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雪峰紀行 D1:權輿

日期︰2025-03-22
路線︰香港→名古屋→熊谷


自昨年首次踏入雪山這個領域,一直對雪山念念不忘。學要有所用,自然要有所行動。添置裝備、大量閱讀相關書藉與雜誌,對各條路線的難度有所了解,選定日子,毅然起行。本來與友人相約同行,奈何突發事情太多,環環緊扣,最終只能獨行。手執冰斧,獨自在雪稜上登向頂峰;自仰慕雪山那一刻起,已是夢寐以求的一幕。熱誠戰勝滿滿的不安感,在籌備計劃時過於周詳,往往糾結在不太重要的細節,令自己增加無謂的顧慮;行程以一個鐘為單位建構出多個安排,以滿足比預定時間走得更快或更慢對應的行程。在這個背景下,行程最終定案,只等待出發與實踐。

距離上一次旅行已有半年之久,工作上累積的壓力近乎爆煲。這次旅行剛好成為解壓良藥,亦令我期望有更多的驚喜。近幾次海外登山似乎離不開雨水,懷疑自己成為「天氣之子」,一次又一次失望於在山中卻不能欣賞壯大山容、拍不到美麗的照片。查看天氣預報,命運之神肆意玩弄,在排定登山的日子,全數評為「不宜登山」,而在其前後之日子,皆為「最適宜登山」。須知風雪交加的雪山,不僅是軀體的痛苦,也是心靈上的折磨。為此,我一度於出發前幾日內認真修改行程,但由於行程緊湊,無可調配之日,只能祈求變幻莫測之天氣,未能被人類準確預測。一口氣計劃登上三座各有特色且難度漸增的雪山,期望自己能有所成長。

戰戰兢兢地抵達機場,辦理過登機手續,吃過早餐,登上飛機,一路睡覺至抵達名古屋。我討厭東京,上年令人不快的事件加強這個感覺;相對而言,名古屋倒是我相當喜歡…但這個原因不能成為解答關員的理由。

順利抵達機場,一如以往的入境。來到海關處,遞上護照,關員看見的報上的酒店地址竟在埼玉縣,質疑我為甚麼不飛抵東京而選擇名古屋,問我為何而來。我說我是來登山,他問我為甚麼要由名古屋前往埼玉。我明白他的疑問,走遠路的確很奇怪,但行程就是這樣安排,繞一個圈,由名古屋前往埼玉縣,再去松本,最後返回名古屋。展示行程給他看,他並不滿意,似乎解釋不到不飛東京的原因。糾纏良久,看來滿足不到他便不能入境。我跟他說,往名古屋的機票比東京平,然後他再細看我那詳細的行程,恍然大悟的接受這個原因,並雙手奉回我的照護。實在有驚無險。

雖然入境有些阻滯,時間卻比預期所花的少。剛抵埗名古屋便長距離直往熊谷,是我的旅遊風格。由機場乘坐「名鐵空港線 μ sky」(名鉄空港線ミュースカイ)前往名古屋,轉乘「JR 新幹線望」(JR 新幹線のぞみ)前往東京,途中望見斜陽映照的冠雪富士山,孤高而莊嚴,想着何時才有能力冬攀富士。接駁「JR 新幹線谷川」(JR 新幹線たにがわ)抵達熊谷,已是晚上七點多。

名鉄空港線ミュースカイ

JR 新幹線のぞみ

途中遇上富士山

熊谷是一個陌生的地方,既非旅遊城市,亦是我首次來臨。尋找用餐之地,比起名古屋,較多偏向市井之食肆,似乎更加吸引。覓得一間名為「大庄水產」的鋪頭,提供燒海鮮、刺身、壽司等料理,正合我意。金目鯛刺身、螢光魷魚、八件壽司,最後來兩隻兵庫縣迷你生蠔,少不免一杯啤酒,心滿意足;質素比日漸下降的「磯丸水產」更好。

熊谷

金目鯛

螢光魷魚

大庄水產

返回酒店,將明日登山的裝備整理好,想着如何在背囊掛上行山杖、冰斧、冰爪與頭盔,卻又不會在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影響其他人。明日天氣預報山上達九級烈風(氣溫 0°C 加上風寒效應下會有 -5°C 的體感溫度),加上有雲,似乎是一場硬仗。這是雪訓後首次登雪山,也是首次獨自登雪山,少不免多幾分緊張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