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鬼坑

日期︰2021-01-29/2021-07-17
難度︰★★
路線︰松仔園→猛鬼坑→啡黃路
編號︰226/210129+1:406
   226.2/210717+1:460


猛鬼坑,源起草山東北,流經大埔滘出吐露港。本澗集水區倚鹿山之西,大部份皆納入大埔滘自然護理區範圍。澗名源自松仔園猛鬼橋:事緣 1955 年 8 月 28 日一場山洪沖走於橋下避雨的 28 名遊人,其後此橋易名為「怒水橋」,今有記念碑立於松仔園;其後本橋附近之大埔公路經常發生交通意外,更有不少屬離奇之事,「怒水橋」亦漸改稱為「猛鬼橋」至今。祈公指出,本澗可分三段,以界為名,天地人三界:「人界」者,水壩至藍路,澗床寬廣平坦,時與山徑相鄰而人聲若近漸遠,僅有一橫瀑,尾段與山徑齊行,有舊鐵軌橫跨;「地界」者,藍路至啡黃路,乃指右源,澗道漸窄,陰暗如地府,初時省藤阻路,極不暢通,隨後連串急流短瀑,為全澗之精華,已故行澗前輩陳伯稱之為「閻王溝」;「天界」者,啡黃路至植林徑,屬平靜之源末。

於冬日枯水季節探索,覺「人界」較為乏味,故於豐水季節,只遊「地界」,至於「天界」,則遺忘在茫茫腦海之中,於啡黃路處轉戰他方。

人界

由松仔園起步,步至水壩以上澗道第一個堤堰處入澗。闊大澗谷,幽靜林澗,只有傳來於澗旁兩邊行山徑的人聲,示意身處「人界」。平靜如鏡面的淺潭,沙地偶爾遇上走獸腳印,未幾已經來到紅路的石屎橋。繼溯,悉逢紅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又叫吊鐘王)花期,落花鋪滿水面如浴池,既艷麗又夢幻。一道明顯的左彎,地勢提升,有一道雙瀑藏於彎後,為「人界」唯一的瀑布。瀑布後,行山徑重現澗邊,有廢棄路軌懸於半空。原來此雙軌並非火車所用,乃昔日當地村民借作過河之用。未幾便來到藍路,「人界」之旅結束。

清幽

小起伏

紅路石屎橋

紅花荷落花

小急流

「人界」唯一瀑布

雙軌

地界

「地界」與「人界」澗容可謂天淵之別。藍路橋後隨即左右分源,其貌不揚的右源便是主源所在,果然有地府之貌。甫入主源,飛藤垂蔓,帶刺有鈎,走來極不暢快。一、兩個寒潭後,省藤(Calamus spp.)林立,更有枯萎省藤倒下形成的屏障,前日剪開的洞口已經被新長出的新葉所封閉,未有剪在身的我必須極度小心從中穿過。接着出現通暢的澗道,但開心得太早,分源處取右,再遇分源,又有帶刺藤蔓封路,硬着頭皮穿過,進入左源,終於進入精華路段。

右源之始

寒潭

省藤林立

穿省藤窿

亦一個穿藤位

前方有長峽,峽後藏有一瀑,此瀑為「地界」首瀑,亦是最優雅的一個。從右攀上;澗形漸漸變得有氣勢,澗床由碎石轉為露岩,預視會有更多的瀑流出現。一道直注入潭的短路,宣告來到「閰王溝」。岩床上激起白流,雖然不屬洪流之輩,卻一洗初段之苦悶,偶有緩衝淺潭,寒冷的林澗流水,予人洗滌心靈之感。澗道漸收窄為淺峽狀,瀑流槽間,兩邊漸見田乪,最後迎來一道約三米高的瀑布,澗勢見平,未幾又有省藤阻路,可於左方爛泥處接回啡黃徑,任展歸途。

長峽

「地界」第一個瀑布

一注入潭

急流

清潭

澗道收窄

澗道收窄

田乪

瀑流槽間

槽峽

最後一瀑

臨出澗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