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坑

日期︰2012-08-04
路線︰大澳→二澳→大坪坑→深坑瀝→鳳凰徑→引水道→大澳道
難度︰★★★
編號︰87/120805+1:123


大坪坑,源起大磡森西坡,流入二澳。此坑之名,未知是否二澳村後有一耕地名曰「大坪」,還是由大磡森流至一處有「坪」字之地方,亦不能排除是一個土名,雖然個人認為可能性較細。此澗多瀑崖、深潭、峽坑,景色壯麗;於零八雨災前,以極清之流水聞名,惟今儲水層被破壞,整條澗如冬日乾坑,即使四周之小坑仍流水不斷,大坪坑彷如處於另一個世界。

由大澳沿鳳凰徑走至二澳,路過萬丈布水澇漕澗口,因嫌人多而改走大坪坑。進入二澳的路,由我第一次走至今,仍是相當隱閉,記得當年一個人在廢村中走,雖然未至於害怕,但仍覺陰森。如今在汾流那邊曾被村民斬樹除草,較為開揚,但由二澳進入二澳村的路段仍被高於人的草所遮蓋。來到大坪坑的入口,旁邊有一棵高大五叉的秋楓樹,樹前有一大石,聞說是在零八暴雨後沖到這裏的。

獅山及象山

牙鷹北坑有行者上溯

二澳

萬丈布水澇漕

往二澳走

進入二澳村

大坪坑前的秋楓

望見眼前那一點點的水,雖然清澈見底,但難以相信此澗會有如斯水量。半信半疑的入澗,走右源,隨即看見被洪水削成的泥壁,樹根外露,但腳下竟然乾透無水。於藤蔓中穿梭,沒多久看見第一個小潭,悶熱天氣下如甘露,立即走進潭中解暑。此坑峽原來有數個小潭,水質近乎透明。一潭接一潭,在看見瀑布下的潭最佳,花了好一段時間在這裏享受。涉水沿瀑上攀,水再次消失,沿坑峽走,來到堆滿沙石之地。這裏曾有山崩,剛好落在左右分源的位置。此時應選左源,雖然右源看似更可行。

入澗後澗容

泡潭

涉水過潭

瀑頂

上攀中

繼續行程

左右分源

進入左源,攀過石堆,前方出現一個懸瀑,可惜水實在太少。此瀑中層有一斜壁,沿壁可攀至瀑頂,或沿瀑左上攀,較為安全。瀑頂有一條坑槽相當別緻,三條斜坑對角而排,似是三條弱線被水流強行條接在一起。坑槽之上,是一個高大的崖瀑,幾乎無水,但瀑下的深潭卻叫人驚奇。此潭圓得像巨大壺穴,有兩層,最深處恐怕超過十米,丟石塊下去,也花了約兩秒鐘才到底,過程清楚,可見得水亦極為透徹。

進入左源

懸瀑

人取左線,我走右線

深潭崖瀑

近看瀑布

瀑左可攀至瀑頂,臨頂有一橫移位頗為驚險,石碎多藤蔓阻路,但亦需靠藤蔓借力方能脫險。全回澗道,不久又見透底的深潭,此潭潭邊內斜,成於弱線。壁右橫移於瀑右上攀,進入岩坡澗道。石面上長滿青苔,卻沒有一滴水令人感到相當新鮮(雨季日子限定)。小心走過澗中的一個蜂巢,來到樹蔭外的坑峽。此坑峽相當震撼,右邊是巨壁板坡,左邊則是倒斜的但壁,兩壁之間是深凹的澗道。盡頭又一個透綠的深潭,在潭前應在右方迂迴上攀,穿過一小段林澗後全回開揚,是一處佛肚巨崖。攀上巨崖並不困難,但接下來精華段已過,進入林蔭石澗。

走瀑左

橫移位

深潭

沿瀑上

變成乾坑

進入峽坑

迷彩的坑峽

回望(留意左方有人正在上攀)

在峽中

盡處深潭

乾石澗

崖中

我敢說,若此刻是水量充足,必定會有身處翠瀑連環的感覺,可惜如今只有留一塊塊長滿青苔的石坡,幸好相當易走。悶熱天氣,無風無水,幾經辛苦才遇上一個小潭,想也不想,消暑去!接着的景觀如大澗之源末,在淺谷中的石堆行走,並不奢望再有令人振奮的景色。然而來到源末,見巨壁阻路,這種感覺一如北龍石澗和白芒坑,有巨龍滕飛之氣勢。壁左乾壁可攀至瀑頂,惟起步較需技巧,而過程手腳位充足,只是每一步只有相當小的面積可供腳踏,且有少許外斜之感。來到矮叢林中橫移,再下接源頭之淺窩,有一隱徑引領我們接回鳳凰徑。出口有一塊像乳豬的石可當地標。

繼續上

連環壺穴

樹藤扭作一起

雖然無水,但亦頗有睇頭

難得一見水潭

藤蔓路段

大抵上一直都是這個樣子

部份更因十號風球變成這樣子

一樹阻巨石

盡頭就是一道巨崖

不能上瀑的濕壁

左線可上

瀑頂是源末

上攀後右切入澗

回望

大坪坑右源左支發源地

乳豬石

接回鳳凰徑

沿鳳凰徑走,輕登大磡森,一座距離上一次登頂達數年之久的山,當時獨自環走嶼西群山(未刊出),如今仍記憶猶新。本來打算沿脊接萬丈九曲,奈何突然風起雲湧,對路不見,且天時漸黑,只好原路返回鳳凰徑。此時濃霧即散,彷彿叫我們不要下走萬丈九曲。接着沿鳳凰徑走,不經龍仔悟園回大澳道乘巴士回東涌。

向北走

靈會山

登上大磡森路途

雞翼角

大磡森接萬丈九曲的山脊

過泥氹

飛龍與舍利子塔

舊水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