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赤洲行

日期︰2014-05-04
難度︰★★★
路線︰流水坑氹→赤洲洞→赤漠迷城→鷹嘴排

赤洲,位處塔門以北,全島滿佈赤砂岩,故名;曾有英軍駐守,於流水坑氹仍留有廢棄設施。塔門鎖大灘海,故名塔門;赤洲鎖大赤洲,故英文叫 Port Island。當局曾以石牛洲燕鷗數目過多為由,於赤洲建造人工鳥巢,並立了十數尊燕鷗像以吸引燕鷗前往,奈何這個曾被稱為「鷗燕樂園」之地,因地質公園成立後變得人跡甚多而令燕鷗棄島,數年後再次踏足此走,鷗燕像已拆毀,剩下一對又一對的鳥腳。赤洲地質主要由東部大半之赤洲組(約一億年前之砂岩及礫岩)及西部小半之大灘海峽組(一億四千三百萬至一億四千二百萬年前之條紋斑狀細火山灰玻屑凝灰岩及粗火山灰晶屑凝灰岩)組成,主要景點全屬赤洲組,由於岩石中含有大量鐵,氧化後形成今日的赤色。

自數年前踏足過後,今日乃第三次踏上此島。天色灰暗,雲圖顯示將雨水將至,海面有些許風浪,未算惡劣,船家表示仍可出海,十數人揚帆而去。原意是由南灣,即鷹嘴角附近登陸,沿東岸綑邊至流水坑氹(北灣,小北灣?),但船家卻說在流水坑氹登陸比較好,也罷,順走跟逆走之別而已。踏足流水坑氹,雨勢漸大。沿岸綑邊,初時還是以不濕腳為重,小沙灘亦要找木頭塔起臨時棧道,怎料來到一個小斷位,要麼一步跨過,要麼右邊攀過,但最容易還是濕腳過。是日水位略高,綑邊還是不要太過旨意順風順水。很快便來到一個石灘,身邊的岩面胭紅得叫人駐足。前方隱沒處已是羊角頭,但被企壁所阻,崖中有一道竹梯,小心上攀,發現仍是較高風險的橫移,隊中亦有新手,不且硬闖。此刻不欲走回頭至舊軍路,但在山坡尋覓,最簡單快捷仍是回頭接上舊軍路。

流水坑氹

登陸赤洲

流水坑的瀑布

過沙灘

綑邊

難位

一步跨過

隨影

留影

羊角頭一帶

流水坑氹

回望仍在綑邊的行友

舊軍路沿流水坑右邊建成,是赤洲一條「大澗」,最雨後有瀑布流入海中。棄徑跨過羊角頭,看見燕鷗像只剩下一對又一對腳,初時頗為吃驚。腳下已是赤洲洞,小心選擇下降的山脊,首脊至觀洞臺,可於洞右高處欣賞,此洞洞頂為較硬呈白色岩層,壓着下方較軟的赤砂岩;次脊可險攀至洞口,不建議走此路;三脊為正路,先遠離洞口再繞近至洞左。洞邊不同層次的砂岩最為吸引;而洞口有亦一列岩脊偏白,形如雪山,昔日不知其名,但去過日本的槍岳後,發現與之極為相似。東海遠處有一艘貨船,不時為我們製造大浪,進出赤洲洞時,亦感受到其浪之大。

舊軍路及流水坑

羊角頭

燕鷗腳

赤洲洞

觀洞臺

赤洲洞左壁

酷似日本的槍岳

回望洞口

仍在觀洞臺的行友

再次回到山脊

山脊與赤洲洞之間,是一幅平滑大紅大紫的大斜坡,坡面有碎石夾雜其中,宜小心滑倒。穿過右方叢林,再次回到山脊,回望身後的一條石脊,便是「蚺蛇吐舌」,風化後留下來的一層獨立岩層,平舖在脊上,姑勿論跟名稱是否相符,此奇景足以冠名。另一邊,山脊向海一方幾乎全數崩塌,只留下紅土,遠看猶如人工築成的堤壩,稱作「壩崖」。

蚺蛇吐舌

隨影

堤壩崖

壩崖」盡處須下山至海邊,此段海岸線主要以石灘為主,沒有斷位,是輕鬆行進的一段。良久,見左方崖壁有兩個石窟狀缺口,戲稱「鯊魚口」,上攀時有倒扣位,宜量力。後方有兩座形如東平洲「更樓石」的石塔,塔頂可回望遠至羊角頭及「蚺蛇吐舌」等海岸風貌。緊接是少見的卵石灘,是火紅的卵石灘,灘後有一處山崩痕跡,印象中是近數年發生。當留意到腳下出現大量微細之石英脈,赤洲另一處必到的地方近在眼前。

再望蚺蛇吐舌

下降至海邊

綑邊

鯊魚口

赤色卵石灘

崩塌

不時有浪湧至

遍地石英脈

沿海邊前進,浪濤湧至,漸漸聽到似是風穴發出的沉重聲音,眼前是一個大斷位,右方驚見一個海蝕洞,海水湧入再被壓縮的空氣迫爆形成如斯驚人的聲音,同時間,此洞彷彿有前人開鑿的棧道安全通過。此地名為「棧道奇穴」,是赤洲綑邊必經之地。走過此難關難度不高,惟近洞頂較窄,最好脫下背囊穿越。奇穴之後,遠處見有山嘴入海,盡處又見「更樓石」兩座,那便是大名鼎鼎的「赤漠迷城」。

棧道奇穴

突然浪至

猶如捐隧道的透視圖

過洞頂

海蝕隙

遠望赤漠迷城

隨影

「赤漠迷城」下,海邊有三座奇異石塔,以誇張的姿態突出於地面。「迷城」也許出於此地。其中一處更有名為「菊花晶石」的偶黃石英結晶,相對其他地方體形顯得較為大。此地亦是另一處大斜坡,坡頂有侵蝕剩下的一塊巨石,壓在赤紅的泥岩之上。斜坡下有因浪潮造成逆向的群洞,喚作「群鼠出洞」。大伙兒在此地遊玩良久,繞至旁邊的海灣,乘船賦歸。

石塔

石塔

菊花晶石

赤漠迷城下留影

群鼠出洞上留影


群鼠出洞

大斜坡

再見赤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