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九州山旅 D7:双石山、加江田渓谷

日期︰2025-07-04
路線︰宮崎→小谷登山口→双石山→加江田渓谷→木花→宮崎

雙石山(双石山)海拔僅 509 米,位處宮崎市南部,屬「鵜戶山地」一部份。夾加江田川鏡洲川,西側急斜而東側平緩,形成單斜山(cuesta)地形。脊線呈小狗牙狀,極多上落。山頂周邊以照葉林為主,雖然並非原生林,自 1910 年起已無人為干擾,超過百年養護,今已近天然林狀態。其東面之砂礫岩因崩落狀態而叫作「ボロボロ」,一字之轉變成「双石」這個名字,來源與黑部五郎岳很相似。此山路徑甚多而少標識,加上東面地形複雜,小心迷路;夏日梅雨季節前後,飛蟲極多,不堪煩擾者應備防蟲頭套。加江田溪谷雖缺落差地形,然而開揚寬闊之河道不乏淵(水深之石峽),鋪設好的山徑與粗獷的雙石山呈極大對比。

直接登上雙石山之登山口有三:小谷登山口、鹽鶴(塩鶴)登山口及九平登山口,皆落在山之西坡,「宮崎北鄉線」之上。前兩者沿谷或沿脊上山,匯合於針之耳神社(針ノ耳神社),抵主稜尾端;後者則直登主峰。我們選擇由小谷起步。由於並沒有公共交通工具抵達,只可以在宮崎乘坐的士前往;由於日本的士司機屬僱員身份,故不用擔心揀客或拒載等情況出現,依賴的士前往沒有交通工具作為抵達手段的登山口在日本登山者來說也並非奇怪之事。宮崎的士採用新式導航系列,故地圖上亦有此登山口的位置,很順利地帶我們抵達。同時間,司機亦很好奇這個落車地點,看一看登山口的地圖,然後叫我們小心一點。

小谷登山口

起步,登山口有點像香港大型屋苑的後山,澗邊插上水喉,有水桶盛水。但這不是讓人取水沏茶,而是讓落山的人洗淨行山鞋;在高尾山也有這類設施。初段是石砌階級路,兩邊皆為植林,漸由淺谷走上山脊,未幾來到頗為新簇的磐窟神社。此處與鹽鶴登山口出發之路線匯合,植被轉為天然林;右轉,越過石河,原來已經在雙石山北坡的巖巉企崖。在崖底橫移,一幅奇特的蜂窩狀風化的岩壁,就是「天狗岩」所在,崖底有一個迷你神社,就是針之耳神社。由此起,連續上升約 150 米皆為陡峭的半攀半爬的路,但在這之前,可以繼續橫移,一探另一個奇景。

鐵梯損壞封路

磐窟神社

天狗岩與針之耳神社

地圖上路徑寥寥無幾,實際上卻是多而不清。地形相當複雜,企崖與巨石陣的混合,沒有明顯的路線,到處都是看似可行卻又不通行的路。沿隙上攀,來到石脊之上,下方出現兩崖對峙的石廊,走進其中,盡處有石門穿過石陣。有指示示意繼續前行,鑽進另一處岩隙,然後路又消失。憑地形判斷正確方向在巨石陣左後方,驚見有繩引領來到攀上近十米高之石陣。登頂後,又見另一個更大型的石陣在前。石陣間是不容失足的深淵,在一斜面橫移,赫見前方出現兩巨崖保護着的深山廣場。

沿繩上攀

此石廊盡頭有石門可穿

損壞的鐵梯

再穿石門

路沿不明

再攀此岩

深山廣場

巨崖平如人工削成,廣場也大得不太自然,崖壁上更有繪形繪色的象「雕刻」,這是古文明遺址吧!這個稱為「象之墓場」奇地,更神奇之地在旅人踏進其中,會感到氣溫急降,比山中氣溫低近十度!天然的冷氣聚積於此,滿身汗水全數乾透。這個神奇之地舒服得叫人不欲起步。讚嘆過後,動身返回登山的分岔,溫度瞬間上升,又熱又濕的感覺再次回來。

上望

象之墓場的象「雕刻」

在這裏又分兩條路線:尾根路線與谷路線,後者沿乾旱碎澗上攀,前者則是指示牌推薦初次登雙石山人士採用的路線。取尾根路線;這段上攀,宛如吊手岩北脊,林中隱脊時有短崖或碎石路,借樹而上,費力卻充滿趣味。兩邊幾殼斗科為主,當地管理團體亦在各棵樹上掛滿了名牌,沒想到植被調查如此徹底。最終來到雙石山主稜,一條平緩卻密佈細上細落的山脊。

左山脊右山谷

過木橋

沿岩脊上攀

時有繩位

雙石山稜線

脊上兩邊都是粗壯大樹,景色極度一致。也許連日不停的登山,加上天氣又濕又熱,連續的上落叫人感到有些疲累。來到稱為麻畠的三叉路,取左路繼續沿山脊走,經過山小屋,繼續在樹根密佈的山徑前行。良久終於來到雙石山山頂,沒有任何展望。

景色一致的山稜

山屋

上上落落

雙石山山頂

回頭返回三叉路,隨即落山前往檜山分岔。暢快的落山路,踏在枯葉堆之中,途中遇上兩條顏色略有不同的虎斑頸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游蛇科),此種於 2012 年的基因分析研究指出,分佈於日本以外之亞種與日本的為兩個獨立種,故此種應係日本特有。山徑漸漸接近加江田川一條支流,過澗後即與之平行之下,最終接回加江田溪谷山徑鐵橋旁。

Rhabdophis tigrinus 虎斑頸槽蛇

檜山分岔

治澗邊下降

瓢簞淵

鐵橋之下是瓢簞淵(ひょうたん淵;瓢簞即葫蘆),也許來自水潭的形狀。回望剛才平行走線的支流,入加江田川前有一小瀑布,水清冰涼,沾染一下,為身體降溫。時間尚早,向上游前行探索一下,未幾遇上一條日本四線錦蛇Elaphe quadrivirgata,游蛇科),也是日本特有種,僅琉球群島沒有其蹤影。這段溪谷幾乎沒有落差,山徑也近乎平坦。來到稱為蟹淵(かに淵)的地方,河谷深切,兩岸削成光滑的長圓坑。此河在水豐時期,必定是玩激流的好地方。景色幾乎雷同,時間也差不多,回走至瓢簞淵,再往前走不久便來到丸野

剛才下降澗谷的瀑布

加江田川

Elaphe quadrivirgata 日本四線錦蛇

蟹淵

有硫磺滲出的硫磺谷

介紹昔日木業

山路上留有鐵軌

丸野

丸野加江田溪谷的起點,本地人都駕車前往此地。由於我們並沒有車,這裏也沒有任何公共交通工具,只好幾步行方式走至最近的車站木花站。有正在離開的日本人說我們這樣走回去太過可憐,說可以載我們一程,由於早已有這樣的安排,加上滿身大汗,實在不好意思,婉拒他們的好意。踏上「鹽鶴木崎線」,於竹之內越過加江田川兩次,之後幾乎是一條大直路經過住宅區。路過便利店,買杯雪糕降溫。臨近車站,天色突變,是落大雨之兆,未幾即雷聲隆隆,趕緊步行至車站,隨即落出大雨,非常幸運。

鹽鶴木崎線望雙石山

經「JR 日南線」與「JR 豐本線」回到宮崎,這日又是長距離移動返回熊本。離開宮崎之前,爭取時間品嚐地雞。JR 站旁的「ぐんけい」最叫人激賞的是「柚子芥末炭燒地頭雞」,半生熟的雞脾肉爽甜之餘,加上炭香和清新的柚子芥末,不得了;然後是地頭雞湯的拉麵,也是讓人讚不絕口。七點鐘乘搭「JR 特急霧島」(きりしま)前往鹿兒島中央,再轉「JR 新幹線燕」(つばめ)繞半個九州返回熊本,已是晚上十點半有多。

柚子芥末炭燒地頭雞

JR 特急霧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