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央阿爾卑斯縱走、御嶽山 D6︰御嶽山 D1

日期︰2018-10-01
路線︰木曽福島→御岳ローブウェイ→飯森高原駅→女人堂→御嶽山頂上→二ノ池→五ノ池


日本稱為「御嶽山」者有數,惟一稱得上大山只有這座木曾御嶽山。與富士山和白山或立山合稱為「三靈山」。御嶽山與富士山同為活火山,海拔3,067米,為一座活火山,山高排行十四,火山者則僅次於富士山。相較(尤其香港近年)名氣極大的富士山,御嶽山更適合沒有高海拔經驗或未有豐富登山經驗的人士攀登(只限來回登頂),除了風景變化較多外,攀升高度亦相較少,不會遊人如鯽,卻不至於杳無人煙,可惜知其名字的人少,有興趣踏足的人更少,實在可惜。進階者更可環走幾個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還有其外輪火山口形成的小山峰,景色之變化、地勢之起伏,可媲美坦桑尼亞的奇力馬札羅火山,或甚至過之而無不及。御嶽山亦有三個日本第一︰位處最高的湖沼,海拔2,905米的二之池、最深高山湖,水深達13.3米的三之池,還有位處最高的瀑布,海拔2,690米的幻之瀑(まぼろしの滝),落差90米。

攀登御嶽山有多條路線,由於近年火山活動活躍,山頂方圓一公里列作禁區,擅闖者即觸犯日本法律,可通路線時而有變,登山人士宜在出發前再三確認。東南脊的王瀧口(王滝口)登山道僅通至九合目而不能登山,今近廢棄;東脊黑澤口(黒沢口)登山道為現時幾乎唯一選擇,可乘纜車於飯林高原出發,於二之池繞過山頂禁區;東脊另有開田口登山道,抵三之池,沒有公共交通工具接駁;黑澤口登山道與開田口登山道之間有一條橫山路名三之池道,今因山泥傾瀉而未能通行;北脊於副峰繼子岳(継子岳)有日和田道,沒有公共交通工具接駁;西北脊則有沒有交通工具接駁之胡桃島口登山道,與季節巴士限定(今年此巴士線沒有運作)至濁河溫泉的小坂口登山道。山頂方圓一公里今年在九月下旬至十月期間臨時開放,登山季節過後再度成為禁區。

古代的御嶽山甚至比富士山更高,在激烈的爆發後崩塌,成形今日的一之池。1970年代以前,御嶽山一直被認為對上一次火山活動在二萬年前,以死火山看待,直至2008年方發現每二萬年出現四次爆發,而對上一次為5,200年前。直到2014年9月27號,御嶽山再度爆發,造成58人死亡,5人失蹤,為日本戰後最嚴重的火山災害。自始,山頂方圓一公里成為禁區,山上的山屋、神社、石像、鳥居等建築損毀。由於事前日本當局觀察到不尋常火山性地震,卻因再度平靜而未有將警戒級別提高而成為眾矢之的,事後引起不少訴訟,但火山爆發的預測至今確率仍舊相當低。

2014年御嶽山噴火事件簡史


9月27日早上11點52分,御嶽山爆發,無預警下登山客直接受災;56分,噴煙高度達高空11,270米;12點2分,修正噴煙高度至5,480米;36分,氣像廳提升警戒級別至3;13點左右,於山屋避難的57名登山客用電話確認安全;14點20分左右,山上250人左右確認安全;31分,除已出動的82名長野縣警察機動隊外,陸上自衛隊亦派出250人、車7輛及飛機7架參與救災;傍晚以後,鄰近各縣消防隊陸續出動;23點41分,意識不明16人、重傷32人、連同死者在內44人因視野不清而滯留山屋;五之池小屋臨時改作避難小屋,連同管理人合共26人於翌日安全落山。 
28日早上,警察、消防、自衛隊合共550人破曉登山,生還者或直昇機救出、或自行落山,另發現31人遭火山灰活埋而死;下午兩點左右,因火山氣體漫延而中止拯救行動。29日下午,再發現5名登山者遺體。30日,850名拯救人員上山,因觀測到微地震而取消行動。10月1日,合共1,000人再度上山,將死者運走。隨後19號與20號颱風令行動中斷,15日山頂初冠雪,因擔心出現二次災害而宣告結束搜索行動。 
2015年6月7日,御嶽山再度開山,搜索隊與調查隊始登山;26日,警戒級別由3下調至2;7月31日用金屬探測器於一之池附近找到一具遺體,至今確識身份死亡者合共58人;8月6日,仍有5名登山人士行蹤不明,長野、岐阜兩縣宣佈中止所有搜索活動。 
2017年8月21日,火山警戒級別下調至1,山頂方圓一公里仍舊不准進入。 
2018年9月26日,黑澤口登山道九合目登山道限制解除,亡者家屬上山拜祭;10月8日中午,黑澤口登山道九合目登山道再度限制登頂至今。

一如「港日韓國際會議」中提及的訊息︰御嶽山的交通相當不便。最早一班由木曾福島開出往御嶽纜車站的巴士是早上八點四十分,車程與等侯纜車時間等等,令登山者幾乎花去半日時間才能起步。與萬藏之宿的負責人道別,那名嬸嬸還得地告訴我,若果沒有放置行李的地方,可以放在這裏,明日再回來取回,實在有心。沿斜路將行李推到車站的行林櫃放置好,買一個紅豆包與一罐咖啡,邊吃邊等巴士抵達。巴士站旁出售車票,來回車票比兩張單程便宜些許,還付送一張纜車九折卷。巴士準時抵達,乘客清一色登山人士。巴士轉過無數彎位,偶爾望見御巖山的片面叫人讚嘆。抵達纜車站,購買車票後便可以直接上車,由於人數不算多,每個團隊(包括獨自一人)可享獨立車廂。今日天色不似三日前愁雲慘霧,隨着纜車攀升,御嶽山山腰的紅葉映入眼簾,細看見中,有一瀑如從天而降,那便是日本最高的瀑布,源自四之池(四ノ池)的幻之瀑(まぼろしの滝)。

離開民宿

簡單早餐

來回巴士車票連同纜車折扣卷

纜車票售賣處

遠望繼子二峰及幻之瀑

纜車登山

右望乘鞍岳


飯森高原駅~女人堂~覚明堂

纜車總站稱為飯森高原站,標高2,150米,為七澤口登山道七合目所在。從此地開始,便屬真正的登山。鄰近御嶽山的一座獨立峰乘鞍岳已能望見,山頂帶有少量積雲。沿輕鬆微降的林路走到行場山莊,旁邊有覺明寺,是御嶽登山信仰的建築。行場山莊後,便是直登山頂的登山路。沿途會看見於昭和十年(西曆1935年)七月所立的石屋,標上離山頂的距離。偶爾會遇上全身穿上白色衣裝的信徒,正進行信仰登山。這段不用一個鐘的林中登山路,來到八合目的女人堂。女人堂為御嶽山首間山屋,建於明治元年(1868年),女性亦在此攀登御嶽山,隨後禁例於明治五年(1872年)廢除。

飯森高原

行場山莊

信仰登山的行者

進入紅葉帶

昭和年代的標距石

面向山頂的鳥居

女人堂

女人堂今日是一個非常多人休息的地點,有鳥居面向山頂,亦有人在此獻花慰藉2014年火山爆發的遇難者。周邊紅葉盛放,遠處岩脊煙霧迷離,好一個夢幻的景色。此地有一橫山路至三之池,但因山崩不能通行而封閉。鳥居後有大量的靈神碑,此地稱為阿波嶽(阿波ヶ嶽)。在此之後,便是御嶽山欣賞經葉最經典的位置(因為是登山必經之路),看着渺小的登山人士穿過叢叢紅綠灌木叢,不其然駐足多看幾眼。很快便離開紅葉線,植被變回綠色,或甚至地表沒有太多植物,盡是碎石。路邊有石碑刻着「心登靈神」,頓時彷彿覺悟些東西,感覺超然脫俗。未幾有另一座斷裂的鳥居,書有「御山繁榮 登山安全」,相信是在四年前火山爆發時損毀。景觀漸變為碎石,硫磺味亦見明顯,路過明治不動像,開始出現大量的火山碎屑堆。

御岳山山頂

阿波嶽

「心登靈神」

倒塌的鳥居

開始曝露於強風之下

由此起,風勢略勁,霧氣忽隱忽現,若不穿上風褸,身體會迅速失溫。在岩礫間穿梭,不少登山者在半途喘氣;已經進入海拔2,700米以上的地帶,慎防高山症的出現。石室山莊就在亂石堆之上;有一尊斷頭菩薩像在路邊,我認為亦是火山爆發的受害者。山徑偏左指向小坳位,路過石室山莊,很快便來到九合目的位置。上方建有石級與鳥居,是覺明堂(覚明堂)所在,亦是登山必經之路。

乾涸的熔岩

有植被的斜坡

覺明堂在頂

回望登山路

神明名字

斷頭地藏菩薩

石室山莊

覚明堂~剣ヶ峰~二ノ池

覺明堂之後,除了通往二之池的路外,亦有一路走上火山口邊緣至御嶽山最高峰劍峰。登山路在五日前仍是標止進入的領域,違者會遭檢控;但在之後的兩個星期,登山路短暫解禁。霧氣不知不覺間消散,遠方的南阿爾卑斯山脈一覽無違,旁邊的一名叔叔更提醒我連富士山都能望見。岩石受風處不少放射形的冰黏着,陽光照耀下不時溶化、落下,這些放射狀冰,足見近山頂處的惡劣環境。左下方的王瀧頂上山莊殘留頹垣敗瓦,而御嶽頂上山莊已全數拆去,它是最接近山頂的一間山間,火山爆發將之破壞,今只留下地基,建有能容下數十人的掩體,一旦火山再度爆發,登山者不至於在山頂處完全暴露於火山彈之下。

九合目

覺明堂

南阿爾卑斯山脈

登劍峰

酷似香港的問路石

二之池及背後的摩利支天


王瀧口登山道

可見富士山在後

火山掩體,前身為御嶽頂上山莊

最後登頂之路是通往御嶽神社的數十級石階,石階前建有「御嶽山噴火災害慰靈碑」,明確刻上死者五十八名、失蹤者五名這兩個冰冷的數字,不少登山者在此獻花。慰靈碑令登上石階的登山者神情更加肅穆,但抵達山頂時,除了看見毀掉的神社與大量修復工程的建築材料外,一之池與二之池兩個火山湖叫人不禁按下快門,看見狹窄山頂中間的「御嶽山頂上」石柱更顯興奮神情。畢毫登山不登山總有點遺憾,而御嶽山卻在過去四年間無法登頂,將來亦未知會否全新開放。

御嶽神社

御嶽山噴火災害慰靈碑

四年前火山爆發的痕跡

山頂留念

左一之池,右二之池

原路返回覺明寺,左側落山路指向二之池。二之池方向的登山者人數明顯減少,大部份來訪者皆採取來回登頂方式攀登御岳山,而這種方式更可以只花一日完成三千米級的登山,亦不會如富士山那樣辛苦;但若要探索御嶽山更多角度,便得走訪所有的火山湖。二之池由三個池組成,其中面積最大的兩個如泥沼一樣。石砌路舖設於泥沼上,不會誤入其中。池邊有建國姬龍神像,在這個位置可以正面望見劍峰,灰白色的岩壁盡是狂風吹襲的冰塊。經過修建中的二之池本館,在一個歪斜的木鳥居邊休息。陽光照得冰塊溶掉,不時發出掉到地上的聲音。

往二之池

建國姬龍神像

劍峰

二之池本館(維修中)

二ノ池~摩利支天~五ノ池

往北行,遠處是摩利支天和繼子岳等外輪火山口山峰,與劍峰之間的大山坳稱為賽之河源(サイノ河原)。二之池新館建在路途上,下方有一個超迷你的火山湖名六之池,名不經傳,御嶽山火山湖一般只算五個。寬廣多石的賽之河源,不少石塔與石像置於其中,天色差時由於過於平坦廣闊,易迷路。前方一列橫向山脊,是摩利支天南面的山崖,其岩壁乃溶岩乾涸後的產物。右方有一座三角形山崗,為標高2,897米的アルマヤ天。向上慢慢攀升,來到摩利支天乘越,下右方極碎的路可下降至三之池(明日將會由此上攀),前去亦可以三之池,左路則往摩利支天。三之池上空被雲層所掩,看不到其面貌,但雲層被アルマヤ天所阻,有如雲浪拍峰。從這裏望向劍峰,錐形山體呼之欲出,而對於整座御嶽山來說,這僅僅只是爆發史是其中一個火山口。

融雪

望向摩利支天

賽之河源

アルマヤ天

往摩利支天山頂前進,山徑在岩壁下上上落落,不少石碑刻有神名擺放在路邊,歲破金神、歲德金神、大歲金神等等,滿山神靈。山頂就在岩牆盡頭,摩利支天標高2959米,其背面又是滿石冰雪。站在山頂望向劍峰,我認為是最佳欣賞錐形山體的位置。返回摩利支天乘越,沿火山口邊緣的山脊向五之池下降。

五之池及繼子雙峰,火山口為四之池

摩利支天

摩利支天頂上

回望火山口一之池及劍峰(火山口左邊)

繼子岳及繼子二岳等由四之池噴發形的火山口山峰,還有細小卻圓渾的五之池,皆能看出火山口的形狀,而五之池小屋就建在五之池旁邊。路邊矮松卦上冰塊,走過碰到,嘩啦一聲掉到地上。三之池的雲霧部份散去,迷濛中看見半分面貌。未幾便抵五之池小屋,比預期早了許多。屋後有山名為飛驒頂上,建有飛驒頂上神社。在山屋辦理完入住手續,安頓好背囊後,找一個窗邊位置,看着三之池,邊吃關東煮邊喝生啤,靜待晚上降臨。山下雲海漸漸形成,日落時分更泛起火紅的光。這家小屋有一個噱頭,就是晚上張量供應的即製薄餅,用木炭爐烤成的薄餅香氣撲人,幾個小團體都選擇作為宵夜。而我獨自一人,亦點了一害燻製芝士和香腸作為啤酒佐料,似乎有意無意緬懷歐洲的山旅生活

五之池

三之池

飛驒頂上

五之池

飛驒頂上神社

雲海

浮在雲上的北阿爾卑斯山脈

日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