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婆羅洲(砂勞越、沙巴)D4︰姆祿國家公園第一日

日期︰2015-06-30
路線︰古晉→姆祿(Lang Cave、Deer Cave)


姆祿國家公園(Gunung Mulu Nation Park,又叫姆祿山國家公園),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自然遺產,函蓋洞穴及赤道熱帶雨林中的喀斯特(Karst)地型。姆祿山一帶的探索,主要由皇家地理學會(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於1977-78年間完成,攀登姆祿山的四個營地,以及火山(Gunung Api)的唯一一個營地,亦在當年設立。最為知名的四個洞穴,分別為蘭洞(Lang's Cave,或作藍洞)、鹿洞(Deer Cave)、風洞(Cave of the Winds)及清水洞(Clear Water Cave),展現鐘乳石、地下河、洞室及洞蝙等自然生態奇景;而火山山腳下的 camp 5 亦是多條徒步穿梭熱帶雨林或登山山徑的地點,包括著名的刀峰石徑(Pinnacles Trail)及獵頭族徑(Head Hunters Trail)。

本來昨晚打算拜託酒店幫忙預約的士前往機場,換來是酒店貼心的換成小型貨車,足以安置我們四人的行李。雖然姆祿屬美里市,但沒有任何水陸交通可達姆祿(可於雨林中花五日步行和乘船),故姆祿亦設有機場,亦成為唯一對外的交通設施。由古晉飛往姆祿,只需一個鐘頭卅五分鐘,僅記此行須經過內陸機閘口。經過簡單的安全檢查程序,登上馬來西亞之翼的小型雙螺旋槳飛機,機上未有滿座,而且全數皆為旅客。抵達姆祿機場,周遭除了筆直的石灰岩或砂岩山峰外,全都是平坦的熱帶雨林。拔地而起、砂勞越排名第二高的姆祿山(Gunung Mulu)山高2376米,跟神山有着類似的劇烈高度變化,故亦是生態豐富多變之地,尤以豬籠草科植物,當中有兩種只生於石灰岩之上的豬籠草,皆在姆祿國家公園可見。

古晉國際機場

看鐵鳥

雙螺旋槳飛機

姆祿機場

離開機場,迎接我們的是今後四日三夜行程的導遊,他着我們將行李放到車上出發。這個人是我多年以來遇上最差的導遊,不但沒有自我介紹(後來在一名捷克女生口中得知,名字好像叫 Nick),連幫忙擺行李上車的意思都沒有,爾後的行徑更差得不能再差。姆祿國家公園總部離機場不過五分鐘車程,走過河上的木吊橋,踏入總部,是我相當喜歡的建築風格︰融入叢林的木建築,步道以木枝架空砌成,設有池塘和附生植物的花園,還有半露天的河畔餐廳。擺脫城市討厭的冷氣,此地雖然炎熱非常,但在陰影下風扇帶得空氣流動,也不會感到大汗淋漓。

長屋

森林酒店

盛開的石豆蘭

下午之前未有行程,導遊把房間鎖匙交給我們,約好兩點鐘在總部門前集會,便匆匆離開。我們先把行李擺到房間,那是一間大型單層木屋,實而不華卻予人舒適之感,充滿熱帶氣息的木建築唯一缺點就是腳頭重的人走路須輕輕行走。前往河畔餐廳吃午飯,有多款各有特色的菜餚可供選擇。細看之下,驚覺 ceviche 一字。Ceviche 乃西班牙文,解作檸檬閹魚生,發源於拉丁美洲,屬中南美洲菜,曾在秘魯 Nazca 品嚐過,一試難忘。原來砂勞越菜中,亦有一種食物名為 umai,跟 ceviche 類似,故餐牌中標示兩者為等同,巧妙地,umai 在日文中解作好味,這種一見如故的感覺,讓我選了這道菜作為是日午餐。果然,並沒有叫人失望,魚肉雖然未有在秘魯吃的有嚼頭,但其風格倒相當接近,查實當年在秘魯初試這道菜,反而覺得有東南亞風味。

Umai

飯後在總部四周閒逛,最引我注目者,就是附生植物花園中的蘭花。隨便影幾張照片後,便回到總部門口,準時與 Nick 匯合。同行者,還有兩名來自歐洲的女孩。一行七人便出發前往是日的兩個景點︰蘭洞及鹿洞。

Lang's Cave 蘭洞

此洞由一名名為 Lang 的馬來人發現。與鹿洞相鄰不過一百多米,蘭洞在眾多可參觀的洞穴中屬最細卻相當美麗的鐘乳洞。來訪者可近距離欣賞不同形態的石鐘乳(stalactite)、石筍(stalagmite)、石柱(column)等。

由總部前往蘭洞及鹿洞,必先穿過茂密叢林,沿三公里長的木步道前進,景色幾乎不變而難辨方向,沿途可見不少奇怪昆蟲、野生香蕉,還有與巴哥國家公園一樣巨型的野生榴槤樹。Nick 幾乎沒有多作介紹,倒是遇上其他的導遊,倒落力介紹。說話最多的時候,就是纏着兩名女生。走過木橋,身邊始見小型的石片散落在四周,有點像迷你刀峰石。路邊遇上一棵正在開花的蝦脊蘭,欄杆上不時可見的紅色馬陸(千足蟲),黏在樹上白色的蘇丹娜蠟蟬 Pyrops sultana,是香港常見龍眼雞 P. candelarius 的親戚。沿路可見石牆上生長了一些葉片巨大,卻又只有一塊葉,於葉基處長出花朵的怪異植物,那是僅分佈於馬來群島植物區(Malesia,生物地理分區,包括馬來半島、婆羅洲、菲律賓群島、蘇拉威西、爪哇、蘇門答臘、犘鹿加群島等周邊島嶼)的奇特植物獨葉苣苔屬 Monophyllaea。

雨林木道

石灰岩

蝦脊蘭 Calanthe sp.

娜蠟蟬 Pyrops sultana

獨葉苣苔 Monophyllaea sp.

在雨林穿梭好一段時間,林中窺見灰白色的岩牆,莫非即將抵達洞口?才不過數分鐘步程,豁然開朗,彎曲的山脊突然垂直下陷,深處有一漆黑洞口,那便是鹿洞所在地。我們先參選旁邊的蘭洞,入口前仍是密佈參天巨木,步入洞穴中環境突然轉變,眼晴還須適應突如其來的黑暗。亮起頭燈,已看見巨型石柱,石鐘乳與石筍剛接合沒多久(相當而言),形成漏斗狀石柱。洞頂有一絲絲如蜘蛛絲的東西,那不是岩石,而是一種生於洞穴內的蟲(cave worms)。洞頂不少凹陷處藏有蝙蝠,細心傾聽下,可分辨出高頻的叫聲。洞內有限的燈光,不像中國那低俗的七彩,而是平實的黃白色燈光,使得我們可以欣賞到洞穴內原本的顏色,不至於破壞壯麗景觀。

石灰岩山

鹿洞

風洞洞口

風洞洞口

漏斗形石柱

洞穴蟲

石柱

其中一枝已着地的超巨型石鐘乳是此洞的其中一個景點,構造如水母(jellyfish-like formation),似是多條幻長石鐘乳合併而成的偉大傑作。蘭洞可行走路程雖然短,卻是處處異景,目不暇給,洞室未算廣闊,卻長滿各式各樣的自然藝術品。謹記,鐘乳石絕不能觸摸,手上的細菌會使鐘乳石未能凝結而停止生長,那僅僅一厘米的距離得花上數百年才能形成,若然毀於無知的好奇那實在是太可惜。參觀完蘭洞,我們向鹿洞出發,途中遇上隻小蝙蝠不幸掉在地上,當地人會將牠們放到高處,好讓有足夠的高度可以起飛,以拯救小生命。

巨型鐘乳石

水母構造

鐘乳石亦有數種顏色

石筍

洞內一景

蝙蝠

Deer Cave 鹿洞

鹿洞,喻為世界上最大的單洞系統,兩邊可通,與越南韓松洞(Hang Son Doong,又名山水洞,香港電視其中一個節目《挑戰》亦曾進入此洞)不相伯仲,由於未有確實測量洞穴大小的方式,相信爭論仍會持續下去。鹿洞洞穴曾是地下河河道,洞頂就是昔日洞道的位置,歷數百萬年琢磨而成今日的規模。洞頂最高處達兩公里,而最狹窄處亦不少於九十米高與闊,洞內有海量蝙蝠,最新調查指有十五種,每當近黃昏,洞內蝙蝠蜂湧卻有秩序的飛出洞穴覓食,形成罕見的奇景︰數百萬隻蝙蝠形成一條雲帶,而且持續近一個鐘。

踏入鹿洞,步道以外已是寬廣得嚇人的空間,放進一、兩架民航客機也不是沒有可能。洞中有些啡色平坦斜坡,並非砂土,而是百萬蝙蝠日積月累的糞便所形成,所謂日子有功,正是此景。洞頂有一枝石鍾乳,卻不是平常所見的漸尖,而是像被削去端未似的平坦,細看之下有水流下,這種結構稱之為花洞穴灑(cave shower),而這個花灑則叫作亞當花灑(Adam's Shower),與鄰近較小的夏娃花灑(Eve's Shower)相配,故後方洞內的通天森林,稱作伊甸園花園(Garden of Eden),真是有趣。參觀鹿洞到此為止,回走剛才的路至豁然開朗處。Nick 着我們先行,自己留在後面和兩名女生攀談。至接近目的地,看見那兩名女生向我們的方向奔跑,後方的 Nick 大叫指蝙蝠已經動身飛離洞穴,我們亦隨即起跑,回到開揚之地欣賞這個奇景。

鹿洞洞口

鹿洞洞口

蝙蝠屎

回望洞口,留意左下方的人可作對比

亞當花灑

洞中步道

再望洞口

眼見蝙蝠越來越多,波浪狀的黑帶在天空搖擺,像狼煙一樣劃破上空,偶見個別群體在大隊以外飛行,也是雲狀黑影,數量之多,叫人口呆目定。數百萬隻蝙蝠井然有序的飛離洞口,高峰期達半個鐘頭,仍然有散亂的蝙蝠在洞口飛出,沒完沒了,亦少不了在身上落下少量蝙蝠糞便。同場有一組來自南韓的攝隊,在蝙蝠幾乎盡散的時候放出航空拍攝相機,身後的外國人隨之大喊「Finish!」,周遭的遊客亦隨之起哄,相當搞笑。欣賞過蝙蝠出洞奇景後,不少導遊和同團團友一起步行那三公里雨林路回到公路總部,而我們的 Nick 則叫我們自行回去,自己就不知所蹤。黃昏後的森林,是眾多動物出動的時間,忽然間林中的聲音此起彼落,有如旺角鬧市一樣熱鬧。

群蝠出洞

數百萬隻蝙蝠歷近一個鐘這個樣子飛出洞

「蝙蝠柱」方向會變

南韓攝製隊

原來在拍洞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