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秀姑巒太魯閣 D4︰秀姑巒山第三日

日期︰2013-04-01
路線︰中央金礦山屋→白洋金礦山屋→秀姑坪→秀姑巒山→秀姑坪→白洋金礦山屋→中央金礦山屋

攻頂日,我已經接受了「攻頂」這個詞,但依舊未能認同「攻」這個字,原因就不再累述了,請參看「攀登南湖大山 D3︰攻頂之日」。同樣四時半吃早餐,六時出發。早在出發往臺灣前,已經話過數次登頂時,山是不會下雨的。換句話說,天氣壞的日子基本上是不會考慮登頂。



太陽尚未出來,在還有微濕的中央金礦山屋屋外裝備上作最後整齊,行程預定是往在白洋金礦山屋,但考慮到昨日腳程問題,決定暫時改住昨晚的中央金礦山屋,動用了緊急預留的床位。由是故,我們今日全程輕裝,只須帶上本日行進的裝備與糧食就足夠了。





昨晚下過大雨,起步走的路都是如行澗似的,在有流水的石壁上似攀似行的前進。由於我們進入較高的海拔,塌方愈來愈少,除了過澗谷的險位外,再沒有昨天橫過塌方的路況。





是次行程只有今日待在三千米以上的地方,沒有過夜,也沒有重裝前進,甚麼高山反應的,只要不是身體過敏,幾乎都沒有明顯影響行程的徵狀,以至初次登山的行友亦未能感受到高海拔與低海拔的差別。對於首次登山來說,這會增加成功機率,同時亦浪費了一次檢驗自己身體狀況的機會。




橫過大幅碎石塌方,始見開揚,頭頂的霧氣亦漸散去。看似美好的一日,去除濕氣,感受到陽光照耀的溫暖。我們的目標是秀姑坪,小溫說只能在十點前抵達,方有足夠時間登上秀姑巒山山頂。





遠方從霧裏冒起的是玉山東峰,背後有看不見的東北亞最高峰玉山主峰。在日治時期,因比日本的富士山還要高,被稱為新高山的玉山,還有僅次玉山的雪山,被稱為次高山,據說在觀高山屋看得見而稱為觀高。沿途有只在附近一帶看得見的紅毛杜鵑,和久違了的藍天,在這樣的鼓動下隊速仍未見加快。









接近白洋金礦山屋,先要過澗,這是山屋的水源。和小溫在這裏站了十數分鐘,方看見後接的隊員。比中央金礦山屋簡單的白洋金礦山屋,本來是今天晚上過夜的地方。現在已是十點,距秀姑坪還有半小時行程,但行友疲態畢現,大隊決定在山屋休息。惟一一點令我不爽的,不是隊速過慢,而是沒有準備好的心態。永遠將香港那一套放到全世界是不可能成功,只能說香港發展出來的行山文化是頗為獨特。我已經對登頂沒再抱持希望,當時已經有人看得出來。






休息了半小時之多,我們繼續向秀姑坪走。眼前的山坳後就是秀姑坪所在之處。離開林森,緊接是一大片碎石堆成的斜坡。與其說斜坡,應該說是山峰風化掉下的碎石日積月累而成的叢集。簡單點說,跟香港的石河類近。







這時候霧再次湧過來,路勢轉為平坦,四周被玉山圓柏包圍,原來已到秀姑坪,標高3530米。這是我們的最高點,全員在這裏拍照、休息。對某些人來說,這已是一個紀錄︰用雙腳登上的最高紀錄。拍照同時,我聽見小溫跟小彭在討論應不應該攻頂,還有誰夠腳程登頂,然後小溫過來問我要不要上山,還有誰想一起去。對於早已打消念頭的我有如失而復得,當然要走一趟。查問後,全女班先回中央金礦山屋,全男班則繼續行程。







道別後,雨勢漸增,路況一轉,腳下已是碎石而不是落葉和泥土。霧水極大,只見樹影。接着的路是我也沒有心理準備,我們必須橫過碎崖,就在崖中的棧道上落,雖然在香港亦有不少類似的路線,但沒想過今次遇上。數百米的路驚心動魄,我還一度擔心回頭的路。





雨勢變本加厲,幾乎無景可觀,接近山頂,全是碎石上坡路,既然如此,也只能貫徹「不要停,只顧走」的方針,默默冒風雨登頂。這樣的天氣下登頂,為的不再是欣賞風景,變成只為一登這個目標。




秀姑巒山,標高3825米,中央山脈最高峰,臺灣第三高山。我們五人站在石柱前輪流拍照,風雨交加,沒有美麗的照片,能夠登頂,倒是一種交代。這算是我多次登山最惡劣的一次,卻是鮮有的體驗(最好不要給我第二次)。





逗留時間不多,沿路下山,再次走過那碎裂的崖壁,倒沒有前來時那麼驚險。回到秀姑坪,天色好轉,比來的時候看得更清楚。由於我們須走快一點回山屋,按步程有機會在五時多抵達,不再摸黑,所以再沒有多拍照,專心一意的下山。女子組五時左右回到中央金礦山屋,而我們亦在天黑後不久的六時多回到山屋。我們受到熱烈歡迎,原因是她們都在等待吃晚飯。論疲累,這次攻頂絕不辛苦,比對吉力馬札羅那七小時攻頂(同日晚上十一時半起床,日出抵山頂),上升一千米,下降二千六百米的行程算是相當簡單。這一晚,可以說是完成目標,但行程才過了一半,還有兩天下山行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