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隙之間,可以看見巨大的笠岳山體,其山容與多彩的地表叫人垂涎」
除了「新中之湯路線」(新中の湯ルート)之外,能直接登上燒岳另有兩途:由上高地田代橋登上新中尾峠,途中有幾道鐵梯攀爬;或由中尾高原抵達新中尾峠,此路線相對簡單卻較長。兩路仍須花上一個鐘頭多登上山頂,與直接登頂的「新中之湯路線」是截然不同的風格。連同前往西穗山莊的割谷山稜線,所有路線皆匯合於新中尾峠的燒岳小屋。
在寒冷的清晨醒來,爬梯來到客廳,屋主正在準備早餐。另外兩人正開始執拾背囊,在我們吃過早餐後,他們也起步出發。藍天依然,淺淺的白雲浮在半空,是日空氣微濕,天色不若昨日好,中午左右再次雲起蔽天。離開山屋,背後火山口邊緣聳立;向西北方向落山,泥路略濕,未有結冰。撥開及腰的植被,露水打在身上,防水裝備在此發揮作用。細小的山桔梗(又叫袋果草,Peracarpa carnosa,桔梗科)出現路邊;走在疏林之中,火山口不時出現在林木之後;菌類繁多,往往使人駐足。在杉木林處,出現一群葉脈美麗的指脊蘭(Dactylostalix ringens,蘭科)。林隙之間,可以看見巨大的笠岳山體,其山容與多彩的地表叫人垂涎,是一座大上大落的「百名山」,頗費體力,也是我其中一個目標。及至落葉林,遇上開着複雜而美麗的紅色小花黑雲草(Micranthes fusca var. kikubuki,虎耳草科),乃日本特有種,還有一種相當細少,稱為小一葉蘭(Ephippianthus sachalinensis,蘭科)正處於果期。幾隻如斗笠的菇長滿疏落長毛,相當有趣可愛。抵達鍋助橫手,一處完全不明所以的地點,毫無辨認特徵,僅有一個木牌:此地谷側陡峭難行,據說昔日一名稱為鍋助的打草人於此地不幸墜落而有此地名。這裏亦接近火山口方圓一公里範圍。隨後,多葉斑葉蘭(Goodyera foliosa,蘭科)與小斑葉蘭(G. repens,蘭科)次第出現。在林中快速下降,途中一處平台,可回望脊邊深谷白水谷,一道落差達 40 米的白水之瀑(白水ノ滝)堂堂出現。再花一點點時間,很快就經過一道木橋,抵達石屎路,來到「燒岳登山口」。路口一叢垂絲衛矛(Euonymus oxyphyllus,衛矛科)結着鮮紅色的果,種子如其名有絲垂吊。
石屎路通往中尾溫泉,早段有地熱發電站,大量滾燙的水於坑渠湧出,煙霧瀰漫。路邊有廢棄的渡假設施,看似是失敗的旅遊項目投資。正前方可以仰望錫杖岳,其崖如石柱群,為笠岳南稜的一座岩峰。時間尚早,路過今晚下塌的旅館不入,繼續往蒲田川前進。路口有「奧飛驒砂防資料館」,館內有豐富的歷史資料,詳細地展示此地如何對抗毀滅性的土石流,由互動模型到歷史照片比對,讓人不禁讚嘆其用心與仔細。附近一所名為登山者食堂的食肆,有價廉物美的和牛燒肉套餐,作為剛落山的登山者來說極為合適。飯後,路過有不少全裸阿伯泡浸的新穗高之湯,後然走至北阿爾卑斯大橋(北アルプス大橋),這裏是欣賞笠岳的好地方,然而天色差,山頂已被雲霧所佔據。蹓躂一會,漫步回旅館ちろり庵,享受絕頂的露天溫泉,一洗頹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