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度︰★★★
路線︰鯉魚門村→調景嶺
在滿清將香港島與九龍半島割讓與英國成永久領土後,英軍租借新界,旋即在鯉魚門一帶興建炮台以鎮守鯉魚門。在魔鬼山山腳,建有砵甸乍炮台兩座,及於山腰建歌賦炮台,還有山頂的魔鬼山碉堡,而在海邊則有至少兩座探射燈燈檯。於日軍入侵初期,與對岸的鯉魚門炮台(即今海防博物館)火力夾擊下,數次擊退日軍,可惜在日軍攻破金山陣地後,英國司令部隨即宣佈退守港島,魔鬼山防衛設施被迫放棄,最後更被日軍用其攻擊港島東北岸。
--擇自《馬游塘防線外》一文
鯉魚門至調景嶺一帶,是昔日鎮守重地之一,遠至攻擊於東龍島附近進入維港的船隻,近至守衛香港島東岸,與今日位於筲箕灣海防博物館遙遙相對。上文提及海岸的探射燈燈檯,亦在這條海岸線上。可惜日本皇軍並非如預期一樣於海上發動侵略戰,使得軍事設施並未發揮其作用。而在鯉魚門媽環(灣)村後,有一個古採石場,據說有百多年歷史。岸邊已毀的建築,正是後期建成的碼頭和辦公室,今已成為岸釣人士的樂園。不得一提,此段海岸線,已是九龍半島最完整的一段天然海岸線,由於崖壁盡為斜壁,故亦有作「鯉魚門大斜壁」。
此線已訣別多年,數月前已有行友提出揀日,拖拖拉拉,今日成事。出發還擔心遇雨,幸最後並不需要在雨中走斜壁。由鯉魚門村起步,穿過天后廟,很快就來到古採石場。採石場有種大漠的荒蕪,廢棄建築更如走進失落古城一樣。野狗佔領了此地,但遇上我們亦沒有阻擋去路,只走上山脊默默的看着我們。穿過建築群,來到海岸盡處,接近四十五度的斜壁赫然出現眼前。沒錯,就裏就是綑邊的起點。
江南煙景
海角溯音
採石場遺址
起點
由於靠海處較陡斜,只能沿斜壁斜移至海邊,開始的一小段有磯釣人士造的粗糙的水泥級位,撇除畏高感是頗為輕鬆的起始。這裏有長年累積而成的水痕,都是石面較深色的部份,盡量不要踏在上面。至海邊斜壁,顏色轉為米黃色,有着相當可靠的磨擦力。這裏開始,已無特定路線,可沿海邊走,或是在壁中上上落落,甚至向壁上的崖底橫移。由於遠看缺乏細緻和立體感,總覺得不可能在壁中行走,但在現場所見,其實亦頗多腳踏位可供前行。
開始綑邊
探射燈檯
岸釣人士
綑邊
崖頂下降至海邊
右方為英軍撤退岩
前方出現一個斷位,若在潮漲硬闖只會弄得一身都是海水,可回走一小段,留意崖頂有一座探射燈檯,向着它上攀,有一條水泥小徑橫過至斷位後的小澗。今日水位低,可以橫過斷位。至一黑色斜壁,看似濕滑,卻出奇地安全。然後小心下降至卵石堆積處,險位已過。這裏外露的岩石稱為英軍撤退岩,是棄守九龍半島逃至香港島其中一個上船地點。過澗後的一幅平滑石壁,顏色梅花間竹,雖不及南丫島水濂洞附近的彩虹壁,但亦屬精彩之作。
今日水位低,無難度
水位之關鍵位置
隨影
回望峽位
彩虹壁
壁後的一間廢屋
彩虹壁
攝影效果
彩虹壁後,岸上始見風化脫離崖壁的石,外形四四方方,彷如人工切割出來的藝術品。遠方有水泥建成的梯級,昔日有一碼頭在此,如今已廢。碼頭之後去無路,避過斷位需向崖底走,這裏開始,不再是頭半段平滑好走的斜壁,而是巖巉多變的海岸。大部份路線都在岸邊橫移,分界點在橫過一條海蝕隙,過了此隙,形勢明顯急轉,風格大為不同。
怪石
方狀
裂壁
隨影
留意崖邊有水泥建成的梯級
下降崖邊
這個海蝕隙頗高
也許換點口味令行程不太沉悶,小心走過一段難度較高的海岸後,有一段平坦處讓人稍為休息。路過眼淚形的天然小水池後,又在陡峭的海邊綑遊。至一個石脊位阻路,只能於石脊中間外拋橫移,方能繼續前行。看似困難,查實險而不危,手腳位充足,只能身體外拋一刻至為汗顏。險位過後,見碼頭、過海蝕隙,然後看見一塊巨岩置於岸邊。可於岩頂越過,或貪玩者穿越石室。石室外又有海蝕隙,隙中有一石,令難度大減。此時留意壁中有一個洞,形如臀部,勉強可藏半個成年人。此後海岸轉為斜壁貌,但斜度大減且轉為粗糙。
漸漸下降至海邊
不再是大斜壁
小水池
棧道
惟一一個要拋身的難位(看似很難)
成功橫過
協助橫過
過隙
此石有洞可穿
入口
出口
又過隙
玩味
像甚麼?
隨影
不久來到海灘,清楚看見新建成往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的路。走過這半人工石灘,攀上一幅小壁,來到一處難以越過的斷位。幸好釣魚人士已架設木橋,除了有機會被浪花濺濕外,就沒有其他擔憂之處。橫過後走過沙灘,於盡處有小徑接回新建馬路。這裏可走至調景嶺站。半日悠閒線,只消四小時。
繼續行程
回望海岸
小海灘
前方還有兩個小海灘
輕攀一壁
最險惡一處已有繩索幫助
獨木橋
左方鐵梯正是出口
將接馬路
可怕的圍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