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水澗

日期︰2020-09-19
難度︰★★
路線︰烏蛟騰→九擔租→石水澗→嶺尾墩→九擔租→烏蛟騰
編號︰128.2/200919+1:381

石水澗,土名麻竹坑,源起上塘峒(雞仔峒),流入涌尾石澗。澗名源自麻竹坑源頭窩谷處之石水澗廢村,此地倚上塘峒及赤馬頭以北,芙蓉嶺以南,據聞只有一戶;二戰期間,香港陷落於日軍手中,此地屬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其中一個通訊站,與老龍田一役有密切關係。回說本澗,全澗迂迴於竹林之中,唯一落差位有名潭「烏龜潭」及「石墜下瀑」,瀑後源遠流長於淺窩谷中,可覓路南出赤馬頭或北出芙蓉嶺。

連日大雨為全港帶來豐沛水量,大澗當洪流不絕,宜敬而遠之,相反平日細坑短澗卻有精彩的景色,諸如螺地墩南坑馬尿河等,實屬難得一見。是次選擇石水澗,亦為一睹不為濕壁的「石墜下瀑」。烏蛟騰起步,橋上堆積的橫枝暗示昨夜洪流所到之處,盡掩石橋。沿苗三古道進發,抵九擔租,棄主徑於右邊小橋接山徑進入幽谷。泥徑已成河道,所踏之處與涉水無異,未幾已見澗道如渠,流水滔滔,隨意沿澗上行,或於兩邊平地穿梭於竹叢間。偶有石排,急流如白布,平凡景色在豐水之時竟變得如斯特別。


石水澗入澗

石板急流

石板急流

未幾抵水堤之下,與初涉此澗靜流印象大相逕庭。從左側翻上水堤,寬闊而平坦的澗道出現,水流之洶湧叫人只能於澗邊模水而行。有一左源出現,此源土名石坑槽,源起芙蓉尾,與麻竹坑(即坊間之石水澗)以獅岡頭相隔。續溯,更多暗紅的石排出現,更有如黃嘉石澗嘉龍潭連環壺穴相似的單壺穴。此地一帶皆為約一億年前白惡紀開始沉積的砂岩,因氧化後成朱紅色,澗邊亦見不少水流磨蝕後出現的片狀斷面。澗流稍靜,偶有清澈水潭,踏水而行,林蔭盡處傳來隆隆水聲,心知期待的畫面終於出現。

水堤

石水澗左源石坑槽

壺穴

隨影

石上流絲

誰說「石墜下瀑」是一塊清靜的濕壁?此刻狂野不失儀態、荒蠻卻有幾分姿色,此乃水豐時的「石墜下瀑」,是她真實的一面。試問只有弱水絲絲,何能形成這個十幾米的瀑布,「烏龜潭」又何以成形?水花飛濺,水點擊落潭中的聲音幾乎蓋過談話聲,但如斯美景,還是靜心欣賞。三角狀散落的飛流,半隆起的瀑壁,恰如其分的水量,實在不枉此行。

石墜下瀑

石墜下瀑

石墜下瀑頂與赤馬頭

避雨

隨影

從瀑右碎石坡上攀至瀑頂,澗道短暫開揚,兩邊盡是露岩與石排,幾乎中型澗道的氣勢。忽然天色轉壞,雨水如瀑布落下,只好於澗邊開遮暫避。待雨水收細,繼續上溯,澗形盡消,惟水量仍豐,進入石水澗廢村之地,難見遺址,但地平坦而廣闊,大量銀絲竹(Bambusa multiplex 'Silverstripe' 禾本科)一群一群散佈(其實由入澗起已有此景像),此種竹常見於新界東北,而此竹叢之景色,亦僅常見於新界東北,例如迷椏走廊牛角涌與馬尿河之間。跳過連接赤馬頭與芙蓉尾的山徑,於嶺尾墩南脊一條極不明顯且若隱若現的山徑出澗,沿山徑返回九擔租,出烏蛟騰結束是日精彩行程。

烏蛟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