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第二高峰 Trus Madi D3︰登頂

日期︰2019-06-29
路線︰ Camp 2 → Trus Madi → Camp 2 → Base Camp


早上零時,大家仍沉醉在睡袋的溫暖之中,二號營地的溫度比想像中來得溫暖。鬧鐘響起,登山者其實有如軍人,聽見鐘聲便會立刻起床。遵守出發時間相當重要,連串的延誤,可以影響後續行程。僅記中午以後,任何的高山天氣一旦變化,可以變得相當惡劣。當中僅有一人仍未起床,山友擔心修補過的登山靴未能支撐她登頂及回程的路,放棄這段來回的登頂行程。廚房聽取了我們的意見,早餐沒有那如粉一樣的飯,濃味的炒米粉,足夠我們填飽肚子。仰望星空,銀河依舊肉眼可見;如斯晴朗,預計至少有半日大晴天。

十二點半準時出發,在長滿苔蘚與蘭花的雨林中、完全漆黑的環境前進,頭燈僅能照射眼前的景象,彷彿探索未知的蘭花園一樣。路況與昨日大相逕庭,走在樹與樹之間由樹根形成的狹隘通道,遇上急斜幾乎靠的都是樹根作階級。離山頂僅四公里多,然而坡度急升,不時更要攀爬鐵梯或木梯。縱觀走過的各處山徑,似乎惟獨香港的山沒有這種設施,倒不如說,香港的山徑規劃完全避開這種狀況,美其名安全,實質只是不鼓勵公民擁有面對大自然冒險的心。蘭花盛開,數步一束,即使在僅有頭燈燈光的世界,仍不捨地拍攝,擔心回程時遇上壞天氣,或是反方向落山時錯過。

十二點半出發

毛蓋豬籠草 Nepenthes tentaculata

蜈蚣

隱柱蘭 Cryptostylis arachnites

離山頂還有三公里

欲登 Trus Madi 頂峰,必先經過兩個山頭,分別稱為 Peak 1 及 Peak 2,當中有四條長繩設於路途中,攀上 Peak 1 前一條,下降 Peak 1 兩條,攀上 Peak 2 一條,而 Peak 2 往山頂則相較平緩,可見登山路殊不簡單,一來一回意味攀登五個山頭。Shed 表示,日出前即六點必須抵達頂峰,三點前必須抵達 Peak 1,否則只能以 Peak 1 為終點,足見路況之嚴峻。是故,我們的步伐相當急速,縱然背囊減輕(睡袋等登頂用不上的物品皆留在二號營地),仍有種急速而不敢停頓之感。來到第一條繩,在陡峭的樹根坡攀爬,有點像行澗遇上絕瀑時避險的路,簡直是我們熟悉的路況。約離山頂 2.3 公里,抵達 Peak 1,時間約三點廿分。所謂山頂只是一個在斜率逆轉的高點,周遭仍身處林中,至少在漆黑環境下,我是這麼認為。

抱樹引身上升

爬木梯

爬樹根

勞氏豬籠草 Nepenthes lowii

下降 Peak 1,沒多看見一個又一個紅綠色的尿壺掛在樹上,體型比手掌更大,那是形態獨特且名符其實的廁所︰勞氏豬籠草(Nepenthes lowii);籠蓋底部有白色的分泌物,據說是檸檬香味,會吸引小動物前來覓食,覓食其間排出的糞便與尿液成為勞氏豬籠草營養的來源。我見過有內壁沾滿糞便的勞氏豬籠草,佐證這個研究的結論。在黑暗中急降,遇上兩條又長又直的木梯及鐵梯,小心翼翼地往下攀,大約離山頂 1.8 公里。這是第二條及第三條繩索。第四條繩索止於約離山頂一公里處,從這裏開始,會遇上另一種更巨型的豬籠草︰大葉豬籠草(N. macrophylla)。本種豬籠奇大,約兩隻手掌長,籠口向上拉長,是 Trus Madi 特有種,即是全世界只有這座山的近山頂處可見。與之接觸,有種莫明奇妙的激動,這可是全球僅有的一處生境!抵達 Peak 2,由早前的月光景耀,開始變成暗魚肚白的天空,濕氣甚重,霧氣佔據山頂,此刻我正擔心兩件事︰趕不及日出前抵達山頂,和天氣變壞。Peak 2 與山頂之間的距離不足一公里,而且相當平坦,沒有樹根的路,幾乎是都是厚厚的泥濘。植被漸矮,汗流浹背的我們突然受寒風猛烈吹襲,凍得恍若兩個世界。當我們看見一片小草地上架設一個白色十字架,Shed 說那是獻給山神,再往前走多一點,看見三角鐵架與石屎測量墩,即意味已經來到馬來西亞第二高的地點。「Gunung Trans Madi 2642.681m」,山頂豎立了這樣的一個鐵牌。

Peak 1 山頂的蘭花

山頂留影

蘭花

下降至 Peak 1 與 Peak 2 之間的山坳

繼續下降

再急上

大葉豬籠草 Nepenthes macrophylla

時間六點零六分,趕及日出,太陽升起的一刻,驅散山頂的霧氣,晨光照耀山頂,亦令我們的身體和溫起來。一個精彩的日出,慶祝我們成功頂登。往北望,遙遠且高聳的神山,如夢幻的浮洲一樣,飄在霧氣之上,如王者降臨。在山頂休息一會,吃點東西,開始抵受不往寒冷的風,我們動身回程。

日出

山頂的測量墩

浮洲神山

回程的路看得一清二楚,方知我們走過的路如何崎嶇、身邊的植物多麼美麗。懸掛在路邊的大葉豬籠草屢見不厭,牠與勞氏豬籠草雜交後成為同樣 Trus Madi 特有種的特魯斯馬迪豬籠草(N. × trusmadiensis),據說現在越來越少,我亦無緣一見,但兩種豬籠草混雜而生的生境倒有遇上,可能裏面藏有此珍貴的雜交種也說不定。樹幹上厚厚的苔蘚意味濕氣之重,亦是蘭花極愛的生境。目不暇給的花朵串串,寸步難行。在 Peak 2 附近有一開揚位置,可遠望神山,然後便急降至與 Peak 1 之間的山坳。山腳有雲海漸漸形成,無暇欣賞,因回程的路仍然遙遠,而我們必須一舉返回基地營。再次沉入長滿苔蘚、蘭花與豬龍草的低山森林,回走今早摸黑登上的各個繩位、長梯,登山行程的兩日間未落一滴雨水,便得路況不至於又濕又滑,何等極其幸運。往 Peak 1 的途中,明亮光線使我們看得更多更仔細,迷你蘭花和奇異的蕨亦時有所穫,還有散佈一地的殼斗科果實。再次爬升,第二次抵達 Peak 1,回望山頂及 Peak 2,形如馬鞍。

與大葉豬籠草合照

大葉豬籠草 Nepenthes macrophylla

細葉蜂斗草 Sonerila tenuifolia

勞氏豬籠草 Nepenthes lowii

勞氏豬籠草 Nepenthes lowii,留意蓋底之糞跡

勞氏豬籠草蓋底的分泌物

留影

不知名植物

蘭花

貝母蘭屬 Coelogyne sp.

雲海

神山

Trus Madi 主峰

低山森林

落山

殼斗科

木梯與繩

殼斗科

Peak 1 留影

回望主峰及 Peak 2

離開 Peak 1,植物明顯改變,不再長滿蘭花,厚厚的苔蘚亦漸少見。而我們下降的速度亦變得快,冷涼的氣溫隨着海拔與太陽高度改變,變得又熱又濕。蘭花仍有花可賞,但亦不能錯過其他有趣的植物,例如某種黃色的蛇菰科植物、花朵通透的蘿藦科植物,還有呈放射狀的蠍尾蕨科(馬通蕨科)蕨類植物。然後,我們返回基地營,與沒有登頂的一名行友匯合,待所有登頂成員返回,稍微休息,吃個午餐。

豆蘭

塞滿青苔

2500米處的樹根路

登山嚮導的對講機

蘭花

隱柱蘭 Cryptostylis arachnites

蛇菰科

蘭花

Matonia foxworthyi 蠍尾蕨科(馬通蕨科)

蘿藦科

二號營地

一點四十五分,飯後繼續落山行程。一樣的路卻有不一樣的發現。一棵小型地生蘭,不甚亮麗卻吸引我的目光,越過山泥傾瀉路段,穿過 moss forest 後,再次與那兩叢豬籠草見面,以後的路,便是又闊又長的河邊大路。在一棵桫欏主幹上,長滿一堆金線蘭屬(Anoectochilus)的植物,而且還有接近全開的花;形態多變的野牡丹科,可以說是婆羅洲最值得尋找的其中一個科別。這段接近八公里的路,考驗眾人的體能極限,分成兩小隊各自前進。吸血蟲的陰霾依然,加上雙腳疲勞,不少滑倒場面出現。至天漸黑,前隊加速奔向接近終點的兩條吊橋,盡量不想開頭燈,接送往基地營的車早已靜候,我們在盡黑的天空下坐在車尾,等候隊尾的成員抵達。相隔約半個鐘,亮着頭燈的成員終於來到,全員乘着搖晃的車返回基地營。

小型地生蘭

小心下降

回到康莊大道

金線蘭屬

桫欏科

過澗

吊橋意味接近終點

基地營主人 Dennis 等待我們回來,對他來說我們是離開一晚,對我們來說卻是一段又長又精彩的回憶。在營地梳洗,不少行友身上發現吸血蟲的痕跡,絕乎無不失守。要是沒有這個經驗,也說不上到過熱帶雨林吧!飯後 Dennis 讓我們品嚐地道米酒,味道相當濃郁,可是我不想有醉醺醺的感覺,拒絕了他們的好意,只喝了一杯。銀河依然浮在天上,雲層依時出來遮掩。營地裏還有一個臺灣女孩與一名非裔男孩,他們打算明日上山,特意向我們詢問路況,可是看她的打扮,我們不禁搖頭,能否完成行程,只能看她造化。

品嘗地道米酒

銀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