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度︰★★★
路線︰深井→深井沈澱塘→鬼怒坑→清快塘→元荃古道→七渡河→蓮花石澗→清快塘→深井
編號︰鬼怒坑 129/140629+1:207
蓮花石澗 130/140629+2:208
鬼怒坑,源起清快塘以西,流入深井沈澱塘。本澗以尾段之巨壁鬼怒壁聞名,在清快塘至深井之山徑亦能觀賞,水聲響耳不絕。
蓮花石澗,源起蓮花山西部,匯田夫仔坑,流入大欖涌水塘。屬新九大石澗之一。下游草芒茂密,中上段亦平淡無景,只有中段及出澗前的瀑布叫人賞心悅目,有感名過於實。此澗水質麻麻,但一如昂深石澗,在雨後水豐時倒沒有這個問題。
由深井出發,依山徑走至深井沈澱塘(大坑瀝水塘),此塘匯鬼怒坑及蛇舌坑二澗之外,亦有引水道匯集之澗水。沈澱塘後的車路盡頭,便是引水道出口。經過數日斷斷續續的大雨,引水道排出的水量甚多,令我們猶豫該如何入澗。此時,我們遇上一支臺灣的隊伍,全副武裝上溯鬼怒坑。
深井村出發
深井沈澱塘
深井沈澱塘水壩
鬼怒坑
引水道並不是鬼怒坑的入澗位,而是旁邊一支水量相對細小的天然澗道,當中的平靜與引水道比較,實在是兩個天地。筆直均闊的澗道,涉水前行,沒多久左邊遇上一條弱小支流,然後澗容變成淺長坑峽。陽光穿透樹冠,水流顯得相當透緻,此坑峽看起來頗為幽雅。涉水多走一會,盡處出現一道銀光,原來是一道瀑布注入潭中。鬼怒坑之一瀑一潭,當中的一潭就是此處。
引水道
走進引水道
引水道
鬼怒坑澗口
左支一弱流
坑峽
短瀑與大潭
留影
沿瀑右上攀至瀑頂,澗容變得寬敞,仍離不開坑峽狀,足見此澗水豐時水量頗大,足以刻蝕出狹直的坑道。其後水流靜如北坑之下游,若不想涉水前行,可於左邊山徑快速繞過。澗中不時有巨石阻路,形成急流,但仍是一貫清脆的直線型走勢。左方再次出現另一條石板狀支流,澗床兩邊植披稍亂,一彎之轉,便遇上一道雙瀑。
瀑右上攀
繼續上溯
時有深水
左邊山徑避開
隨影
涉水行
雙瀑
此瀑右邊是一氣呵成的瀑流,左邊則是幼長雙分的人字瀑,上方兩流合一,是鬼怒坑主瀑最下層的瀑布。依瀑上攀,周遭環境不再被植物圍繞,而是身處空曠之地,眼前巨壁,有飛流於天,迂迴曲折流入澗中,此巨壁是為「鬼怒壁」,瀑布可作「鬼怒瀑」,奇景也。壯哉!此瀑之氣勢於境內可謂十甲之內,與澗形不成比例的落差,還有恰到好處的水量叫人興奮莫明。瀑右上攀路線可分兩層,下層較易攀登,不依繩索,於呈梯形的壁中先右後左,很快便抵達下層頂部,左方則好是瀑布轉向處,是一段呈三角形的瀑布。上層的攀爬相對驚險,路線迫往瀑右的崖林界線,攀過亂石堆,然後依舊繩小心上攀,至近頂處不久沿瀑邊攀爬,轉右邊直上入林,方能橫移接回澗中。瀑頂復見坑峽,但此澗亦告完成,左右皆有山徑離澗,不消一分鐘便接回往清快塘或深井的山徑。
上攀
坑槽
回望
鬼怒瀑
鬼怒壁與鬼怒壁
全員合照
開始上攀第一層
上望
第一層
進入第二層範圍
上層瀑布
右邊入林
瀑頂
接回山徑
蓮花石澗
走過清快塘村,接上元荃古道,一段沒有變成石屎路的行山徑,倚蓮花石澗右邊(上溯方向)漸漸下降。不久匯合圓墪(墩)郊遊徑,轉至大欖水塘盡頭之七渡河,此為蓮花石澗入澗口。
遠望鳳凰山
清快塘
圓墪郊遊徑
七渡河一帶
澗口有山泥傾瀉,崩塌處用綠色帆布蓋着。依澗邊行,不久便來到「白蓮潭」,潭深不能涉,須於澗邊繞過。緊接着是一段景觀平凡、沉悶、沒太多起伏的澗道,澗中亦多草叢,走起上來不似如想像中美麗。蓮花石澗走向亦算筆直,河道變化少而水豐。此澗石頭甚滑,直小心行進;多花點時間,澗道變得開揚,有巨石臥於澗中,大如小巴,計有數塊。依左邊橫移,或是踏足巨石亦可。在此之後,右邊有巨崖呈橙紅色,是為「紅蓮絕壁」,形勢險惡,高不可攀。
山泥傾瀉
白蓮潭
澗容
輕快的流水
石滑,渡河不易
開揚澗谷
左邊避深潭
下望橫攀的行友
巨石
紅蓮絕壁
紅蓮絕壁
「紅蓮絕壁」之後,繼續依左岸前行,很快便看見一道高瀑氣勢不凡,是為「彩瀑紅蓮」,在後是一個深潭,潭後的石排有一瀑布注入,喚作「蓮臺飛渡」。連續三景,叫人洗去初段的悶途。我們在此,再次遇上在鬼怒坑同行的臺灣行友,他們不像我們上溯蓮花,而是下溯蓮花。在寒潭休息一會,繼續行程。潭左上攀至瀑頂,澗容復見平凡。良久,有一巨石將澗途封鎖,水流於石下走過,此石就是「蓮蓬石」,可於澗右越過,或澗左崖邊橫攀而過。「蓮蓬石」將水流迫往左邊,爾後又再次變回平靜。
彩瀑紅蓮
彩瀑紅蓮
蓮臺飛渡
潭左上攀
躍石過河
蓮蓬石
橫攀
蓮蓬石
此段被稱為「幽谷仙蓮」的路途,由於水深流急,幾乎都在澗兩邊山徑左閃右避,顯得頗為鬱悶。此時天色漸黑,下起大雨,水聲漸大,水流漸急。在幽谷不停前行,暗中納悶何時出澗,亦擔心日落前仍未完成,一道橫瀑出現眼前。原來已到「蟠龍飛瀑」下瀑,大雨令其氣勢增加。瀑左有山徑繞過,此處地勢變得險要,與剛才走過的澗道格格不入。右邊可下降至瀑頂欣賞氣勢磅礡之中瀑,令我想起同為雨後的屏南石澗。重回山徑,須橫過中瀑瀑頂出水位至對岸,然而石滑水豐,成了最後的難關,小心橫過後,可望見上瀑和瀑頂後平坦的橫闊澗道。然而此澗亦盡,依左方山徑,一分鐘內接回主徑,再次經清快塘下降深井,途中回望「鬼怒壁」,驚覺走過的路殊不簡單。
過湍流
繼續上溯
雨勢漸大
蟠龍飛瀑下瀑
蟠龍飛瀑中瀑
蟠龍飛瀑上瀑
鬼怒瀑
遠望香港島
「仍離不開坑峽狀,足見此澗水豐時水量頗大,足以刻蝕出狹直的坑道。」
回覆刪除印像中大欖一帶的河溪跟rectangular drainage pattern行,特點係河流轉彎處/匯流處會大致呈90度角。在這種drainage pattern之下,河溪會沿山中的地質較為脆弱的位置行走,會唔會係因此而形成峽形坑道?
正解,大欖一帶河道亦多見此類坑峽
刪除只是文中省略偏學術的解說而忽略弱線(line of weakness)此原因
查大欖水塘亦承此坑之弱線伸延出海,印象中亦是斷層所在
P.S. 大部份文章都是忙裏偷閒之作,大都沒有嚴謹校閱,故多見粗疏 :P
明智擇友 鄙視横神 ....
回覆刪除鄙視之說,恐怕只適用於本人而已
刪除我只想遠離鬥爭
請問全程需時多久?
回覆刪除視乎腳程約六至七個鐘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