清水灣半島及東海群島。

南堂東坑、南堂北坑

日期︰2022-09-17
難度︰南堂東坑 ★★
   南堂北坑 ★★★
路線︰碼頭→南堂頭→南堂東坑→南堂→南堂北坑→南堂頂→碼頭
編號︰南堂東坑 317/220917+1:581
   南堂北坑 318/220917+2:582

東龍洲,或作東龍島,北面有史前龍形石刻,面向佛堂門;東北面則有炮台,大概於帝國康熙年間(1662—1722)興建,鎮守佛堂門,作防禦海盜之用。兩者皆見於《新安縣志》。今南面建有「民航處導航站」作導航之用。島上有兩條村落,分別名為南堂南堂頭。據 1994 年西貢「政務處」之行人路工程紀念碑所示,「南堂」曾作「南塘」;亦有見「藍塘」於其他路牌。「東龍洲水系」最為著名者恐怕屬險要之鬼氹石澗,除此之外,便是人跡極少之南堂東坑南堂大坑南堂北坑南堂西坑

南堂東坑,源起南堂頂企山頂望東窩頂之間,流入佛堂門。68 米處建有儲水缸,以下一段澗道頗為開揚及平坦,近入海處之廢田區露兜樹(Pandanus tectorius)叢生,有如南丫島陰深石澗之始。

南堂北坑,源起南堂頂,流入南堂灣。其澗有兩源,右源為主源,中段有一深峽,攀越不易,為本澗最壯觀之處。離澗可剷林至南塘頂石屎路彎位處。

北果洲縱走•2021

日期︰2021-08-15
難度︰★★★★
路線︰旋梯岩→袈裟石→拿騎壁→洲背頂→洲肚坳→月球崖→銀瓶頸→200 號燈塔→碼頭

果洲群島,位處香港海域東南一隅,本地旅行家通稱西貢外海為「東海」。由於風高浪急,孤立於「東海」之果洲群島,侵蝕得巖巖巉巉,在歸入糧船灣組六角柱狀節理酸性流紋岩組成之岩基加乘下,塑造出獨特風光,尤以北果洲「月球崖」及南果洲「虎口大洞」(「穿窿門」)最為突出,惹人一探究竟。十數年前幾度登島探遊,隨着地質公園魔爪伸向此地,商業旅行團與潛在破壞景色之工程盡毀雅興與幽靜,從此遠避,直到近年方再重燃登島想法。 

長洲白鰽石城、火炬海岸、花瓶海岸

日期︰2021-06-12
難度︰★★★
路線︰長洲碼頭→西園→白鰽灣→白鰽石城→火炬海岸→東堤→花瓶石→花瓶海岸→玉璽石→長洲碼頭

長洲本為一個連島沙洲,南北兩島相連成為今日之東西兩堤。長洲最高點不過百多米,論行山,長洲可謂毫不入流;若論綑邊,倒有多條路線可選。白鰽灣旁有一山嘴,為長洲最南點,即南角嘴,此嘴海岸巨石高崖林立,稱為「白鰽石城」;爾後一段至九宮塘之海岸,因有一奇石如火炬(或有作「魚翅石」),故稱為「火炬海岸」,有兩條海蝕隙有待旅人突破。位於「小長城」之下的「花瓶石」與「玉璽石」之間,則稱為「花瓶海岸」,與前者一樣,集勇氣與技巧於一身的短程綑邊路線。

陰山連壁

日期︰2020-11-21
難度︰★★★
路線︰索罟灣→陰山東北脊→陰山連壁→陰山→陰山東北脊→索罟灣

南丫島主峰山地塘,又名陰山,標高 353 米,其西一列長約 200 米的巍峨企壁,面向下尾灣,是為「陰山連壁」,有一棧道穿梭壁底,止於主峰西流的一條石澗。遠可觀遊,近可攀玩,為南丫島輕鬆郊遊與長征綑邊之間帶來中庸路線。

陰深石澗

日期︰2020-10-26
難度︰★★★
路線︰模達灣→榕樹下→東澳→深灣→陰深石澗→山地塘北脊→蘆鬚城→索罟灣
編號︰218/201026+1:386

陰深石澗,源起陰山(山地塘),流入深灣,乃南丫島最為知名的石澗;其東面之深灣石河常與此澗混淆,或名稱錯配,宜小心確認。本澗下段密佈露兜樹,上段亦難以通行,惟中段則擁有開揚瀑壁與巨石,對比奇大,離澗須於極密灌叢中覓路,乃探遊此偏遠荒澗的代價。注意深灣有部份日子列為禁區,可於半山繞過抵達海灘另一邊。

圓角海岸

日期︰2018-01-20
難度︰★★★★
路線︰模達灣→榕樹下→東澳→圓角東岸→圓角西岸→深灣→索罟灣


南丫島,古稱博寮,一個以花崗岩為主的離島,早已是賞石者的天堂。博寮之北地勢低而多村落,以榕樹灣為經濟活動中心,發電廠、採石場等亦設於島北,是城市人假日的選擇;博寮之南被兩座山所佔據,分別為全島最高峰,標高353米的山地塘,或作陰山,及標高250米的菱角山,為本島第二高,由於地勢崎嶇,島南經濟活動僅以索罟灣為主。島南兩座山,不但是石景熱點,同時塑造複雜的海岸線,形成四條山嘴伸延入海,順時針自東起,分別為黃竹角嘴、圓角嘴、大角嘴及下尾嘴。四嘴之中,圓角嘴最為著名,旅人發掘出來的石景為數不少,已廣為流傳者有拳頭石、飛帽石、鬼面岩、冬菇石、恐龍頭骨石(石兔)等,可惜圓角綑邊並非易事,數處斷位需覓路繞過,然而植被密佈露兜樹等荊棘,叫人寸步難行,若非十足把握,各隊員必須備有頭燈,以防萬一。

風雨赤洲行

日期︰2014-05-04
難度︰★★★
路線︰流水坑氹→赤洲洞→赤漠迷城→鷹嘴排

赤洲,位處塔門以北,全島滿佈赤砂岩,故名;曾有英軍駐守,於流水坑氹仍留有廢棄設施。塔門鎖大灘海,故名塔門;赤洲鎖大赤洲,故英文叫 Port Island。當局曾以石牛洲燕鷗數目過多為由,於赤洲建造人工鳥巢,並立了十數尊燕鷗像以吸引燕鷗前往,奈何這個曾被稱為「鷗燕樂園」之地,因地質公園成立後變得人跡甚多而令燕鷗棄島,數年後再次踏足此走,鷗燕像已拆毀,剩下一對又一對的鳥腳。赤洲地質主要由東部大半之赤洲組(約一億年前之砂岩及礫岩)及西部小半之大灘海峽組(一億四千三百萬至一億四千二百萬年前之條紋斑狀細火山灰玻屑凝灰岩及粗火山灰晶屑凝灰岩)組成,主要景點全屬赤洲組,由於岩石中含有大量鐵,氧化後形成今日的赤色。

自數年前踏足過後,今日乃第三次踏上此島。天色灰暗,雲圖顯示將雨水將至,海面有些許風浪,未算惡劣,船家表示仍可出海,十數人揚帆而去。原意是由南灣,即鷹嘴角附近登陸,沿東岸綑邊至流水坑氹(北灣,小北灣?),但船家卻說在流水坑氹登陸比較好,也罷,順走跟逆走之別而已。踏足流水坑氹,雨勢漸大。沿岸綑邊,初時還是以不濕腳為重,小沙灘亦要找木頭塔起臨時棧道,怎料來到一個小斷位,要麼一步跨過,要麼右邊攀過,但最容易還是濕腳過。是日水位略高,綑邊還是不要太過旨意順風順水。很快便來到一個石灘,身邊的岩面胭紅得叫人駐足。前方隱沒處已是羊角頭,但被企壁所阻,崖中有一道竹梯,小心上攀,發現仍是較高風險的橫移,隊中亦有新手,不且硬闖。此刻不欲走回頭至舊軍路,但在山坡尋覓,最簡單快捷仍是回頭接上舊軍路。

流水坑氹

喜靈洲

日期︰2013-12-01
難度︰★
路線︰碼頭→威爾殊灘→喜靈洲路→喜靈洲懲教所→十五村→義禮坊→碼頭

喜靈洲,位處梅窩及坪洲之間,附近另有小島名周公島。1951年,喜靈洲為收容及隔離痲瘋病人而建有痲瘋病院,及至1975年痲瘋病不再成為流行病而關閉,其後改建成戒毒所,提及戒毒及康復治療服務。1984年及1994年,再建低度及中度設防之懲教所,收容男性囚犯。2004年,港府擬在島上建超級監獄而企圖填海,因島上有香港特有之香港雙足蜥而遭否決,但填海之心不死,於2012年再度提出連接坪洲之填海方案。

官腔式介紹過喜靈洲,於剎那之言,本島有太多敏感設施,基本上不能自由行動,甚至部份建築更不准拍照,於觀光而言,除了深入了解戒毒所及懲教所之環境及運作外,沒有值有到訪的理由。

早上於中環碼頭集合,本以為氣溫驟降,多穿衣服方溫和,結果卻是脫了一件又一件。晨光下,群眾異常吵鬧,各種笑聲隱含着種種不敢表露的思緒,猶如面對陌生人一樣強顏歡笑。這不是我所擅長的。船開出,往西航行。路過交椅洲及坪洲,轉入喜靈洲以西的避風塘,不消半小時便來到碼頭。

中環碼頭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