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暹粒市中心→巴戎寺→南喀霖寺→空中皇宮→巴普昂寺→大象臺→塔高寺→吳哥窟→暹粒市中心
十二世紀末,Jayavarman VII 建造了吳哥時期最後的城市,名為大吳哥城(Angkor Thom),主城門向東,以巴戎寺(Bayon)為中心,將古印度之宇宙觀融入建設設計,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有一條大路,圍繞巴戎寺的建築群,亦在十一世紀初開始分別建成,混有印度教及大乘佛教的宗教信仰,其建築建之宏大,石雕之精細,世界罕見。吳哥窟(Angkor Wat)於十二世紀前半由 Jayavarman II 興建,最初是供奉毗濕奴神之印度教,後來改成佛教所用,同時亦是 Jayavarman II 的墓地,意在將王權神格化,建築內有大量蒂娃妲女神的石雕。
由於酒店已包早餐,我們不用每朝煩惱要吃甚麼。餐單有四種菜色供選擇,首日試的便是金邊粉。柬埔寨主要肉食離不開豬、牛和雞(還有魚),但肉質難以令人滿意,也許是本地品種的關係吧,但論香葉跟金邊粉,倒是叫人精神為之一振,吃得津津有味。到了約定好的時間,我們的 tuk tuk 司機 Kim-lean 出現了。他是一位爽朗有衝勁的青年,就是英文夾雜大量口音,讓人聽到似懂非懂。雖說柬埔寨很熱,但朝早坐在無檔風玻璃的 tuk tuk 上,少不色會感到寒涼,Kim-lean 身上一件風褸,還有一條頸巾,便知一二。
早餐
出發至大吳哥城
tuk tuk 用燃料
首站不是參觀,而是購買入場卷。入場卷分成三種︰一日卷、三日卷及七日卷,價錢分別為二十美元、四十美元及六十美元,而我們只需購買三日卷便足矣(崩密列寺須另購入門卷,洞里薩湖不須入場卷)。買過門卷,會在卷邊打孔,表示有效期內的第一日。tuk tuk 沿馬路向北行,由於旅遊業的關係,暹粒市中心通往各著名景點的道路都用瀝青舖設,相反民用的仍然是泥路一條。
在此購買入場卷
通往吳哥窟的路
大吳哥城南門 South Gate, Angkor Thom
率先映入眼簾,是廣為人知的吳哥窟(Angkor Wat),然後 Kim-lean 卻說下午才參觀,原因是早上光線並不美麗。繞過吳哥窟的護城河,繼續向北行,很快便來到大吳哥城(Angkor Thom)的南門(South Gate)。Kim-lean 示意我們下車參觀,並着我們用步行穿過大門,他會在另一邊等待。這種方式與別的遊客原地上落 tuk tuk 並不相同,足見他的細心。凡吳哥建築風格,城門前都有一條橋,橋邊欄杆充是一群拉着稱為那伽(Nāga)的五頭蛇的神衹,由於歷近千年,已破損的只能盡力修補,但仍可想像昔日的輝煌。城門頂乃三座尖塔,四面皆有微笑的面孔望向四方,這就是被稱為「吳哥微笑」的來源。門邊左右,各有三隻在玩蓮花的小象,頗為可愛。慢慢步過南門,於途中抬頭,可見其內部結構。正常我們穿越南門不久,有遊客騎着大象穿過大門,這個場面吸引了不少人舉起相機拍照,而我們也在數天後一嘗滋味。
大吳哥城南門
南門
吳哥微笑
象群
南門中心
騎象
馬騮
南門另一面
巴戎寺 Bayon
遠去南門,很快便看見大吳哥城的中心︰巴戎寺(Bayon)。建於十二世紀末的巴戎寺,屬大乘佛教,中央的五座尖塔象徵古印度宇宙觀中的聖山須彌山(Mount Meru)及其山峰,指向四個方位的道路象徵通往世界的路,牆壁象徵吉馬拉雅山脈,護城河則象徵大海,而壁畫則紀錄了與占婆戰爭的情況。在外圍看巴戎寺的尖塔群,彷如石山,再想到是千年前的建築,實在叫人驚訝不已。由於巴戎寺設計是向東,正門自然也在東面,我們便由此門踏入巴戎寺的內部。由於太陽在東邊升起,陽光自然照射在正面,雖然陽光刺眼,卻美得叫人駐足難行。雖然說修復度高,仍舊有部份倒塌了的石塊還未回到原來的位置,特別是拱門或走廊頂,不難看見一排柱樑橫列外圍。除了宏觀的石建築外,石上的雕刻亦是珍貴人文遺棄的一部份。無論石柱、橫樑、外牆、屋頂,能雕刻處皆有石雕,不論是歌頌戰功或是對神衹的敬拜,都是稱得上藝術的手工之作。守護巴戎寺,除了門外的那伽外,還有石獅跟斬掉頭部的神像,這種殘缺使得遺址看起來特別神秘。雖然在巴戎寺逛了接近三個小時,但我仍渴望坐在角落,打開導讀,在陽光造成的陰影下細味穿越時空的感覺。
巴戎寺
象徵須彌山的尖塔
昔日的走廊
巴戎寺內部
戰象出征
只剩下樑柱的走廊
隨影
壁畫
守門獅
走廊
值得一攀的石臺
巴戎寺的廣場
石臺
門橫石刻
陡峭階梯
巴戎寺
室內空間
門疊門
走廊
遊客可與之合照
石雕
拜佛
南喀霖寺 South Khleang 及十二生肖塔 Prasat Suor Prat
離開巴戎寺,我們往東北走至南喀霖寺(South Khleang),其北面亦有一座同樣結橋的北喀霖寺(North Khleang),用途不明,據《真臘風土記》述,應是供賓客宿用,建於十一世紀初。喀霖寺旁邊有十二座獨立的三重塔,材料是橙紅色的砂岩,疑是為了聚集民眾而建十二座塔,上面拉上鋼線(當年應該沒有鋼吧)表演,今稱為十二生肖塔(Prasat Suor Prat)。
十二生肖塔
南喀霖寺
窗花
大門
再望十二生肖塔
空中宮殿 Phimeanakas
越過馬路,登上臺階,腳下南面稱為大象臺(Elephant Terrace),北面稱為癲王臺(Leperking Terrace),臺下刻有大象及癲王而名,建於十二世紀末,用作閱兵。大象臺南面有一條向西的表參道,是高於地面的一條石橋,通往巴普昂寺(Baphuon)。巴普昂寺建於十一世紀中,屬印度教風格,表參道象徵天上與地下之間的彩虹橋,中央尖塔代表須彌山,旁邊的水池乃男用及女用浴池。我們路過巴普昂寺,穿過城牆先遊空中皇宮。空中宮殿(Phimeanakas)建於十一世紀初,是王族參加儀式的地方,之所以說成空中,是平臺位於三層高的頂部,需攀上陡峭的階梯方能抵達。單是這樣的梯級,足以嚇窒部份畏高的遊人。不過,其中一邊已建有木梯供遊客安全登上。平臺處建有與寺廟類同的結橋,走廊與尖塔並存。
登上大象臺
通往巴普昂寺的表參道
巴普昂寺
穿牆至空中宮殿
空中宮殿
走廊
空中宮殿頂部
回到巴普昂寺,沿表參道向正門走,可看見塔頂只留下最堅固的門框,這個現象亦多見於其他倒塌了的遺址,四周的砂岩,疑似修復時的材料。站在頂部下望表參道,一個美麗的建築結構呈現眼前,表參道中間有一座小建築,可是現今頂部已經倒塌,只留下地基及柱樑。離開巴普昂寺,重回大象臺,臺下有大量大象雕刻,想像一下,當年國王站在大象臺上閱兵,彷如群象抬舉。往北走,來到癲王臺,牆狹之間有大量癲王像,轉角處則有那伽,在狹窄的空間有如斯多的石雕可謂極度震撼。大吳哥城中部及西北部遺址可謂告一段落,回到約定的地方,尋找 Kim-lean,然後我們將前往大吳哥城東部遺址。
表參道
登上巴普昂寺
巴普昂寺頂部
下望表參道
表參道
大象臺正門
大象
癲王臺
那伽
癲王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