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巢石林2016

日期︰2016-02-14
難度︰★★★
路線︰富安花園→梅大石澗→鹿巢山→鹿巢石林→石壟仔→富安花園


鹿巢石林,位處鹿巢山西南坡,在石芽山可清楚看見坡上深灰色的石林。因石林在石壟仔廢村之上,亦稱作石壟仔石林。關於鹿巢石林形成之說有二,其一指石林中1.4億年歷史的凝灰岩(火山岩的一種)乃附近一火山口噴發火山灰、火山碎屑物和礫石降落地面冷卻形成。因香港雨水在夏季多來自東南面,而石林亦處於南方,故較易受侵蝕。但我倒質疑火山噴出物為何只有鹿巢石林一帶,故以下的說法似乎較為可信︰

跟據土木工程署出版的《香港地質考察指引》,鹿巢石林覆蓋一至兩條山溝,粗略估計可深達三十米以上。推測石壟仔過去是一個高聳石崖,因構造運動向西南方倒塌及風化侵蝕,填滿山溝而形成。

此石林曾被建議列為地質公園一員,未知是甚麼原因致未能成事,逃過一劫。石林內全為天然堆砌的亂石,部份石下空間極深,投石聽聲也長達數秒才消失(而非停止)。石中無路,只有自由發揮想像出來的攀爬路線,探遊者宜跟從有經驗及熟悉石林各處人士前往。石河、石林並非地理學名詞,故沒有清晰定義,故以鹿巢石河稱之,亦無不妥。

  --修改自本網誌舊文《鹿巢石林2013》

因晚上有事,只能安排半日行程,精彩、好玩、行程短,馬鞍山一帶,鹿巢石林是不二之選。山友帶來三兩名新行友,行友又帶來他的千金,一行九人由富安花園出發。原定行程由百子千孫樹登山,奈何因斜坡工程將山徑路口封鎖而需改線(其後山友指另有新徑而當時無人察覺)。沿梅子林路登山,一般會悶走至梅子林村,登昂平及至五路交匯之涼亭,登鹿巢山後方進入石林範圍,但我是次採用另一條線。於首個涼亭後下降至匯石壟仔坑及茅坪坑的梅大石澗,水量比想像中來得多,過澗略帶難度,然後尋找登山路徑,沒多久已進入原始但清晰的登山泥徑。

石芽山

橫過梅大石澗

原始山徑

是日比預期濕熱且無風,汗流浹背彷如盛夏。山徑接上引水道盡頭的簡單石屎路,不走石屎路,繼續直上登山。植被漸矮,不再過頭,表土因雨水而流失,在山徑之上尤為明顯,嚴重者更出現深坑;橙紅色的泥土亦是鹿巢山和女婆山的特徵。身後漸見開揚,富安花園、沙田海、狗肚山旁的高樓一覽無遺,女婆山東北坡有不少工程架,疑為沙田濾水廠搬入女婆山岩洞而建。石芽山是目前所見最雄偉的山,連串山脈引導雙眼望向大老山,還有更右的慈雲山。下方是女婆坳,首次接觸女婆山和石茅山,便是由女婆山的豪豬石經此地登石芽山,女婆坳亦是梅花古道最高點,接連梅子林及花心坑兩地。

引水道石屎路

水土流失

合照

慢慢登山

鹿巢坑上源

火界

馬鞍山

豬頭石

三角測量墩

留影

前方高地有測量墩,並不表至此山為鹿巢山最高點,但視野的確一流。腳下的馬鞍山村與天主教堂,西馬肚下的一片荒地,地產商隨時建高樓,眼前的馬鞍山看起來卻不怎麼雄偉,這個角度倒是細數西馬肚各個險地︰吊手岩南坑、西馬肚左坑三角石河馬頭坑等等,留下我們不少的足跡。山徑右方有一組石如豬頭伸出,相當有趣。沒多久便須翻越一條深坑,這坑名為「天帝糞坑」,是昔日因礦場而開鑿的路胚,估亦有斜坡編號的鐵牌鑲在泥坡上。另一山頭,有近年建成的水壓缸,在這裏繼續登山,沒多久便能窺見石河一側,聽見遠方傳來聲音,心想已有行山隊正穿越石林。

西馬肚

天帝糞坑

馬鞍山下的馬鞍山村

終於來到石林入口

來到石林上方的西面入口,聽到下方傳來的聲音,方知是菲或印傭組成的行山隊。甫進入石林,已需手腳並用,由於亂石硬且尖,不習慣者最好戴上手套以作保護。石林可分作兩區,上石林與下石林,兩者之間用叢林相隔,所謂叢林,是伴着大樹生成的一片石林中的綠洲。曾與我到過馬達加斯加旅遊的行友,指鹿巢石林酷似 Tsingy de Bemaraha;的確,成日不同,景觀卻有似曾相認的感覺,走在石林其中,令我們想起在 Tsingy de Bemaraha 石林探險的回憶。由於石林中並無特定路線,而走線亦取決個人能力,是故對沒有經驗的人來說頗易迷途。留意右邊極遠處有一石如小艇,而身邊林前有一石臺雨後形成小水池,此乃地標之一,漸漸下降至下方叢林處。

下降上石林

遠方為剛才登山的山脊

外藉行山隊

小水池

穿越叢林並沒有想像中易,始終林底仍舊是石林構造,空隙卻被植物所阻,更應小心行進。重見天日,翻越重重大石,有一棵枯樹立於左邊。下望下石林,與梅子林村及女婆坳連成一條直線。此刻再穿過一片藤林,就來到所謂的下石林。下石林亂石比上石林體積更大,難度比上石林更高,石面的坑道更見明顯。遠方的大炮石是出口的路標,惟走至大炮石並不直接。左移至石塔之下,前方有巨石如切開的桃,下方藤林間有明顯的石堆可下攀。若覓的正路,大炮石已在眼前。站在大炮石前,回望下石林的一部份,已覺其面積之廣;據說鹿巢石林是香港面積最大的一個石堆積區,其覆蓋面可想而知。

穿林

下石林與梅子林村

枯樹

小心下降

又過林

下石林

石塊漸大

這一幕,令我想起 Tsingy de Bemaraha

自拍的人 selfi-sh

象鼻

石臺

留影

石塔

切開的桃

留意上方的石塔

大炮石

全體留影於大炮上

離開鹿巢石林,落山山徑由明顯轉為藤蔓交錯的路,最後接回石壟仔祠堂,書有「石龍仔村吳氏宗祠」,雖村已廢,祠堂仍有後人打理。祠堂下有石砌古道接回梅子林,路邊的土沉香少不免被斬去。及至梅子林村,可接回梅子林路,輕鬆回到富安花園,結束半日行程。

林徑

石壟仔祠堂

古道石階

石壟仔坑瀑布之上

梅子林村與石茅北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