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度︰★★★
路線︰富安花園→梅子林路→女婆東坑→女婆山→怡欣山莊
編號︰408.2/250809+1:752
女婆東坑,源起女婆山東面,流入梅大石澗(梅子林大水坑,上游稱為茅坪坑),女婆山東坡群澗眾多,多在雨後間歇成流,論最豐沛者,當數此澗,惹來駕車人士在梅子林路交匯的澗口處洗車。曾在乾旱期下溯,是次水豐期上溯,不息流水令此澗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短瀑相接、銀珠飛瀉、滔滔白流填滿坑峽石隙,是一條必然親而近之、踏流而溯的別緻石澗。
今個夏季大雨連綿,正是賞瀑好時機,卻因種種原因錯過又錯過。是日難得有機會,小心選擇一條雨後安全的石澗,便想起早前曾經下溯過的女婆東坑。伴隨着洗車人士投下奇怪眼光,鑽到私家車後方的澗道便消失於司機視野之中。石澗已被滋潤,亂石間隨便一處也能找到白流。腳踏清澈淺灘,幾乎不感口渴,與在山頭暴曬狂灌清水相比,簡直是天堂與地獄。兩大石相夾堆積出幾層石頭,不足三米落差形成細小瀑布、又或者石排上一塊大石,將流水一分為二,形成迷你雙馬尾瀑布、石疊石的落差,擋不到流水,於下方佈置出如紗一樣的水層。這段雜亂無章的迷你瀑布群最終止於一個水潭,陽光斜射透進水中,是叫人望着也會透心涼的清冽。
入澗
亂石小瀑
紗水層
橫山路前的清泉
經過「女婆東橫山路」,澗風出現變化。白流彷若沒有中斷地任意穿梭,或在石前張開薄紗、或於石間砌出瀑階。前方出現一幅約四十五度的斜崖,林蔭外的陽光將流水照得耀眼非常。瀑布在寬闊斜崖左側流下,瀑流之中卡着幾塊大石,使之形態變得不平凡。瀑頂一個深潭,承接後方一段短峽,峽中有一條延伸石脊,使瀑布如一「人」字,左撇俯衝,右捺斜注。從左繞上,瀑後的水體異常平靜,卻是蘊含巨大的能量。
澗風漸變
斜崖瀑布
石間水,水澗石
人字瀑流
右岸如大斜壁般斜插入澗床,坡面少許濕滑,卻是高繞避開既深又急的水道的路線。水道最終止於一塊巨石形成的懸瀑,斜壁亦沒入林中,在此重回澗道。流水在岩床中切出一條坑槽,連綿好一段距離,瀑躍其中而人則逆流而上。坑槽之末展開成扇形,坡面濕滑須於右岸覓路。三石並排成小落差,不同的岩石組合,砌出千變萬化的小型瀑布;這是至剛至柔的極致組合,然而岩石最終會被流水磨掉稜角。翻過一道狹於小岩崖的瀑布,前方大幅石排澗床形成此澗最大的瀑布,一左一右、一弱一強匯合於深潭之前。游走於斜壁與亂石的白蛇,最後消失於亂石澗道之中;來到外拋的級狀斜壁,只能上攀至一半,接着右移避開濕滑難攀的上半,抵達瀑頂可遠望馬鞍山與鹿巢山。
右斜壁接回澗中
坑槽
右繞
石瀑
石排瀑布
坑中白流
級狀斜壁
回望鹿巢山與馬鞍山
澗道漸見收窄,流水減少並未更改優雅的隨機亂流。前方竟然出現一道雙層瀑布,白流依然填滿澗道。清脆擊泉聲響徹溪谷,木漏光輝映於水中。澗道漸緩,植被令其開始難行,偶須兩岸迴避。至三源匯合處,左支消失於泥沼之中,依右支上溯,澗成水坑,漸漸澗谷變闊,疏通易行,臨近女婆山峰頂以北山坳,驚見過千塑膠苗袋大量棄置在兩棵大頭茶(Polyspora axillaris,山茶科)樹腳,一如非法棄置建築材料;此處仍處於郊野公園範圍,看來漁護署未有監測大規模植樹後如何處置塑膠苗袋,難怪澗中不時發現苗袋卡在石或樹間,此澗的源頭正是這堆垃圾,叫人髮指!
擊石
隨影
水流漸弱
差不多棄澗
窮源
大量棄置苗袋
嚴重程度叫人髮指
接回山徑,北行至十字路口,西降亞公角山路。怡欣山莊後方之護土牆南側,有一條山徑最終踏荒澗而下,最終在其鐵絲網外接回馬路,結束是日行程。
石芽山
新建往沙田濾水廠的馬路
泥濘
由此下降
沿鐵絲網外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