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度︰★★★
路線︰富安花園→梅子林路→女婆東右坑→女婆山→女婆東坑→梅子林路→富安花園
編號︰女婆東右坑 407/250608+1:748
女婆東坑群澗,源起女婆山東坡,流入梅子林大水坑(上游稱為茅坪坑);然而女婆山東坡,有多條平行坑流,故可以最大一條女婆東坑為中心,分別細分為女婆東左坑、女婆東右坑等,右坑者查仍有多條,本文所指者,乃最貼近主澗之一支。女婆山多大型花崗岩,澗中亦出現不少光滑高崖,形成獨特風貌:女婆東右坑,有一光滑巨型石坡,由下仰望宛如巨壁,缺乏磨擦力乃其難度所在,全澗陡升,盡享攀爬之樂;女婆東坑,澗容有如中型石澗,源頭直指山頂,支流匯合前乃有趣的平行澗道,小型瀑潭多,景色較為大眾化。
女婆東右坑
富安花園起步,沿梅子林路走至第三個涼亭前,路邊一個極不起眼且佈滿省藤屬(Calamus;今黃藤屬 Daemonorops 已併入其中)植物孔道,就是女婆東右坑入澗處。踏過不討好的入口,澗道已變得暢通,大石堆砌在澗中,渡過乾旱的五月,石罅中偶見滲水。未幾有開揚石坡在澗左,輕攀後澗道稍微收窄,緊接出現一塊光滑巨石坡,乍看似是一幅斜崖。石坡中間有流水刻蝕的凹槽,將之一分為二,坡面光滑得無法直攀,只能從左滲着水的林沿借力上攀。臨頂橫移回澗中,可下望這段誘人的石坡澗床。遠離對面的鹿巢山,原來與鹿巢坳右坑遙遙相對。重回亂石澗容,一塊大石下就有人放置蜂箱,想必是沿上方一條連接女婆東坑群澗的橫山路而來。
繼續上溯,遇上斜傾小瀑,從右繞過,接着幾乎都是差不多的亂石堆疊、坡度均等且手腳並用的平淡澗途。翻上無水的石排瀑布,越過右方之小棧道,來到一個小石峽之中。輕鬆地從中上攀,澗勢漸見收歛,但亂石澗貌走來不覺普通。走過一幅寬闊的石坡之後,澗道漸見平緩;旋即變成闊落淺谷,踏在枯葉與長滿大頭茶(Polyspora axillaris,大頭茶科)的疏林,接上女婆山北來的山脊路。
女婆東坑
盛夏中南行登女婆山,已經忘記有多少年未再登頂。翠綠的石芽山、馬鞍山,還有大金鐘、鹿巢石林與石壟仔飛瀑連成一線的美景,更甚及至大嶼山與中國深圳也能目視。離開山頂測量墩,東行往「豪豬石」方向,遇上一行四老人,竟問我們此地名字,表示其中一人身體不適欲召直昇機;但早在我們於測量墩休息時,已聽見他們談話的聲線,如斯中氣,實在不似有需要人士。
來到女婆東坑左源最高一支之左谷,在此棄徑,殺林切入澗中。約 300 米以上即使沿着水線亦未成澗形,在幾條支流交匯之後,澗床出現冰涼清晰的淺水層,澗道亦漸寬闊,在石間急降,走來暢快。右邊亦有一條平行支流,一直來到左右源交匯處方匯合,此支流近文匯處是一幅陽光正射的濕斜坡,與林蔭的正澗道呈一陰一陽之組合。
匯流之後澗道更見寬敞,澗床漸被石坡取代。一個高約八米的斜坡瀑布出現,下承淺潭,暴雨後到訪,必有美景。繼續下降,有一坑槽瀑布,從左繞降。前方出現一如今早的光滑巨石坡,也有一條坑槽在中央,海拔亦相同。於石坡左邊,回望此石坡甚具氣勢。此後澗道重回亂石狀,尚有小水潭一二。澗道慢慢收窄,再多走一會已經回到梅子林路。漫步回到富安花園,結束是日行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