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古剎D4︰女皇宮、高布斯濱、羅洛士遺址群

日期︰2014-01-29
路線︰暹粒市中心→女皇宮→高布斯濱→羅洛士遺址群→暹粒市中心

連日參觀過以吳哥窟及大吳哥城為中心的遺跡,今日將會參觀的是在近郊散落的遺址。昨晚未日出已出發,日落後才回旅館,今日可以多睡一點,稍為休息一下。約定好九點半鐘出發,近九點我們已坐在半露天的旅館餐廳吃早餐。服務生已認得我們,點餐時已不用報上房間號碼。早餐是雙太陽蛋,柬埔寨的雞蛋味道也不錯,至少比起來自中國的雞蛋好吃。由於今日 Kim-lean 沒空,於是找了他的兄弟(非血緣)來幫忙。眼見 Kim-lean 逢車過車,又着重駕駛安全,我偷偷給他起了一個外號「暹粒車神」。看來,他們兄弟倒是被爬頭的角色。

街上一景

女皇宮 Banteay Srei

女皇宮(Banteay Srei),離暹粒市中心約一小時左右的車程,位處大吳哥城東北面,建於公元十世紀,屬印度教,供奉濕婆。女皇宮最大特色是用了大量紅色砂岩建造,雨後更顯得火紅;當中砂岩較硬,卻有大量精美雕塑,被喻為藝術館;另外,由於女神像的笑容既自然又美麗,有「東方蒙羅麗莎」之稱。經過一小時的車程,沿途見簡樸民居、遼闊田地、白牛、走地雞,這就是市郊的風光。

白牛與田

來到女皇宮門前,不是胭紅,而是橙黃,這是外圍的顏色。踏入正門,門頂的雕塑仍保留得極為完整,難怪叫人以藝術品尊稱。柱樑上的石塊依舊散落在地上,剩下堅固的門框和歪斜的石柱。走過外圍城牆,中心部份同被護城河所圍繞,此中心部份不再燈黃,而是柔和的胭紅色。

女皇宮

門框變畫框

精緻的雕刻

內宮

門上的裝飾,有別於之前所見的,反而較似泰國那一種。城內結構相對簡單,但論雕刻卻是一絲不苟,到處可見,看得花多眼亂。或者因砂岩的堅固,令女皇宮的雕刻保留得相當完整,完全不像是千年前的產物。也許遊客眾多,建築亦亟待保護,故中央尖塔不能進入,我們只能在外廊環繞一圈。雖說想慢慢欣賞這座露天藝術館,可是太多旅行團同時出現,以致水洩不通,駐足觀賞時更被迫走,頗為掃興。走到護城河邊,遠離人群,繞女皇宮外圍走一圈,有一處可從倒下的城牆凹位看見整座女皇宮,頗有驚喜。

大門

托柱

圖書館

酷似河童

女神像

圍牆

女皇宮

高布斯濱 Kbal Spean

離開女皇宮,再外一點就是荔枝山,其西南方有一條河名高布斯濱(Kbal Spean),喻為「一千隻那伽的河」,經暹粒河(Siem Reap River)流入洞里薩湖(Tolen Sap),視為萬物的起源。河邊與河床有大量雕刻,有「水底浮雕」之稱,建於十一至十二世紀,尤以欣賞林伽(Lingas)最為精彩。林伽乃濕婆之象徵,意味高布斯濱屬印度教。由起點走至雕刻處,約一點五公里,山徑寬大好走,崎嶇處建有木梯,途中亦有數個涼亭可休息。起初閱讀相關資料時,有警告指附近仍有大雷未清除的地雷,一度擔心此處的狀況,但原來只要不離開主徑,也沒有甚麼好擔心。初段的路相當好走,路面漸多大石時開始爬升,狀況有如未建樓梯的麥理浩徑。來到一個石峽,有一道長長的木梯,沿梯而上亦覺此地之險要,經過一個涼亭,會在路邊看見數塊巨雙層巴士的石塊,漸漸聽見水聲,來到瀑布前,已是水底浮雕的位置了。

往高布斯濱

山徑起點

隨影

惟一一段木梯

巨石

站在天然石橋上,下面是被水流切去的拱狀結構,其中一個壺穴更通底。眼前一個小落差瀑布,旁邊就是濕婆像,被水流沖刷近千年仍未消息,實在神奇。水道中亦鑿有多個突起的圓柱,這便是稱為林伽,象徵濕婆。水流經過林伽,如風吹過彩旗一樣,高棉民眾會得到祝福。沿澗邊走,不少岸邊的石刻已因水流長期磨擦變得模糊,這些雕刻不像陸地上的建築,不讓它們泡在水中又意思,泡在水中又會不斷磨擦而消失。

瀑布邊的雕刻

天然石橋

水邊雕刻

夏日會浸在水底

巨型林伽

倒下的神像

切勿前進

更精彩的不是上游,而是在下游。回程時不走舊路,而是繼續依澗邊走,會看見一個相當大的林伽在水底,再往前一點,是密集的迷你林伽。溪水流過林伽,前方已是瀑布,瀑布後的大石上,兩邊都有不同的石雕,部份更是雕有不同的動物。瀑布下是一個大平臺,不少歐美女生穿上泳衣在瀑布底玩水。接着須接回上山的路,走回頭至起點,完成高布斯濱的行程。

瀑布下的河流

水底浮雕

河邊雕刻

上有雕刻,下有林伽

瀑布

羅洛士遺址群 Roluos Group

午飯的地點,就在國道六十七號,由高布斯濱前往羅洛士中途。必須再次強調,柬埔寨的肉都沒有甚別香或濃的味道,但這次用原條青胡椒來炒,吃起來頗香,整條青胡椒被我吃清光。

黑貓

青胡椒炒豬肉

位於羅洛士的羅洛士遺址群(Roluos Group),是高棉文明的起始,建於公元九世紀,是吳哥建築之雛形,包括羅雷寺(Lolei)、柏高寺(Preah Ko)及巴孔寺(Bakong)。首站先到羅雷寺,屬印度教,供奉濕婆,四座用紅磚砌成的尖塔都處於修復狀態,但仍可以看見近乎半毀的樣子,幸好用砂岩雕成的神像倒是完好無缺,歷千年風雨仍能保持如今狀況,並不容易。

羅雷寺

最完整的一座尖塔

近半倒下

女神像

柏高寺(Preah Ko),由 Indravarman I 所建,同為印度教,供奉濕婆。本寺有尖塔六座,三座一行,有兩行,中間最高者為 Jayavarman II 而建,紀念他建立高棉王國,而左右兩座塔則是紀念其父親及祖父。門前的神獸,不是象、不是獅,而是牛,是是次行程首見。塔底可見多尊濕婆像,而門邊則有石碑,刻上大量古文。

柏高寺

神牛

石獅

建築一角

古文

小尖塔

隨影

巴孔寺(Bakong)乃羅洛士遺址群中最大型,亦是首個廟山型(temple mountain)寺廟,由於當時首都定於羅洛士(當時稱為 Hariharalaya),此乃官方寺廟。五層結構,以中央尖塔為最高,巴孔寺展現出大型石建築複雜化的嘗試。從塔頂下望,可見曾有多個建築群圍繞。階梯邊有獅守護,每層的邊角有象守衛。當地的小孩將巴孔寺當成遊樂場,玩捉迷藏,在石塔上展現出攀爬的技巧,也許於當地人心沒中,這個千年古廟,不僅是歷史古蹟,亦是世代相傳可親近之物。

巴孔寺

粗糙的雛形

跟女皇宮的工藝完全不同

下望

幾近消失的雕刻

當地兒童

隨影

殘廢字,現代石刻

只留下數塊主壁

再影兒童

固定用支架

參觀過羅洛士遺址群,沿國道六號回暹粒,路經本地最大的市集,可謂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最令人詫異的,是有大量我們熟悉的燒味檔。剩下的時間,又是在舊市場閒逛,值得一提的,是晚飯的鱷魚薄餅風味獨特,令人一試難忘。

燒味

鱷魚薄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