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石澗精華段

日期︰2014-04-18
難度︰★★★
路線︰川龍→龍門郊遊徑→大圓石澗→相思林徑→響石墳場→川龍
編號︰101.2/140419+1:198

大圓石澗,源起大帽山南面之妙高臺與禾秧山之間,經圓玄學院流入昔日的荃灣,今有城門引水道截流。此澗可分三段,下段由圓玄學院至引水道;中段由引水道至龍門郊遊徑;上段則由龍門郊遊徑至山頂。精華段者,上段止於相思林徑;其銀花潭、九龍吐珠、飛絮瀑、白龍躍水瀑及飛猿崖散佈於各處,可謂精彩絕倫。此澗乃舊九大石澗之一,屬相山五澗一員,支澗而有名者依西至東為大圓左澗、小丑坑、大圓右澗等。

罕有的一行十二人小組,於川龍出發,沿龍門郊遊徑穿過大圓澗谷,經過大圓左澗,很快便來到二號橋,也就是大圓石澗的入澗位。離大雨已經兩個禮拜,幸帽山水源豐沛,未見乾旱,流水作響,已覺滿足。

川龍小巴站

龍門郊遊徑

二號橋入澗

初段開揚坦途,作為本年開澗之作,讓各行友熱身亦相當足夠,但始終仍難打破濕身這個心理障礙。在平流澗跳躍,然後一彎之轉,見有瀑流於岩床澗斜角流出,此短瀑已叫人興奮。短瀑之後是一段石廊,水豐之時恐怕會是另一景象。石廊盡頭,有一個大潭,伴有瀑布,是我們小休之地。此潭稱作銀花潭,瀑布喚作銀花瀑。

熱身

此澗仍乾

一彎之後漸見精彩

首瀑

隨影

銀花潭

小休

今日水量少,可沿瀑邊上攀,但最為安全的做法,仍是依潭邊左隅登上。銀花瀑後,澗道變得寬闊,中間有石脊分開,水豐時應會出現左右兩水相匯之奇景。走過一條小彎瀑後,見有一巨石臥於澗中,水流於石面橫飛,此處稱作九龍吐珠,應指流水雜亂無章。澗道此段變得平靜,是踏入精彩的前奏。

潭左

沿銀花瀑上攀

短瀑

斜瀑

上方已是九龍吐珠之地

九龍吐珠

澗線至爽之處

展現眼前是一道長長的槽瀑,是日水量少,可沿水上攀,至中段右轉至岩坡續登至槽瀑盡頭。瀑後困在巨崖下,流水飛瀉,是為飛絮瀑,甚為壯觀。飛絮瀑不能硬闖,右側竹林有小徑避險。飛絮瀑之上,是一流長瀑流︰白龍躍水瀑。於瀑右上攀,近頂處右方有繩可供借力,但用處不大(雨後應能起作用)。

沿坑瀑上攀

右移至石脊

回望

飛絮瀑

瀑右山徑

飛絮瀑頂

白龍躍水瀑

沿瀑攀

扁帶位

白龍躍水瀑之後,澗中有巨石卡在其中,流水在石右優雅地注入。前方澗分左右,左源見有瀑布,方為正途。此短瀑垂直而下,右方有階梯狀石崖,可輕易的攀至瀑頂。瀑後一條急流,數棵火紅的映山紅(紅杜鵑)伴隨,此點綴令環境生色不少。

隨影

左源瀑布

瀑右上攀

映山紅

崖瀑緊接,很快便來到本澗最大難關,一幅企壁阻路,流水於右方峽中飛彈,此為飛猿崖,務必小心攀爬。峽瀑難以上攀,只能於右方石崖選擇路線,先沿左方石脊上攀至一半,然後左線須沿石峽左攀,有繩索引路,惟來到瀑邊,有一步手腳位極細,須確保不會墜後方能奮力上攀;或取右線,沿石隙切線往右上攀,先登者可於近頂位之小樹繫上約四米長之繩索,令上攀者心理上感到安心。

飛猿峽

飛猿崖,相中乃中線所在

左線

左線平臺位,難關在緊接的一步

中線及右線(高危)

中線拉繩上攀,小樹後安全

全員留影

渡過離關,澗中仍有數條小瀑輕注,澗道仍舊寬敞。林下一道大斜岩坡,水流在左,右邊岩面可攀。以上之澗道,有數個惡崖短瀑,皆在右方林邊避險,不久澗道滿佈石礫,表示接近相思林徑。

小瀑

又一瀑

瀑右上攀

隨影

近相思林徑的瀑布群

相思林徑

離澗後左轉,路過小丑石,如望夫山的望夫石一樣,此乃天然疊石,可窺探整個大圓澗谷。路過大圓左澗,源頭是一幅直崖,崖中有人工蓄水池,疑供響石墳場用。轉入響石脊,大片林木焚毀,全為「賢子孝孫」一盡孝道而殺生。離開響石墳場,下山直達川龍,結束是日小組行程。

小丑石

留影

遠望小丑石

響石脊

火燒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