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海包裝下的沙螺洞

香港正流行拍攝鄉郊景色,諸如大東芒草、大棠紅葉、長洲櫻花、南生圍漁塘。這個現象正好喚起城市人欣賞鄉郊景色之情,提升對保育議題的關注。正值港共政府肆意破壞郊野,村落保育地或高生態價值地亦蜂擁「忽然」復耕,拍攝鄉郊本應是抗衡過度發展的啟蒙地。

近日又有「新景點」廣傳於網絡之間,那就是早已為資深人士所熟知,欣賞螢火蟲與有「蜻蜓天堂」之稱的沙螺洞,今日因油菜花海再次揚名。忽然想起,為何多年來從未聽過沙螺洞的油菜花海,卻一下子冒起成大熱?連日來多篇剎有介事的推廣,令我相當在意。

村口的「風調雨順」

想起一間名為「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擬在沙螺洞興建六萬個骨灰靈位,於二零一二年遞交之環評報告提及將近廿公頃廢棄耕地「修復」成為蝴蝶園及種植區,其位置正是本港螢火蟲數量及密度最高的地點,而報告中對「螢火蟲」三字隻字不提。當中出沒的三種螢火蟲,分別為邊褐端黑螢 Luciola terminalis、寬緣窗螢 Pyrocoelia analis 及黃頭脈翅螢 Curtos fulvocapitalis;而黃頭脈翅螢,更僅見於香港及臺灣,而在港,該種除梧桐寨只有單一正式紀錄外,均集中於沙螺洞,亦意味本種面臨絕跡於沙螺洞。

昔日螢火飛舞 Credit︰饒戈

二零一五年夏,踏足沙羅洞,驚見剛才提及的「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在路邊掛上白布,用黑字書上

「歡迎喜愛耕種者,沙螺
 洞本村送給免費
 耕種,絕不食言,保證滿意!

   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啟」

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的豪言 Credit︰Arthur

自此,沙羅洞展開「復耕」之路。一如西貢的白沙澳、東北的鎖羅盤、嶼西的二澳,大自然修復的濕地廢田,逐漸形成新的生態系統,卻在「復耕」二字下,再次沒於推土機之下。沙羅洞的油菜花海,也許就是上年的成果,成功吸引攝影愛好者及熱愛自然風光人士的目光。然而這僅僅是人工景觀耕種時的化學肥料,大部份不會被植物吸,而會經雨水滲入泥土,再流進溪澗,繼而排出吐露港;土地被污染,生物何以存油菜花田下的泥土,混有建築廢料,難以想像這是供應給市場售賣的食用菜;不然,這僅僅是佈景,決不是復耕,而是港共最愛的「打造景點」。

尚未種植油菜花前的景色

尚未種植油菜花前的景色,背景為屏風山

據聞,這片有機會納入成為保育的大片土地,卻未經規劃署審批下「復耕」。人所皆知,鄉郊地多借農地改變用地用途作發展,例如變成住宅用地。村民搞簽名運動「保留花海」,一旦政府「聽取民意」,讓村民繼續「復耕」,沙羅洞僅有的自然生態,將會革滅殆盡,土地再無生態價值之時,便是發展商大展拳腳之日。

踏步青葱,抑或踱步商場?

1 則留言:

  1. 事實勝於雄辯,證據超然存在.....
    但美色當前,朱玉又横陳,那有幾多幾多個像你這麽清醒啊!
    憂天下之憂而憂,徒然祗有嘆惜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