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古剎D3︰吳哥窟日出、大吳哥城周邊(下)

日期︰2014-01-28
路線︰暹粒市中心→吳哥窟→塔普倫寺→寶劍塔→龍蟠宮→塔甚寺→東美蓮寺→變身塔→班黛喀蒂寺→皇家浴池→荳蔻寺→巴肯山→暹粒市中心

班黛喀蒂寺 Banteay Kdei

飯後,來到皇家浴池(Srah Srang)以西的班黛喀蒂寺(Banteay Kdei)。本寺建於十二世紀中葉,由 Jayavarman VII 所建,乃佛教建築,與巴戎寺同樣風格。不獨班黛喀蒂寺,一如寶劍塔,很多佛教廟宇在廢佛運動中,牆壁上的佛像都被打碎,此地也不例外。查實眾多寺廟云云,大體上都差不多,班黛喀蒂寺再沒有給予我們新鮮感,倒是從不同角度去看這個並不完整的建築,柳暗花明,或是尋找獨特的雕刻,亦可消磨不少時間。

班黛喀蒂寺

那伽

廟內的佛像

鑿去的佛像

支撐結構

雕刻

隨影

走廊外


裂痕

皇家浴池 Sras Srang

皇家浴池(Sras Srang)建於十世紀中,由 Rajendravarman II 所建,並於 1200 年左右由 Jayavarman VII 修建。此人工池並沒有特別值得一看的地方,可以說是比龍蟠宮更大而已。不少遊客在此休息乘涼,有微風吹送下,炎熱的天氣頓時變得清爽。我們也在此小休喝椰青水。

皇家浴池

皇家浴池

荳蔻寺 Prasat Kravan

回到吳哥窟途中,會經過荳蔻寺(Prasat Kravan),本寺建於十世紀,供奉毗濕奴,由五座小塔組成,建築材料令它看上去偏橙黃。五座小塔只剩下中間一座較為完整,塔底內部刻有四臂或八臂毗濕奴像,部份尚可辨別。繞到荳蔻寺背後,原來部份尖塔正在修復,不少偏白色的部份相信是修復後的部份。於塔底上,可見塔頂已毀,如煙囪一樣,卻可看見如何用方磚往內移位砌成尖塔。

荳蔻寺

中間尖塔大門

塔內雕刻

另一座較完整的雕塑

望塔頂內部

中塔

巴肯山 Phnom Bakheng

別過荳蔻寺,我們前往於吳哥窟南邊的巴肯山(Phnom Bakheng)。由 Yasovarman 於九世紀末興建,為印度教,供奉濕婆。巴肯山於暹粒大平原拔地而起,雖然不過百米,但已可環視四方。當年選擇在此建寺,作都市中心。登上巴肯山,除了步行,也可以選擇騎象。這是亞娜指定項目。騎象採取先到先得制,在我們後面是一對歐美夫婦,再來是一團中國人。單是安排誰先騎象,內部已經爭吵不斷。不久,下山的象來到起點,我們先騎上,緊接後面是那對歐美夫婦。騎在象脊,比想像中沒那麼搖晃,但似乎牠不太願行。身後看見歐美夫婦那隻象,突然牠的鼻用力向地面噴了一下,塵土飛揚,然後加速向我們衝過來。這下加速,追過了我們,沒多久,他們已經消失在我們眼前了。山路狹窄,前面來了兩隻對頭象,沒想到仍可在沒有碰撞下一來一往。約花了十分鐘,來到「總站」,也就是巴肯山寺廟的入口。

騎象臺

當心象路

從後趕上

查實巴肯山有一條山徑登頂,亦屬古蹟一部份,但現今已封,因太長且斜,遊人不宜踏足,才另闢新徑。來到巴肯山的人群,十之八九都不是欣賞巴肯山的建築,而是看日落。巴肯山頂彷如大平臺,只有數座不完整的尖塔,遠看可見暹粒機場、荔枝山,還有吳哥窟。這一刻才明白,甚麼是在叢林升起的奇蹟,實在叫人感到興奮。等待日落還有一個鐘多,除了不守秩序的中國人叫人不滿外,是次旅行實在是相當寫意。沒有精彩的雲彩,沒有亮麗的夕陽,但是鹹蛋黃漸漸消失,照片亦拍個不停。趁天色還未盡黑,跟着人群沿山徑下山,坐上 Kim-lean 的 tuk tuk,回到酒店。

巴肯山

巴肯山頂

中央尖塔

遠望吳哥窟

等待日落

日落

隨影

借侶也來看日落

夕陽

下山

出口

是日晚餐亦在酒吧街解決,在街角度有一家主打燒烤的露天廳餐,成了我們的落腳地。

燒烤

燒烤

炸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