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熊谷→上毛高原→谷川岳→上毛高原→熊谷
位於群馬縣與新潟縣之間有一山嶽名谷川岳,乃一雙耳峰,主峰オキノ耳,海拔 1,977 米,副峰トマノ耳,海拔 1,963 米。副峰古稱藥師岳,山頂有藥師瑠璃光如來像;主峰則有別名谷川富士,傳說富士山之淺間菩薩降臨之地。本來谷川岳指谷川本谷北面一列岩稜,稱為俎嵓(まないたぐら),因日本陸地測量部錯將藥師岳當成谷川岳而沿用至今。除了號稱「最接近首都圈之高山」之外,其岩場亦屬國內數一數二,與劍岳及穗高岳合稱「日本三大岩場」。與周邊的仙之倉山、萬太郎山、一之倉山與茂倉岳合稱「谷川連峰」,又叫「國境稜線」。有着交通便利與景色多變的雙重吸引力,攀登谷川岳人數相當多,然而其險地之多與激烈變化的天氣影響下,此山亦以山難聞名。
選擇在殘雪期踏足雪山是建基於資歷尚淺,比嚴冬期有着相對穩定的天氣,還有較少的雪。然而今年日本大雪,殘雪期卻是冬山的山容。雪攀谷川岳以天神尾根為主,受惠於「谷川岳纜車」,由天神平出發,上升 650 米便抵山頂,初嘗行走雪稜的樂趣。
早上七點多,乘搭「JR 新幹線谷川」(JR 新幹線たにがわ)至上毛高原,等待 40 分鐘後開出前往「谷川岳纜車」的巴士。酒店提供的早餐吃得不飽,這段時間又添一個飯團。一團行山隊率先排在巴士站,見他們趁此空檔穿上防水褲及綁腿(gaiter),我亦有樣學樣。巴士車程需時 45 分鐘,大部份時間皆睡覺,直到接近土合方醒來。四周風景已被積雪包圍,遠方的白毛門清晰可見,心底慶幸山峰並沒有被雲層遮蓋。
抵達「谷川岳纜車」,買了來回車票,隨即排隊登上纜車。由於其不知道自己在雪地上的速度,擔心時間不夠完成計劃行程,是故盡可能爭取更多時間讓自己在雪山上行走。誠然,這顯然是極度過慮。纜車來到海拔 1,320 米的天神平,再一次整理好背囊,然後走到室外,將冰爪固定在雪靴鞋底。
天氣沒有想像中差,縱使天色陰暗,至少能望見山頭。按指示先橫移,避開於天神山滑雪的人。雪質粉狀而且不深,加上天神尾根並不陡峭,一對裝有雪碟(擋雪板)的行山杖足以應負,毋須出動冰斧。相隔一年之久,穿着冰爪在雪地行走略顯不自在,沒來到速度仍可漸漸追上前方的行者。由於未能掌握自己的速度,我的策略是參考其他行者的速度,至少能緊隨在後。橫移至接近殼斗林,左轉上攀坡登上稜線。踏着前人留下的足印,省去不少力氣,偶爾步伐不協調,則自行踏出階級。登雪山靠自身產生的熱力保暖,此處身體逐漸出汗,感覺雖然並不舒服,但當抵達稜線面對強風之時,恰到好處。
在疏落的殼斗林間前進,天神尾根這條稜線一覽無遺,可惜山頂積聚烏雲,極目所見是模糊不清的谷川岳。西面河谷乃谷川所在,對岸則是阿能川岳與三岩山,而谷盡就是萬太郎山與俎嵓。雪稜西側普遍出現小規模的雪簷,是故走線通常偏向東側。身後雲霧漸散,天神山上空出現灰藍的天空。前方出現突如其來的急斜,小心拾級而下。由此看雪稜變得更加尖税,山肩處超過廿人的先行者正邁向トマノ耳。向東北望,三山靠攏,分別為朝日岳、笠岳與白毛門,是與「谷川連峰」相接的一列山峰。
經過熊穴澤之頭(熊穴沢ノ頭),稍微下降至熊穴澤避難小屋,此小屋已被大雪所淹沒,難怪谷川岳屬豪雪地帶之一。山稜再次上升,兩旁已無樹木。雲霧漸散,藍天初現。近處的オジカ沢ノ頭與遠方的萬太郎山並立,雪白坡面除了稜線全無踏跡。縱然天色良好,持續強風叫人難以停下步伐,否則身體瞬間凍得發抖。完全暴露的稜線上,毫無可以擋風之地。遠方冠雪的武尊山是我曾經考慮的地方,可惜因沒有公共交通前往而作罷。均速的一直上走,來到一處岩石裸露之地,稱為「天狗停留之地」(天狗の留まり場),雖然未能擋風,倒有岩石可倚,讓人卸下背囊,短暫休息。
由此起,是最後的登頂路,坡度也變得更斜。西面白色的俎嵓(音「左癌」,嵓為巖之異體字)川棚之頭雪坡出現大條裂痕,看來是雪崩的先兆。陣風強得幾乎將人推倒,若非靠行山杖平衡,恐怕已經推倒雪坡上。據上山前天氣預報,風速達 23 m/s,也就是 83 km/h,已是八號風球的定義。忽然間濃霧湧至,瞬間變成白曚天(whiteout),好比夏山遇上濃霧,但在雪山上卻是純白世界,若非有地標可辨,是相當容易令人迷路而引致山難。這個時候,谷川岳肩之小屋出現在前,也是西黑尾根與天神尾根匯合之地。在屋外休息一會以迴避強風,未幾白曚天消退,清楚看見最後的路線,便再次動身,拿起雙杖,抵着強風向山頂前進。
剛起步沒多久,雲霧遠離,附近山頭突然出現。興奮地踏步上坡,於坡頂看見馬鞍形稜線上的雪簷,相當精彩。這個時候的方發現,坡頂已是トマノ耳,我竟然不自覺而在其下方幾米處走過。反正最終目標在前,也剛好只有回程的旅者,意味我將獨佔山頭,於是先不理這個副峰,繼續下走鞍部。地形收窄,風變得更加強勁,走不到直線的路,每一步都要抵抗橫向的推力。最後的路只是一幅大斜面,不消一會已經踏上オキノ耳。海拔 1,977 米,二千米級的雪山,我的第一座百名山雪峰。雖然並非甚麼創舉,對我而言卻是充滿意義的一刻,多年以來的目標終於達成。回望這段美麗的馬鞍形雪稜,站在トマノ耳的旅者逐漸往我這邊來。渺小如塵的人影襯托挺拔的雪尖,使山峰看起來比走起來更大。連接更前方的一之倉岳雪稜相當吸引,踏足者卻少之又少。山頂的木樁被雪埋去一半有多,自拍一張相以作登頂證明,便啟步回程。和迎頭而來的旅人交換山峰,站在副峰之上,雲霧看似快要吞噬山巔。
原路回頭,下降天神尾根,比起逐步逐步往上的登山,下山可以快速地在雪坡上跨步而下。回到肩之小屋,竟漸見天晴,太陽照得我滿頭大汗。接着一大段下坡路走來相當暢快,既不花氣力,亦滿載速度感。經過熊穴澤避難小屋,登山時那一般急降路此時變成急升,今早的腳踏位已不存在,只能自己踢回來。臨近頂斜度達六、七十度,稍微有點不安,但很快便重回主稜線之上。也許今早雪靴穿得有點鬆,右腳腳踭一直磨擦,上山時已是帶着痛楚前行。如今落山更加帶着刺痛,每一步皆痛苦。此刻並非擔心往後的登山行程能否繼續,而是小心下降最後的急斜,回到天神平。
在室外脫下濕透的冰爪,將膠塞裝回行山杖,然後走進纜車站整理好行裝。所花時間比預期快,幾乎等同夏季的參考時間。這是一枝強心針,為之後的行程安排可以更有把握。乘坐纜車,回程時看見去程錯過了的白鷺瀑(白鷺滝);再接巴士返回上毛高原,肚餓非常,本打算在附近一定蕎麥麵店用餐,怎料只營業至下午三點。等待回到熊谷的列車仍有近一個鐘,隨便買個飯團填肚,消磨候車時間。
返回酒店洗個澡,再次光顧「上庄水產」,這次點了昨夜未嚐的食物:鮟鱇魚肝、烤貝套餐、吞拿魚壽司,大快朵頤。晚上整理裝備,應對下一座雪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