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籃坑、橫嶺、石水澗

日期︰2014-06-02
難度︰★★★
路線︰烏洲塘→花籃坑→鹿湖峒→石芽頭→紅石門坳→大峒→橫嶺坳→石水澗→九擔租→烏蛟騰
編號︰花籃坑 127/140602+1:205
   石水澗 128/140602+2:206

花籃坑,源起鹿湖峒,匯長窩一分支流入烏洲塘,澗口之瀑布有作「長窩瀑」。按地理命名,此澗可作「長窩坑」或「鹿湖峒坑」,惟澗中有一巨型穿底壺穴形如花籃(花圈),故通稱「花籃坑」。

石水澗,源起赤馬頭北面丘陵地帶,流入九擔租,匯苗三石澗經照鏡潭坑流入涌尾石澗。此澗只有「石墜下瀑」一景可賞,全澗澗容與其主瀑形成極大對比。

本線難度兩星,惟盛夏長程縱走,兼出入澗路徑不明,故加一星。

流入烏洲塘而可遊者,大約有四,東起花籃坑、牛角涌、黃竹涌及馬尿河。百澗以來,只探遊過馬尿河,是次花籃坑,會否是二百澗內第二條?天知曉。

花籃坑

由於陸路進入烏洲塘一般只能巡苗三古道經迷椏走廊過紅石門而入,或縱走橫嶺至鳳凰芴頂下降,費時花力,更遑論溯澗尋源,於是乎水路直達成了最有效率的方法。離開赤門,遠望東平洲、吉澳雞公頭、豬頭洲,然後轉入印洲塘,經過直門頭,路過往灣洲大石下,很快便看見烏洲,其左就是烏洲塘。塘中左右皆有溪流注入海,唯靠右者方為可觀,即花籃坑所在地。

直達烏洲塘

綑邊

花籃坑澗口

此澗雖然集水力強,卻不太易儲水,加上連場暴雨以來已經有一個禮拜之多,水量少是預料中的事。沿岸邊輕綁,面對紅樹林有點吃力,海水並不深,索性腳踏海水,直奔澗口。瀑下的淺潭是鹹淡水交界之地,瀑壁的岩石微紅,是船灣水系普遍存在的特色。攀上瀑頂,鑽進林下,一重林蔭後見有強光照耀,此仍全澗最高的瀑布。瀑頂的窄口呈三角狀向下澈,水花在陽光照射下閃爍耀目。酷熱天氣下站在瀑下,竟有寒意。

入溯花籃坑

小瀑布

沿澗上溯

花籃坑主瀑

主瀑

上攀此瀑,須於右方上攀至中層斜向平臺,小心橫移至左方,然後可依左邊山徑繞至瀑頂,或水量少時沿瀑上攀。澗道變成峽槽,有連橫壺穴數個,足證此澗水量可以很大。緊接會看見一個可容數人之壺穴,流水注入,從下而出,細心一看,形如花籃(壺柄),乃天然形成之石圈,比新娘潭瀑布更精彩!此奇景足令本澗命名一改傳統方法。我們亦在此嬉水近半句鐘。離開花籃瀑,穿過一段林蔭澗道,會與往來紅石門之山徑交匯,或可繼續窮源。

上攀主瀑

左路山徑,此路沿瀑攀

瀑頂有一壺穴

第二個壺穴

花籃壺柄

花籃壺穴內可容數人

嬉水

續走

平流

右接山徑可至紅石門

澗邊有石牆,是昔日的田耕遺址。不久遇上大潭,稍為泡浸降溫,繼續行程。此時遇上左右分源,左源是一幅大斜坡板,可接山徑,右源則窄而密,然後而右源方為主源。先遇上一個不到兩米深的長形清潭,再過開揚的短瀑,於峽潭左方前行。此刻澗道變得陰森,叢蔓橫飛,其後竟是一道寬廣的水道,形如人工開鑿之引水道,想必水豐時相當精彩。往後澗道收窄,澗中長滿樹木,難辨方向,然後窮源之技巧,可向風到之處,乃山坳所在。臨近出澗處,無路,只好自行殺林,接回船灣郊遊徑。

田基

大清潭

左源

右源

深潭

呈坑峽狀

攀小瀑

又有峽槽

前路

大坑

水漸收

繼續上溯

源頭

出澗

橫嶺

盛夏絕少踏足船灣郊遊徑,深知酷熱難耐,但此刻站在鹿湖峒看船灣淡水湖,方明白為何仍然要堅持炎夏登山,為的就是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船灣及赤門,還有長牌墩與虎頭沙半島是相當精彩的地形,重重深鎖的海灣,造就昔日的世紀工程︰船灣淡水湖第一期工程。縱走橫嶺可不是易事,烈日當空下更富挑戰性。本來涼風吹送,但山徑兩邊過於茂密的植被擋去,相當焗促。幸得印塘及船灣,以至吊燈籠以下的苗三腹地及三椏涌的美景,不致苦悶。

船灣淡水湖

留影

隨影

出發

近有往灣西洲之漆樹灣及執毛洲,還有吉澳、洋洲及黃泥洲

紅石門及往灣

三椏涌

經過大峒,不取捷徑,至橫嶺坳,棄主徑轉走至九擔租捷徑,多次大上大落,來到本段高最山頭,小心尋覓小徑,下方彎彎曲曲的澗道就是石水澗。來以為此小徑是沿山脊下降,卻是在林中彎彎曲曲,花了許久才一口氣下降至澗邊,已是石水澗主瀑「石墜下瀑」的瀑頂。

前路漫漫

小心落腳

馬尿水及其周邊腹地

石水澗

石水澗

接澗的山徑,其實是過澗再上馬頭峰的半段路。要下降石墜下瀑,須於澗左入林繞道下降。此刻直走可登上馬頭峰,或右轉下降。時值傍晚,頓時變得相當陰森。石墜下瀑水量少,但瀑壁又高又闊,流水滴進烏龜潭,四周亂藤橫飛,四下無光,在隊友還未來之前,獨自一人,可謂難以安心。烏龜潭近瀑處較淺,反之對岸奇深,小心失足。

烏龜潭

石墜下瀑

時間不多,我們趕緊出發。沿澗下溯,弱水絲絲。澗床展現出東北澗道常見的層層圓滑石排,甚少亂石。走過數個廣闊石板瀑,不久便來到一個人工水池,池下亦有另一個規模較細之水池。依澗左水管走,時而在澗,時而依徑。離澗之路,最終接上九擔租上橫嶺坳之山徑,接走苗三古道,很快便來到烏蛟騰。大隊隨車至大埔於印度餐廳用餐,結束本年之端午。

沿澗下溯

典型東北澗床

偶有小瀑

或淺潭

人工水池

應是昔日取水之用

沿水管走

出澗

接回山徑

烏蛟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