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門石澗•2022 夏

日期︰2022-06-19
難度︰★★★★
路線︰麻埔坪→南天門石澗→南茶棧道→南天門→伯公坳
編號︰68.5/220619+1:550

鳳凰山南面幅員甚廣,泛稱之鳳塘石澗藏於整片茂林澗谷中,可泛指鳳凰山南部集水區所有匯合並流出塘福之溪澗。實鳳塘石澗支源甚多,最左源有倚「狗麻脊」東面之東狗牙東南坑,次者有曰「東狗牙坑」之鳳塘石澗(土名黃泥瀝坑),指狗牙嶺以東、鳳啄峽擎天峽與天窗峽以下一源;右源坐落屻石頂長屻山)西坡及牛塘山南坡,有長屻坑牛塘南坑牛塘石澗)及牛塘右澗;而中源則直指「南天門」,曰南天門石澗,其左源稱茶壺嘴坑鳳壺石澗

南天門石澗,源起鳳凰山以東之「南天門」,中下源皆為亂石林澗,無甚景色,約三百米茶壺嘴坑分源起,澗勢突起急升,岩坡不斷,冬日旱季可享攀爬之樂,夏日雨季則碎石甚多、濕滑難攀,至峽門收窄之「南天尾瀑」,不能翻越,須回走險線繞過,接回「南茶棧道」,方能重回「南天門」峽口,此峽氣勢磅礡,不失名山險峰之壯麗。

——修改自《南天門石澗•2018

屈指一算,溯南天門石澗已有數次,竟盡數冬攀,未嘗夏日之貌。悉逢連場大雨,好奇這條不甚儲水之澗有何種景觀。由塘福懲教所起步,接走「嶼南引水道」,沿途依次經過東狗牙東南坑塘福石澗澗口,不用多久便抵達南天門石澗澗口。壩後已是大石堆積的澗床,石間落差做成大大小小似瀑非瀑之白流,穿插於岩宕之間。一處新崩落之石塊,訴說此流下山澗也屬活着多變的生命體。此段匯鳳凰山南面整個集水區之流水,至南天門石澗牛塘南坑分源處,水量明顯減少,論水量,右源之「牛塘澗谷」比「南天門澗谷」更多。

入澗首遇之景象

成間落差成短瀑

新崩落

轉入左源,即南天門石澗,澗容格局未改,依舊一貫林中大石澗道。偶有沖毀表土的澗段,露出石下黃土,流水於懸石飛出,做成小懸瀑,倒叫人賞心悅目。澗道漸升而斜度相約,缺深潭而淺灘甚多,水清如玻璃,卻又不落北龍般碧綠。遇上幾重疊石,瀑流似紗似絮,修飾暗黑之石隙間。

進入左源南天門石澗

小懸瀑

隨影

瀑流似紗似絮

此澗說來也怪,地形圖上之分源位與實地所見略有不同。約 230 米處有一左支匯入,地形圖上前後不見任何支流;於地圖上約 320 米之南天門石澗茶壺嘴坑之分源並不存在,澗道落在左源(即茶壺嘴坑)上升約 30 米後方出現南天門石澗所在之右源。後者一度在探遊茶壺嘴坑一役時令人深感疑惑,來回摸索。簡而言之,此段澗途凡遇明顯分源,皆取右支,盡為蒼鬱林澗,景色千篇一律。

至海拔約 430 米,來到一片鬆散如石河狀之澗道,蚊奇多,惹人快速離開。由此往上,始進入南天門石澗搖身一變之精彩澗道。與沉悶之下段大為不同,石河以後之澗道瀑壁連綿,且漸見開揚,雖然未有落雨,但已進入雲霧纏繞的高度。長時間打霧又無流水沖擦,意味濕滑難攀,大部份於乾燥日子可以攀爬之路線,皆不可取。至一瀑有兩塊光滑壁面,不能上攀,於瀑右有一棧道橫移至瀑頂。緊接一段斜坡澗道,只能正面與流水走過之石面逆行。霧漸濃,視野幾乎只剩下眼前的瀑布。來到另一個較高的瀑布,近乎垂直,三面環壁,只能攀上右崖,於棧道橫移回瀑頂,後段有一突肚位,宜小心處理。

石河狀

惡勢由此起

沿濕壁上溯

右方有棧道登瀑

難關未盡, 眼前一個飛瀑,瀑下一幅斜岩承接憑空消失之流水,形勢甚惡。過往翻越此瀑,皆取左線,即於左邊崖隙上攀,至崖頂沿斜坡橫移入澗,考慮到可能濕滑,邃試右線。於瀑右崖底碎泥坡上攀,竟止於瀑布出水位之下,雖然終點近在眼前,但最後兩步須於濕滑外拋之斜面上攀,實在不可能,於是退回瀑中一段較平緩位置橫移回左線,攀至斜坡林緣橫移入澗。然而此段碎石一碰即落,坡面略滑,必須步步為營。接着仍有幾個孱弱瀑布,走過剛才的路,這些攀爬已經顯得輕駕就熟。進入「鬼棘林」,若非濃霧,已見南天門下的壯觀山峽,但見霧濃水弱,強風約霧水凝結成雨粉,實在不想前往「南天尾瀑」,遂直接棄澗走橫山路,迎接此澗最後的難關。

左右皆可,惟濕滑時以左線為佳

左線臨頂望右線即瀑流右方

橫移入澗

流水變得孱弱

由於「南天尾瀑」不能攀,旅者皆橫走至主源與左支之間的崖壁上攀至「南茶棧道」。乾燥日子攀登此線並不困難,充其量只有暴露感叫人生畏,然而今日濕滑的日子卻叫人難以安心。下層選擇最平緩的路線便可完成,上層一般都在右邊石隙上攀,然而腳踏位則較少及細。摸過石面未算滑,試攀兩步亦覺問題不大,然而此處不能失手,着地後沒有太多緩衝,猶疑良久,決定下攀回橫山路再覓他線。查實此崖之左側乃左支所在,有一陡直之槽狀瀑布,有流水。此瀑濕而不滑,而且地勢較為安全,惟獨槽位頗窄而首兩步頗需技巧。奮力攀入槽中,站穩腳步,攀爬數步已望見傳統路線最後一段斜台。看起來相當濕滑。爾後便是輕鬆應付之碎石山徑,沒多久已抵「南茶棧道」,濃霧令「南天門」幾乎不見,峽中近年遊人高度踐踏,已出現塌混痕跡。及至鳳凰徑,山無一人,在強風橫霧之下慢慢步往伯公坳,結束是日行程。


左支坑槽上攀後右望傳統路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