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髻西坑(低埔坑)、下薄刀屻北坑

日期︰2021-10-16
難度︰婆髻西坑   ★★★
   下薄刀屻北坑 ★★★★
路線︰富東邨→翔東路→婆髻西坑→北龍天書壁→圓石峒→下薄刀屻北坑→翔東路→富東邨
編號︰婆髻西坑   236.2/211016+1:496
   下薄刀屻北坑 237.2/211016+2:497


圓石峒(地圖誤名為薄刀屻)北坡與婆髻山阿婆髻)西面相夾之山谷,有數條陡峭石澗,此流域匯合於翔東路之前,編號為 8 號。主源婆髻西坑,又作低埔坑,但澗口之低埔村已不存在,源起婆髻山圓石峒之間山坳,全澗短瀑坡流不斷,澗水清晰媲美北龍石澗,中段一幅高長瀑崖為全澗最精彩之處,此瀑遠在東涌亦可看見。此澗有兩條左源,源起棟心屻頂,皆作薄刀屻北坑(或更正為棟心屻北坑),因兩澗皆有人跡,為免混淆,故 74 米分源者作下薄刀屻北坑,104 米分源者作上薄刀屻北坑下薄刀屻北坑,崖瀑不斷,中段有藏於林中之瀑布,上承連串開揚草崖瀑流,源末出澗處,石鬆倒木多,亟宜小心。上薄刀屻北坑,亦有大量崖瀑,比者規模較少及較多植被,源末不能通,須於右方鬆散泥石脊穿疏林返回棟心屻頂

曾於年初乾旱季節採遊三澗,對前兩者雨後澗貌充滿期待與幻想。自獅子山圓規兩個颱風帶來大量雨水,到訪過飛龍飛鳳之後,便想起這兩條澗。旱季盡享攀爬之樂,豐水時卻成為難關,陡峭澗道,瀑壁連綿不絕。

婆髻西坑

逸東邨步往翔東路,途經一個大型澗口,由此內進,刻意整理過之澗口,乃二零零八年大嶼山雨災之防洪措施之一。盡處澗道收窄,撥開草莽,澗貌一般之澗道,卻有清澈如北龍石澗之清水。未幾遇上一個小蓄水池,小瀑布在右,由此起,此澗將出現野性一面。本澗儲水量不多,故即使雨後亦難保洪流。先越過疊石清潭,有大石對峙形成柱瀑飛注。持續之石澗,白流亂竄於其中,不時有淺潭出現,林下前進,可謂清幽。良久遇上分源,右源看似輕快之石坡急流,叫人蠢蠢欲動、一探究竟,此源乃下薄刀屻北坑,也就是我們落山之路線。

入溯婆髻西坑

右上水池為本澗唯一人工物

水量不俗

清潭

隨影

淺峽狀

分源,右為下薄刀屻北坑

取主源繼續上溯,澗貌絲毫未改, 直至來到一個大淺潭。清澈透底,陽光穿透林隙射入水中,泛起粼粼光波,潭後廣闊石排將流水雙分,感覺有點夢幻。恰似「半壁廊」之石排,承接急速收窄之一道淺峽,來到流水雙分的突石排,其右源為上薄刀屻北坑所在。過後一道小雙瀑出現,緊接一幅規模頗大之石排瀑布,氣勢漸露。從右繞過急流於石槽沖入之深潭,出現瀑如白布。進入短峽,峽盡有雙瀑流下,兩流之間如疊起三塊大石,似委內瑞拉紙幣上的圖案。攀上形態優美之三級岩瀑,澗道收窄,略見凌亂,這是戲肉之前奏。

繼續林蔭澗道

大淺潭

陽光穿透

雙分

留影

斜石排瀑布

越過此石略有小考驗

看似散髮

看似三層疊石

三級岩瀑

從林中窺見盡處出現閃閃白光,仔細一看方知乃一幅從天而降之瀑壁。能攀至瀑頂嗎?旱季時沒有問題,倒是如斯水量又是另一條路線。此壁為全瀑最底層,毫無石台在其中,只能一口氣往上攀爬。站在底層頂下望,臨頂處有小佛肚,不想正面突破仍可選擇在瀑右(上澗方向)林邊上攀。第二層為一條坑槽,兩邊石脊皆可攀,若論玩味必定沿槽逆流而上。第三層是一個奇形怪狀瀑布:一道散髮瀑右方掛上圓拱形石排瀑布。欲攀此層略帶危險及須技巧,左方有不明顯小徑繞過;左邊先上攀數步,左側有濕滑之小石峽,用奇怪之手腳位能安全登頂,或於右側外斜石脊小心上攀,惟四下無憑,必須眼明手快。抵達瀑頂之石台,可遠眺東涌市片隅。

天降瀑壁

主瀑

從右上攀

中段沿瀑槽上溯

主瀑頂層

瀑左為上攀路線

澗道重回林中,險意盡消,一道雅緻雙層斜瀑出現,左邊石排呈啡金色,恰似滲出豐富鐵礦。緊接一道「人字瀑」,流水畫出恰如其分的人字。隨後水量明顯減弱,越過兩幅石排,走過淺石峽,有一短瀑橫陳。攀之,又見開揚,左邊有較高之石排而流水在右邊坑峽,棒上石排後再次回到澗中,已是源末之亂石與飛藤,從左方不明顯山徑離澗,很快便接上婆髻山西面山腰之橫山徑,向圓石峒登山口前進。

雙層斜瀑

人字瀑


水流漸弱

最後瀑布

左攀石排

右轉出澗

北龍天書壁

難得雨後路過,加上有行友未曾目睹「天書壁」瀑布,是故臨時決定點遊。抵「天書壁」,見有人特地前往擺拍,手執舊書扮作讀書,然後隨手將書丟到地上。天書本無字,讀書此動作略嫌多餘,丟書此一動作更顯不尊重。千篇一律的打卡造型,使人生厭。回說「天書壁」,飛流雙分,散失於澗床,昔日秘景,今日變得如公廁一樣髒臭雜亂。

天書壁瀑布

隨影

回望瀑底

下薄刀屻北坑

離開「天書壁」,輕登圓石峒,一窺藏龍石澗全貌,及至棟心屻頂,黃龍石澗亦呈現眼前。在此,有隱徑下降上薄刀屻北坑,別錯在此路,在旁之疏林碎石坡才是下溯下薄刀屻北坑之途。此段碎石坡不易處理,不單難以企穩,更輕易做成少規模之落石;坡度沒有平緩之勢,全澗幾乎以穩定之斜角插入海邊。

回望圓石峒阿婆髻

下溯下薄刀屻北坑,極碎

石碎情況好轉

幾輕掙扎,澗形漸現,斷斷續續之短瀑壁出現,而流水亦隨着海拔下降而增加。至一橫瀑有淺隙在中,由此下降,未幾已是淺槽澗床。接一段略滑之石排,澗道突然開揚,澗道急然急斜,原來乃一幅草瀑崖在前。先下降一般石隙短瀑,然後沿陡峭版「碧水灘」下走,於林中繞過瀑流三分之短瀑,最後草瀑混雜之底層。

下溯此澗多沿瀑下降

小心滑落

前方見開揚

流水分散

草瀑崖

接下來澗道止於飛懸瀑布頂,只有一途可以繼續下溯:瀑左有石脊可供下降,惟中間外懸處約一米高之一步頗為驚心,宜小心。回望此主瀑,乃短峽式瀑布,高約六、七米,中間有一石懸空,兩邊是無法攀爬之濕壁。

主瀑

瀑右下降

繼續下溯,流水出於對峙之石層,流入平坦石排,下承淺級石排,流入淺潭之中。爾後澗床盡為石排,水流皆成瀑,永無止息般。及至一道斜瀑,下承短瀑,流水再次集中,瀑布變得「結實」。隨後流過一道斜坑槽,瀑布於石坡滑入一個壺穴之中。

斜石排

繼續下溯

澗床相當平滑


瀑中下降宜膽大心細

瀑布一道接一道

又見瀑布

三重瀑布

難得一見的水潭

接着再次出現無數之石坡急流與石排短瀑,苦無修辭逐一描述。及後有一瀑分叉再匯合,下有一幅高面開揚之斜壁,下降時必須小心;最後再接一道短瀑,終於接回主澗婆髻西坑。此時天色漸黑,須快速離澗。黑夜之澗道,臨近澗口,竟有一半裸男獨自休息,似是東涌住客,實屬怪異。回到翔東路,筋疲力竭,兩澗雖短但尤以下溯者較花體力;卻滿足年初獨探乾坑時對水豐之想像。

繼續下降

瀑右繞過

中字瀑

此開揚瀑布宜小心下降

再往下溯不久便接回主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