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度︰★★★
路線︰大坳門→餓死雞坑→坐佛崖→大嶺峒→大坳門
編號︰137/141123+1:217
坐佛崖位於清水灣半島大嶺峒東隅,與大癩痢遙遙相對。此崖之名來自峽右一石柱,形似坐佛。山嘴下還有兩個海蝕洞,另一邊更有吹穴;潮退時可接近坐佛崖,潮漲或浪大時則可一睹吹穴噴水之奇景。
餓死雞坑,又叫餓雞坑、大雞坑,源起餓死雞及大雞峒之間,流入清水灣,全澗近無景致,只有近海邊一處巨型石河較為可觀;餓死雞右坑則是一列崖壁,橫山經以上漸見消失。
大坳門起步,天色昏暗,不甚討好。進入郊遊徑,旋即轉入橫山徑,不久經過兩條林澗,澗中有大量丟棄的衣物及背囊,令人不禁想像會否是盜拂羅漢松的中國人所留下。於林中前行一會,變得開揚,天氣亦轉好,餓死雞下的一列崖壁與浪濤絕景,甚精彩。不久會來到廢棄的建築物,其中兩層建築是二戰時的海防測距站,仍保留防空洞,外牆亦見當年的迷彩。在這裏,已能遠望坐佛峽。小徑盡頭左右分叉,左邊是接上餓死雞的山脊路,右邊急降是前往坐佛峽的小徑。
大坳門出發
背景為果洲群島
海岸絕壁
紅磚建築
海防測距站
內部一樓
外牆殘留的迷彩
留影
坐佛崖
取右路下降,留意途中有數級石屎,可能與海防測距站有關。小徑漸漸橫移,伸入餓死雞坑的澗谷之中。撇除林澗段,餓死雞坑只剩下近海邊的一段巨石河段,小段切入河谷,巨石瘰瘰,宜小心選擇下降路線。踏入深秋已有一段時間,石間仍見弱水流下,在這仍算炎熱的氣溫下涼快一下。至一瀑布位,應於右方棧道小心下降。近海邊有一個小水潭,與潭後的方體狀倒崖相映成趣。澗口是卵石灘,前方有一座小小的海蝕柱,峽間浪潮湧起,打在後方的仰石上。嘗試沿壁邊上攀,試圖綑至坐佛崖,但露兜樹下的一段評估後認為風險過高且不必要,於是放棄,後來才知道,難關後更有一個斷位,基本上我們是不能可突破。
「梯級」
下降餓死雞坑
下降餓死雞坑
餓死雞坑
巨石群
餓佛灣
巨石之間有瀑布
右降瀑底
澗口
海蝕柱
峽
餓死雞坑
攀壁
回望
轉走餓死雞右坑,眼前的瀑崖可攀,於是便不走回頭路,沿澗上攀至橫山徑。第一層不算困難,只久起步的腳踏點,惟小心石鬆,不宜盡信。攀至崖右一處泥岩位,是第二層之始。由於泥岩較滑,須小心行動,稍微左移至濕滑的石面,避開流水處,順利接回橫山徑。
餓死雞右坑
無水日子還算可以
再望餓死雞坑,彷如石河
石鬆宜小心
輪流上
隨橫山徑走一會,來到坐佛崖上方。右邊是一條劍脊,可從高處下望住於右壁的坐佛崖,細看才發現此地風化嚴重,隨處都是崩落的巨石。坐佛崖後有一條走向完全不同的切線,叫弱斷層。遠方可見整條餓死雞坑、剛才看見過海蝕柱,還有沒在噴水的吹穴。下望有石排數個,組合成一個天然泳池。在脊頭休息,直至另一隊行山隊抵達,我們方離開此地。
接橫徑
向目標前進
劍脊
再望餓死雞坑及下方的吹穴(噴水岩)
坐佛崖
合掌狀的坐佛
陰影位為天然泳池
坐佛崖節理
下有海洞
劍脊側是層層直壁,然後當中有一條迂迴棧道可降至海邊的平臺。疑似海蝕平臺中,有一條與劍脊平行的弱線,將平臺切開兩邊。向脊頭方向綑,不久便來到入海的崖邊。小心尋找崖中的孔道,然後踏過大浪湧入的石臺後,便是天然泳池周遭的石排。躍過石排,最終來到脊頭以下的平臺,這裏可近望坐佛崖,亦可察看旁邊的海蝕洞。坐佛峽之壯麗,身處其中方能感受,相片只能道出雙眼看見的東西,不能展現身體感受到的一切。
劍脊側下降海邊
過隙
浪花
小心下攀
天然泳池
今日水位低
過頸位
留影
坐佛灣
離開坐佛崖,原路攀回橫山徑,往前多走一會,橫腰路可通大坑墩,而我們則向上接走大嶺峒東脊,一條不算明顯的林徑。後望可見爛排及大小癩痢等荒島,遠處可見平面洲、甕缸群島及果洲群島。接近山頂的飯團石,表示已到龍蝦灣郊遊徑,飯團石後有一個天然石室,坐石向海,相當幽雅。向大嶺峒山頂走,經過靈龜石,抵達測量墩。不久棄主徑,接西脊,最終抵達清水灣道近大坳門處,結束是日山海探奇之旅。
過隙
等邊六角柱
頸位浪至
回綑
大癩痢及火石洲
爛洲、平面洲及吊鐘洲
大嶺峒東脊
疊石及石室
相思灣,遠方為水牛黃牛山脈
飯團石
靈龜石
金光芒草
大嶺峒
胭脂岩
釣魚翁及大帽山
馬路邊接回大坳門
上'飯團石'之山徑,響山腰左近,有一條方包石個播....
回覆刪除相片未有公開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