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門石澗、砵草左右坑

日期︰2015-08-22
難度︰★★
路線︰大浪灣村→風門石澗→砵甸乍山郊遊徑→砵草右坑→砵草左坑→大浪灣
編號︰風門石澗 146/150822+1:240
   砵草左坑 147/150822+2:241
   砵草右坑 148/150822+3:242


風門石澗,源起歌連臣山東南坡,與馬塘坑匯流,出大浪灣,因歌連臣山昔日叫作風門山,故名;又作歌浪石澗、風大石澗。引水道以下,有飛崖躍瀑,險而不危,遠在大浪灣村亦可見。

砵草左坑及右坑,源起砵甸乍山,流入草堆灣,與歌連臣監獄毗鄰。左坑近海一段全為石坡,水豐時有飛瀑入灘之美景;右坑多人工建築,尤以監獄附近之數層水層為主,近海灘處亦有崖瀑。此兩澗只適合喜愛尋幽探勝人士,對一般溯澗者而言,澗途可謂乏善可陳。

颱風影響,是日天氣無風且焗熱,加上連日無雨,探遊港島水系已有一定覺悟。於大浪灣出發,炎熱天氣吸引無數弄潮兒,我們卻遠沙灘而去,深入大浪灣村迂迴曲折的村徑。在村內兜兜轉轉,走過跨越馬塘坑的橋,再尋找入澗位置。剛好遇上一名村民,他竟主動問我是否「行溪」,然後指點入澗位置,就在白色村屋旁。入澗初段是人工砌成的渠,會經過人家的後花園,對方亦未有惡言相向,反叫吠個不停的狗安靜下來。是故,我對大浪灣村的村民抱有相當的好感。

大浪灣村望風門石澗

大浪灣

入村

白狗

風門石澗

渠後的一段野草高於人,走起上來有點麻煩,隨後澗道重回自然景色,樹蔭蔽天,岩床外露,淺潭小瀑。未幾,前方出現閃糧的石壁,澗道變得開揚,原來已是遠在大浪灣村已可看見的瀑壁。首層數米高,輕攀至頂,方可看見高聳主壁,可惜今日水量甚少,未有飛瀑奇景。遽攀主壁,難度不高,可輕鬆攀登,惟畏高者不宜後望。近壁頂,有一層突起的瀑壁,此時應於其左方繞過。

入澗

變回原始澗道

小瀑流

始見開揚

主瀑壁

隨影

上攀第一層

第二層

最後一層

瀑頂有人工砌成的水池,泡在其中可欣賞大浪灣風光,可謂天池。爾後澗勢未見消失,先有一瀑注深潭,隨後是右傾地層形成的瀑峽,感覺有如雙鹿石澗藏幽瀑迷你版。此瀑水豐時,分三條瀑布注入,又似橫涌石澗中段的一個瀑布迷你版。攀過此瀑,復見亂石,越過淺潭後,見一短瀑,接上頗寬之石坡澗床,隨後收窄,澗道竟形成一彎槽,至歌連臣山山腰之引水道止。

小天池

壁頂後的短瀑

精彩石峽

瀑峽

沿水上攀

回望

淺潭

短瀑壁

坑槽

引水道

砵草左右坑

沿引水道走至馬塘坑,可撤退至柴灣,或繼續行程。依砵甸乍山郊遊徑(即引水道)走至盡頭,尋找砵草右坑之入澗位,惟過密而放棄(此澗不值鏟林),故回走尋找其他可行的路,大多是隨意開闢郊野公園地作耕種的路。走大路下降至大浪灣,途中沿不明顯山徑橫移,越過一條山脊,來到砵草右坑之澗谷。入澗,正身處小水壩之上,嘗試越過水壩下溯,不果,棄澗回走橫山路。

砵甸乍山引水道

砵甸乍山引水道

砵草左坑

歌連臣監獄

草堆灣

砵草右坑

砵草右坑

回到砵草左坑澗谷,一條明顯的石槽就是入澗處,沿澗下溯,初段是普通的亂石澗床,至開揚處開始是連環石坡,臨近海邊,是一列飛崖,直指草堆灣。因路程不順,我們未有下降,回走澗道,至橫山徑接主徑,一訪大浪灣石刻,回大浪灣結束是日行程。

砵草左坑

下降坑峽

瀑壁直指草堆灣

大浪灣

人潮

大浪灣石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