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角海岸

日期︰2018-01-20
難度︰★★★★
路線︰模達灣→榕樹下→東澳→圓角東岸→圓角西岸→深灣→索罟灣


南丫島,古稱博寮,一個以花崗岩為主的離島,早已是賞石者的天堂。博寮之北地勢低而多村落,以榕樹灣為經濟活動中心,發電廠、採石場等亦設於島北,是城市人假日的選擇;博寮之南被兩座山所佔據,分別為全島最高峰,標高353米的山地塘,或作陰山,及標高250米的菱角山,為本島第二高,由於地勢崎嶇,島南經濟活動僅以索罟灣為主。島南兩座山,不但是石景熱點,同時塑造複雜的海岸線,形成四條山嘴伸延入海,順時針自東起,分別為黃竹角嘴、圓角嘴、大角嘴及下尾嘴。四嘴之中,圓角嘴最為著名,旅人發掘出來的石景為數不少,已廣為流傳者有拳頭石、飛帽石、鬼面岩、冬菇石、恐龍頭骨石(石兔)等,可惜圓角綑邊並非易事,數處斷位需覓路繞過,然而植被密佈露兜樹等荊棘,叫人寸步難行,若非十足把握,各隊員必須備有頭燈,以防萬一。

前往模達灣的街渡僅於香港仔開出,塔客者稀,抵模達灣碼頭,彷似與世無爭,海灘後僅有寮屋數軒,卻面對港島南的繁華;住客多為歐美藉租客,查交通比想像中方便,甚至比生活在大西北的鄉郊更為便利。沙灘後有一條石屎樓梯稍微上攀,往模達灣新村與舊村,村民多集中於新村,而舊村近成頹垣;惟舊村有一間八十六年歷史高兩層的模達學校,其中一邊的主力牆已遭榕樹纏繞,結成一體;校對有古井,其右側有一家廢屋,其後一屋仍有居民生活。過澗後,有一排屋,齊整排列在田前,有二百年之歷史,乃榕樹下村之居民由香港仔抵南丫島後首建的聚落(今此地域稱為模達舊村),後因不便而遷往今日靠近海邊的榕樹下村。排屋旁仍有土地廟,廟後有大榕樹護蔭。

街渡抵模達灣

模達灣

望港島南

模達學校

遠望圓角嘴

排屋

雕花

村徑之彎有一公廁,遇一隊正打算沿石屎樓梯頂菱角山之行山隊,其疑似領隊見我手中之全片幅相機,竟出言揶揄行山何需大機,可惜我並非輕鬆登山,而且即使登上六千多米的雪山,依舊機在人在,未知該領隊又身在何方?沿村徑舒暢的抵達榕樹下,有士多一、兩間,眼前一彎沙灘,稱為石排灣,對盡處便是東澳所在。沙灘上的石屎路有塗鴉,畫上簡單而可愛的大樹,甚有心思。灘盡之東澳,而成廢墟,但見堆土機數部,也許另有工程。東澳以東有洪聖宮拜洪聖爺,去年剛完成翻新。自此起,便是綑遊圓角海岸的起點。

榕樹下

塗鴉

東澳

現場所見唯一完整舊屋

洪聖廟

回望菱角山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是眼前所見的景象。翻過海岸的花崗岩,未幾已見嚴重蜂巢狀風化的奇石。岩石風化成窩狀,如砌開的壺穴,更有些穿透至通窿。古代雕刻凡有通窿者皆叫人讚歎,而此來自大自然的雕刻師亦做出同樣的壯舉。首遇的是名為「拳頭石」的石景,高處看如貓科動物的抓,側看則如拳頭直擊,賞石之妙在其神韻,不同人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視覺配對,將生活層面的東西聯想起來。「拳頭石」旁邊邊有兩隻腳掌,皆不尋常,一隻四趾,一隻六趾。站在散落於海邊的巨型花崗岩上,輕易望見後方菱角山上的發射站。在踏足眼前的波板岩岸前,先回前一望,有一鬼面於崖邊伸出,是為「鬼面岩」,又似巫師跪拜,也算一奇。

東澳與山地塘

石環

掌頭石

六趾、四趾

菱角山留影

初段海岸

波板崖與飛帽石

鬼面石

遠看波板岩岸,看似斜得難以立足,惟與鯉魚門海岸比,圓角海岸的波坡岩岸實在不是為懼。前方有波坡崖突出而難以攀頂,崖中有一石懸於斜坡上,那便是「飛帽石」。要登上崖頂,必須於右方伸廷的岩板覓路橫移,方抵較高的波板崖頂。「飛帽石」近看更似鳥類頭骨,石底僅有少部份緊貼岩坡,卻能保持平衡。波坡岩的地形漸漸退卻,石罅中生長的露兜樹猶如荒漠中的綠洲。漸降海邊,浪濤拍打處長滿紫菜,爽口彈牙、無沙且帶有海水(想當然耳!),惟其生長之處正是岩岸充滿危機之地,是故即使如蒲苔島昔日命脈的黃金崖(黃金指紫菜),今日已沒有人冒險採集(撇除早年來自中國的偷渡者越境偷採一事)。

橫行波板

覓路上飛帽石

留影

上攀中

飛帽石

完美的平衡

繼續綑邊

無名石膥灘

?!

紫菜

影浪

前方有一無名石膥灘(卵石灘),予旅者歇息,暫不用於崖中覓路。灘後有崖,崖中有一岩如機械頭,沉默守護石灘,姑且戲稱「石灘守護神」。抵石灘前須於崖邊棧道下降,途中一處崖石微突,膽大心細者已能輕鬆應付。穿過石膥灘,受岩嘴所阻,惟岩嘴裂隙眾多,可簡單上攀翻越。隨後岩岸如兩層石棧道,上下皆可,均止於一級此人稍高的石階。石中有一凹痕可用腳頭着力,已突破者可設兩米扁帶予未登者所用,惟必須輔有一人扶穩扁帶,確保不會飛脫。緊接崖中有一條闊度不足卅釐米的棧道,剛好足夠一人橫過,看起來不算甚麼,畏高者走起來卻驚心動魄。

無名石膥灘

小試牛刀

藍天白雲

孤石碧波

翻越石嘴

崖中棧道

攀石階

鷹嘴

崖邊棧道

對方有一斷位,波渡此外皆不能過,只好上山繞過於荊棘密佈的灌叢上攀至崖頂平坦處,大型岩板叫人迷失方向,惟灌叢入口處有前人砌好的石塔引水,我們再多疊一座,更為明確。灌叢中穿梭,奇怪何解尚未下降至海岸,原來不遠處再有斷位,繞徑下降時已在第二斷位之後。第二斷位之上乃一道乾澗,須跨過瀑頂,於對岸露兜樹旁的外斜碎砂路滑降。除了下臨無地之險與難以立足之碎砂外,右側盡是露兜草,不但妨礙行進,更無法借力,眾人必須小心翼翼,方重抵海邊。正當以為不用惡戰荊棘,斷位再次中斷行程,我們得再次上山繞過。與荊棘的戰況比剛輕鬆,當我們再次於極碎荊棘坡滑至海岸時,已能望見圓角嘴。


上攀過斷位

路標

穿林

斷位頂,崖上露兜邊正是下降山徑

重回海岸

再次上繞

已望見圓角

重回海岸

眼前的波坡崖依舊陡斜,但比起穿梭荊棘來得爽快。圓角東岸的風浪比西岸強,此刻便要面對隨時被浪花打滿一身的短路途。前方有一塌崖,巨石大如貨櫃車頭,呈直線斜列波板岩上,相當神奇。岩岸變得易走,多在巨石隙間穿梭,岩質漸變,花崗岩顆迷變得粗糙,且出現不少石英脈入侵。圓角嘴在前,但我們已沒有時間一探九十六號燈塔。攀上圓角嘴後的小山崗,來個大休,順便俯瞰圓角西岸的岩岸地勢。

此段較為輕鬆

橫移

小心海浪

塌石

穿石隙

避浪

圓角

翻越頸位

山崗上

繼續攀

下攀至西岸

圓角

回到岸邊,逐漸西下的太陽正面曬着我們。此處的岩石出現東岸起點的巨型蜂巢狀風化現象,有的怪石更擁有深至可容人頭埋藏,或是如坐廁一樣的深窩,更有些多重風化,塑造整其複雜、如拓樸一樣的形狀。有時看似無法穿越的巨岩間,有孔道能輕易突破。未幾,見有巨岩由中間爆開,彷如石破天驚,同處亦有一石景名「石兔」,或曰「恐龍頭石」,第一印象正是巨型的恐龍頭骨,唯肖唯妙。

大石窿

多重風化

孖膶膠

抱心石

怪石

過石脊

破心石

石兔

接着的岩岸稍微變得平凡且簡單,有一處岩層的弱線細密,是圓角海岸僅此一處的特徵。此地附近石面甚多「雀糞」,惟其數與量皆叫人猜疑,細心一看,是半年前來自中國珠江的棕櫚硬脂,香港政府後知後覺,南丫島海岸備受污染,此油脂隨浪拍岸,黏在岩石上,不慎踏上去會立即滑倒,旅者宜迴避。再次穿過巨岩岩隙,見一花崗岩竟圓滑如泥岩,將流動的形態凝固,叫人激賞。夕陽西下,光照斜射山地塘著名石景「天空祭壇」,天空萬里無雲,僅祭壇上的幾條雲絮。

攀上攀苟

弱線細密

棕櫚硬脂

穿石隙

天鵝與祈禱

穿石隙

拓樸石

天空祭壇 

未幾有一高崖,逆時針走者從崖隙中上攀,但我們卻無法安全在此下降,只好於露兜樹林中鑽出一條血路,再次回到岸邊。抵「斷橋溝」,斷層中僅有一巨岩斜放於溝中,下降時需要足夠的膽量,惟有隊員未有信心,是故只好再次攀上崖頂,覓路繞過。眼見天色漸黑,雖早已知道必須模黑綑邊,但若在路況未明的荊棘林中覓路繞過,未免叫人着急。然而即使心急,亦花了四十五分鐘來突破僅十數米的神級荊棘密林,再一次返回海岸,已錯過「冬菇石」,直抵「石鎖」;天色盡黑,只好亮起頭燈,小心翼翼尋找路線。深灣已近在咫尺,下攀巨石隙,有如穿越天書壁之感。在岩石間走走跳跳,雙腳踏在沙灘一刻,宣告脫離岩岸,抵達深灣。深灣細沙幼滑得叫人難忘,海龜的繁殖季節屬禁區,擅闖者可遭檢控及定罪。沿村徑返回東澳,再沿南丫島家樂徑經菱角山南面之山坳返回索罟灣。原定食海鮮的計劃泡湯,隨便買砵仔糕填肚,完美地駁上尾班回香港仔的船,轉轉折折回到寒舍身處的市中心,已是子夜。是次行程,確係精彩。

斷位難以下攀

穿露兜林

重回海岸

斷橋溝

再次重回海岸

石隙中下攀

深灣幼沙

往索罟灣

往香港仔尾班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