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鶴石澗

日期︰2020-12-13
難度︰★★★
路線︰鳳園→沙螺洞→雲鶴石澗→九龍坑山→九龍坑
編號︰220/201213+1:391

雲鶴石澗,源起九龍坑山(即雲山)北面的雞仔峒,可能喚作「雞鶴石澗」更貼切且有趣,與黃鶴石澗合流,流入鶴藪;「雲沙古道」以下一小段為寬廣中型澗道,有「半壁廊」與大潭,暢通易行,古道以上,澗口貌不祥,省藤封路,後半段則變得暢通,有數漫可賞,引向雞仔峒之左源流勢極弱,取道右源,旋即接上古道,再接發自鶴藪水塘登九龍坑山的北脊大路。

回道九龍坑山,舊名「合雲山」或簡稱「雲山」,英文意譯 Cloudy Hill,因下有九龍坑村故名;村名來自雲山有九條水(坑)流下,故名「九龍坑」,其先祖原居於流水響以南之雲山下,及後乘地利之便遷往九龍坑現址,昔日乃大埗(今大埔)往來打鼓嶺或沙頭角必經之地。其村大族之一的陳氏,宗祠本落在雲山下,棄村後方於現址重新修築。合雲山可通行之澗甚少,但可闖者亦有,有名字者時而取「龍」時而取「雲」,計有龍窩石澗、龍鳳石澗、雲山東坑(即沙螺洞坑或雲沙石澗)、雲鶴石澗、沙鶴石澗、雲山下坑、雲山北坑(麻芴河)等等。

再說附近有一徑坊間稱「鳳馬古道」(有一道名字源於六十年代行山人士之陋習),指「鳳園—馬尾下」古道,今已修建成馬路或行山徑,不見舊蹟,然而筆者對此「古道」抱有疑問︰一為馬尾下非大村落或昔日要地,以馬尾下為終點不合理;二為「古道」走線不合理,附近有九龍坑村為主要道路。反之,傍雲鶴石澗之古道,起於沙螺洞,通過「石坳山—雞仔峒—合雲山—玉女峰」南北山脈最低的山坳,抵達雲山下(即九龍坑遷村前根據地),及後轉西南經桔仔山坳落九龍坑,是故也許稱為「雲沙古道」(即連接雲山下及沙螺洞)更為合理。

下午由鳳園出發,沿掃墓石階登至往沙螺洞之馬路,路過合雲山東脊之樓梯,穿過沙螺洞張屋,進入「鳳馬古道」,此時有一上坡石砌小徑,為「雲沙古道」之入口,略過,山徑下坡即為沙鶴石澗所在,一個左彎,越澗處已是雲鶴石澗入澗位。

石砌路

雲鶴石澗

澗貌看似茂密猶可通,不欲濕腳,淺水處需踏兩岸,未幾澗中長滿薹草(Carex sp.),遮蓋流水,隨後有省藤阻路,宜右繞過。過後澗勢漸闊,乃園林景色,有石排在右,不時有飛藤跨澗。走過數個淺潭,始見第一道瀑布︰一個斜級狀橫瀑。意外地此澗幅員不廣、源流不高,冬日卻流水充沛。瀑兩邊皆可上攀,石廊盡處見第二瀑,為主瀑。流水於上部一分為二,注入黝黑寒潭之中,高約五米,瀑右可登頂。一個左彎見第三個短瀑,瀑下有一圓潭。然而此潭連接另一個圓潭,如眼鏡狀,姑且戲稱為「眼鏡潭」。

薹草滿途

省藤阻路

漸見暢通

小瀑流

第一瀑

石廊

主瀑

第三瀑

眼鏡潭

「眼鏡潭」後已是「雲沙古道」所在,不起眼的石磴,被枯葉與青苔所淹沒,越漸消失的路徑,不時與石澗上源相交。中段為厚泥濘所覆蓋,野豬在此大肆踐踏。臨近大路,有一廢棄水缸,水喉已不見。沿漫長的石屎路登上合雲山,剛好趕上日落南岃;寒風四起,欲多停留卻難安坐。取道合雲山西脊的電線桿路落山,該徑有電線塔至山頂兩座天線塔;倒沒想到此徑初段尚算清晰,但取道者肯定不多,隨段沒入林中,林底盡為鬆砂,路跡近乎消失,難以跟隨,部份引路帶更指向不通的方向,然而依山脊地形下走決不會錯。天色已黑,在此林底來來回回,歷一個多鐘頭的小冒險,終於抵達村邊,但眼前絕望地發現有地盤圍板將山徑截斷,左繞不通,右繞則可接回村末之馬路,此刻方脫離迷離地帶。首次登上合雲山,實在轉折。

雲沙古道

泥濘地

北脊

山頂天線

測量墩

日落南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