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坑(紅禾坑)

日期︰2021-08-08
難度︰★★★★
路線︰蔴雀嶺村→大朗坑→紅花嶺→廟徑→萊洞
編號︰255/210808+1:474

大朗坑,亦作紅禾坑,源起紅花嶺南坡,流經禾坑大朗禾塘崗,出沙頭角海。自入澗起,一段暢快流域後即進入奇密無比之藤蔓地帶,荊棘滿途,亟需毅力與勇氣;海拔 80 餘米處三分,以中源為主源,約 200 米處澗勢陡峭,瀑崖連綿,旅者只能沿瀑上攀,一洗頹風,危而不險,境內少見;離澗後需突破紅花嶺南坡茂密草坡至稜線主徑。本澗走線極不明瞭,枯水期則嫌無景,故只能於植被最茂盛時期探遊方能一睹其氣勢。本澗計有瀑布八個,可合稱「大朗八瀑」,與同為八數之紅花嶺水系麻雀石澗「紅花八瀑」可媲美矣。

蔴雀嶺村起步,村口樟樹後左轉入荒地,有小徑引至澗邊,旋即入澗。昨日打鼓嶺一帶降下 70 毫米大雨,水量有保證。入澗後數步,已見倒樹橫木幾棵,剛好壓在石屎堰上。倒樹之上,更有巨型鋼板半懸,猜測乃當日山竹吹襲之痕跡。水管穿插澗邊,未幾又有石屎堰,堰後澗道收窄,短瀑後接小橫瀑與深潭。於瀑右小心攀上,進入廢田區,兩邊有半米高石砌田乪,亦見紅白藍帆布,可能曾有偷渡者匿藏。

蔴雀嶺村口之大樟樹

小徑引至澗口

倒木

身後的建築物料

第二道堤堰

第三道堤堰

橫瀑與深潭

瀑右上攀

紅白藍帆布

此刻進入茂密之下游地帶,藤蔓交錯,前進並不容易。草莽間隱約可見遠方之飛瀑,但僅此一景,隨後重回密如蛛網之澗道,看似沒有完結的林藝。幸好並非木質藤本,否則難度更高。途中遇一潭瀑,右邊繞。遇上一塊石坡板,翻越後澗道變得通暢,來到一處泥坑,似經歷過澗道崩塌,雙瀑分飛,叫人耳目一新。前方飛藤下亂石錯落,竟是兩源交匯之位置。主源在右,然而此源難以前行,於左源瀑邊上攀,橫過瀑布,上溯少許再往右橫移入澗。此段橫移叫人極度猶豫,來到一處開揚之藤林頂,聽見流水聲卻看不見澗道,只好於藤網間開出一段通道,然而此帶由廢田起,植被基本上都以華南雲實(Caesalpinia crista,蘇木科)所覆蓋,其簕殺傷力可謂叫人心驚,開林開得心力交瘁。

遠望瀑布

石排

另一道瀑布

流水石坡

澗道收窄

泥坑雙瀑

分源位主源瀑布

分源位左源邊上攀

「破網」

重回主源,剛好接上一道瀑布,流水從上方叢林澗道流出,從旁上攀,走過一段澗容正常的路段,隆隆水聲,見瀑串連綿,幾經辛苦,終於抵達此澗之精華段,亦是唯一令人不計艱難而來訪之地。先有一道瀑布如散髮,承接另一道瀑布下有大石分流,再有一道弓形槽瀑流竄,外壁濕不可攀,來訪者只能沿槽面對流水沖擊,逆流而上。緊接一幅陡峭橫崖,流水分散於整幅崖壁,中間偏右有一石脊將其分斷,來訪者無路可走,只可以於石脊右方之瀑布中攀登。源發紅花嶺之流水高飛躍下,寒冷感洗滌破網血汗,連帶心靈亦一併洗淨,此處猶如與自然神交之地,身體內外盡是逆流的拼搏。此後承接濕攀兩段較為鬆散之瀑布,最後於瀑左出水處如初生之犢俯伏攀出。此瀑串計有六個。

第一瀑

瀑頂

第二瀑,如散髮

第三瀑

第四瀑,弓形槽瀑

第五瀑

沿槽上攀

上攀第五瀑

第六瀑下半

第六瀑上半

澗道險勢終止,回到亂石交疊之典型相貌。石瀑間流竄之短瀑左穿右插,也是一道別緻的風景。未幾遇上橫瀑,水量漸少卻不失美態,流水一分為四如輕絮散落。巖巍岩坡再現一道短瀑,最後來到一幅橫瀑,流水分散流下形成數條交錯之水柱,有懸掛亦有飛躍。在其左邊上攀,來到一道既斜又滑之泥坑峽,奮力上攀,驚覺澗道忽然變成源末之容貌。在一棵鹿角錐(Castanopsis lamontii,殼斗科)後,流水消失,澗道漸荒,此處再遇 302 米之分源,取道右支,不過數步便可接上山坡。時間相當巧合,忽然落起大雨,雨勢有增無減,來到紅花嶺大路,彷如走在澗道急流一樣,黃泥水洶湧而下。沿馬路落山,直到廟徑,雨勢方止。昔日禾徑路沙頭角公路交匯處,已經變成經長山隧道龍山隧道前往蓮塘口岸之迴旋處,左轉至萊洞,有巴士往粉嶺上水,結束是日或許有今生無再世的精彩旅程。

險勢止

石瀑

第七瀑

短瀑

第八瀑

最後難關泥坑峽

取右支出澗

大雨將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