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6-12
難度︰★★★
路線︰長洲碼頭→西園→白鰽灣→白鰽石城→火炬海岸→東堤→花瓶石→花瓶海岸→玉璽石→長洲碼頭
長洲本為一個連島沙洲,南北兩島相連成為今日之東西兩堤。長洲最高點不過百多米,論行山,長洲可謂毫不入流;若論綑邊,倒有多條路線可選。白鰽灣旁有一山嘴,為長洲最南點,即南角嘴,此嘴海岸巨石高崖林立,稱為「白鰽石城」;爾後一段至九宮塘之海岸,因有一奇石如火炬(或有作「魚翅石」),故稱為「火炬海岸」,有兩條海蝕隙有待旅人突破。位於「小長城」之下的「花瓶石」與「玉璽石」之間,則稱為「花瓶海岸」,與前者一樣,集勇氣與技巧於一身的短程綑邊路線。
由中環碼頭出發,乘船前往長洲,抵達碼頭,已近十點。沿海傍經長洲西堤道,轉入美經援三村(西灣美經援村、自助美經援村及應善良美經援村)。此村名奇特,乃美國經濟援會資助興建之村落,建成至今已四十又九年。經過西園,棄長洲山頂道西,轉落一個小小的沙灘白鰽灣。
白鰽石城
白鰽灣後的山嘴便是長洲最南端南角嘴,也是白鰽石城所在。穿過沙灘,開始綑邊之旅。攀上石坡後,隨即發現前方高崖不可過,惟有往上走頂南角嘴之巔,另覓前路。往西可下降至海邊岩岸,花崗岩岸伴隨疏落的裂痕,彷彿是巨型積木組合而成。是日一號風,雖然潮水將會一直大退至不足 0.4 米,海浪依然澎湃地打向岩礁。當我們猶豫前絛去路,發現巨岩之間有一通道可穿,隙後是延綿的海岸線。
火炬海岸
進入「火炬海岸」的路段。一處巨大完整的拱形岩坡如圓拱的石山,人在其中顯得相當渺小,「山」下的海浪不停拍打,回流的海水如一條又一條洪水暴發的石澗。越過圓拱石山,沿隙下降回岩岸邊,綑邊的樂趣就在此處,明明沿海岸線前行,卻不得不在其中攀上攀落,在沒有確切路線的岩坡上尋找一條可通之路,而且會隨水位而改變。未幾,一道海蝕隙阻止我們前進。
臨隙邊有一岩脊可以上攀,或在更早前的位置沿岩坡往上走,最終來到生於岩隙間的一叢露兜樹(Pandanus tectorius,露兜樹科)旁。在此沿陡峭石隙小心下降至海蝕隙之中,然後可沿另一面突出之石棧道攀至海蝕隙對面。往後之海岸如巨岩堆積,前方有巨型伸出的石臺,石臺後方混有另一種地層︰結晶體較細的沉積層。此段岩岸亦如石城一樣宏偉。
前方高崖不能攀,然而上坡方向一道如階梯一樣的淺峽可予旅者輕鬆登上崖頂,再轉往落山的路,見一奇石立於海邊。在某種角度下,此石呈窄三角形,微微外彎,昔日旅者稱之為「火炬石」,或又因其形似魚翅又作「魚翅石」。「火炬石」對面有一塊更巨型的岩石置於岸邊,兩石相對,頗為妙趣。此處有山徑返回長洲墳場,乃打卡者之路,綑邊者可繼續綑邊行程。
回攀岩坡,於林中繞過崖位,再次回到海邊,享受短暫的平臺岩峰。前方斷崖有一外斜棧道,因上面亦有石簷,故人須伏身而過,幾分似赤洲的「棧道奇穴」。往後岩岸仍可續綑,惟此刻已到午飯時間,接山徑經墳場,返回西堤一帶用膳。
花瓶海岸
飯後經觀音灣接「小長城」,抵「花瓶石」。「花瓶石」與「玉璽」乃長洲著名石景,兩石景之間一道岩岸亦是綑邊的好地方。「花瓶石」乃一疊石置於開揚的石臺之上,相當突出,其旁下方亦有一蜂窩狀風化的石名「叮噹石」,不明所以。此地之石景全遭塗鴉,破壞景致。前方有斷位,若想綑邊必先回到「小長城」,於避雨亭後方能接回海邊。
在岩坡下降至海邊,潮水水位頗低的今日,可借路潮汐帶,輕綑一段。對方有一岩嘴如劍龍頭,後腦的岩石蜂窩狀風化如層,相當有趣。穿過巨石間的通道,轉往海邊,一道小小海蝕隙時有浪潮湧入,且敏捷地越過。此刻已見海岸盡處有一生鏽金屬柱,該地已是「花瓶海岸」的終點。此處亦見有大型入假的岩層,炭黑色的地層入海,也算地質奇景。往「玉璽石」上攀,旁邊一巨石如獅子山的「石馬」。最後翻過「玉璽石」,重回「小長城」,慢步步往西堤,尋覓晚餐之地,結束是日長洲南島之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